2019精选教育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一、单选题1.战国时期,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A.儒家缺乏精神追求B.儒家具有人文理念C.儒家要求实行“仁政”D.儒家主张天人和谐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持这一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墨子3.中国古代有思想家认为:“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该思想家意在强调()A.后世必然超越前世B.人生来本性是恶的C.小国寡民社会的优点D.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4.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D.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5.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C.“越名教而任自然”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6.2019年8月15日,国家号召全国人民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以悼念舟曲特大泥石流遇难同胞。其中所包含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思想源于()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7.哲学家冯友兰提到:“在一个社会从一种社会制度转向另一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旧的统治思想已失去了统治的地位;新的统治思想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社会中的各个阶级或代表他们的知识分子都或多或少地有机会提出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化、理论化。”下列现象(或思想)符合上述观点的是()第2页A.战国时期“百家争鸣”B.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C.宋明时期心学的创立D.明清时期新思想出现8.下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江堰很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型生态型水利工程B.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C.“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崖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D.“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这一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利影响9.关于韩非子的下列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②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③主张治国以礼教为主④认为社会在不断发展,主张变法革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孟子完整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到汉代,“五伦”思想发展成“三纲”思想。据此可知,先秦儒家“五伦”思想的提出()A.渗透着浓厚的尊卑等级意识B.传承了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顺应了君主集权统治的需要11.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A.否定了君主专制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反映了重民思想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12.在韩非子看来,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对它的评价更多地来自众人之口,因而对众人的“毁誉”一向持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这表明韩非子的用人观()A.突出以“才”用人B.重用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商人C.赞成“德”的价值D.强调以法用人原则13.“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知则知之。故日: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这段文字出自谁的作品()A.孔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14.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第3页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据此可知,荀子()A.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反对盲目崇拜圣人C.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15.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行动就是提倡大家吃光盘子里的东西,或者提倡将吃不完的饭菜带走。该行动的提出背景是针对今天中国日益严重的“舌尖上的浪费”提出来的。下列哪位人物会对该行动大力宣传()A.老子B.孔子C.荀子D.墨子16.16.学者信力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仍、兵荒马乱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最为开放和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代……是一个黄金的时代……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材料反映的是()A.我国传统主流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B.儒家思想开始处于独尊地位C.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D.促使“三教合一”现象出现17.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18.济宁是一块拥有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这块土地哺育了孔子、孟子、曾子等众多儒学大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A.教育的内容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19.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不包括()A.社会处于新旧制度交替的变革时代B.思想家著书立说的政治环境比较宽松C.私人授徒讲学在当时蔚然成风D.封建地主阶级治国模式已经确定下来第4页20.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C.受其它学派打击D.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何”意)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何”意)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无”意)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无”意)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主张?(2)材料二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主张?(3)说明墨子、孟子提出上述主张的目的,指出这些主张的意义和局限性。答案1.B2.B3.A4.D5.C6.C7.A8.B9.C10.B11.C12.A13.B14.A15.D16.C17.C18.B19.D20.D21.(1)兼爱。非攻。(2)实行仁政,仁义。(3)目的:拯救乱世,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意义:有利于缓和矛盾,成为中华第5页民族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为后世统治者所借鉴。局限性:不符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