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章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特点•知道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组织的程序•明确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指导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有整体的把握•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主要方法和要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概念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欣赏感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审美感知第一,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完形性。特别表现在:一是对轮廓块面的强调夸张性的专注。二是对引起注意的特征部分的异常敏感。第二,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主动性。第三,儿童的审美知觉具有多通道性。•审美理解第一,儿童的审美理解具有直觉性。第二,儿童的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第三,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外显性。第四,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弥漫性。一、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二、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相应的美感体验。三、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他们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有夸张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然风光和景物。但他们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四、5岁一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即他们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影响。这也表明,他们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总目标①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②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较敏锐的感觉,并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③掌握简单的艺术术语,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④通过欣赏产生自由表达的兴趣、愿望和能力,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一、2岁一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引导儿童参加美术欣赏活动,体验美术欣赏活动的快乐,培养他们集中注意力欣赏的习惯。2、引导儿童欣赏具有鲜明色彩和简单造型的物品和美术作品,使他们能对这类形象感兴趣。3、引导儿童欣赏同伴的美术作品。二、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鼓励幼儿用简短的话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美的语言感染他们。2、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三、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引导儿童欣赏并初步理解作品形象和作品主题的意义,使其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2、引导儿童初步欣赏并感受作品中形象的造型美、色彩的变化与统一美、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3、培养他们关注具有美感的事物。四、5岁~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目标1、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的美的能力。2、引导儿童了解作品简单的背景知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作品的形象和主题意义,知道美术作品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3、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联想。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组织程序(1)深入了解儿童对欣赏的特殊态度、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他们对美术表现形式的情感和理念。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一定要以儿童能接受的程度作为课程教学的起点。(2)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有较为广泛的艺术知识和技能,为儿童提供丰富的美感经验,用富有创意的课题吸引儿童的兴趣。(3)选择经典性的艺术作品,向儿童作系列的介绍,可以开拓儿童的视野,训练儿童艺术的敏感性。(4)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学习环境,有足够的画册、幻灯片、录像、录音等设置,能经常有机会接触画家,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有进行创作练习活动的场所。一、教学的准备四个层次进行教学:(1)感觉的层次(2)智慧的层次(3)表现的层次(4)创造性的层次(一)描述阶段: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对第一印象的描述是很重要的。补充引导描述。•第一印象是一种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直觉地面对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这种印象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它把儿童带入神秘的艺术世界之门。二、教学的基本过程(二)形式分析阶段:所谓形式分析是指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形式分析阶段是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色彩:线条:(三)解释阶段: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艺术形式所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在解释阶段,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第二,虽然教师在引导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之前,已有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这种预期。具象性的作品抽象性的作品•提问:“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这幅画使你想到了什么?”“你能说出这幅画的画家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吗?”“你想为这幅画取个什么名字?”(四)评价阶段:评价是指判断一件美术作品的价值。对艺术品作判断需要综合艺术创作、艺术背景知识、艺术欣赏和美学的各方面知识,是一个更高级的阶段。按照美国美学家比斯莱的看法,判断艺术作品主要按照三个标准进行:1.统一性2.复杂性3.强烈性第四节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三个原则一、讲究合适的方法二、创设有效的环境三、进行有效的设问一、讲究合适的方法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对话法。•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灌输法是高支配低统整的直接指导法。它以教师为中心,将教师掌握的有关美术作品的知识五条件地灌输给儿童,儿童缺乏自身的感知与体验,没有直接与美术作品对话的机会,长此以往,会使儿童丧失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动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二、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时,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对儿童进行美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三、进行有效的设问在美术欣赏的对话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问。首先会提出一个问题:“该美术作品究竟要告诉我什么?”需要教师作为中介来进行引导,帮助他们和美术作品进行问和答。•注意1、关系平等。2、给予充分体验时间。3、教会儿童提问。4、不强求儿童接受权威结论。5、引导儿童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小结•了解幼儿的欣赏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美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是多解的,要多鼓励、允许幼儿发表自己的理解;•描述和提问时,语言要尽可能通俗化、儿童化,使儿童听得懂。谢谢观赏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