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隔离制度主讲人:•一、认真贯彻执行《消毒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防交叉感染•二、护理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整洁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三、严格落实手卫生制度,诊疗、注射、穿刺、换药等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四、进行各项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和标准预防措施。•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注射器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内窥镜需要灭菌选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或低温灭菌,胃镜选用酸化水自动清洗消毒器处置。•六、患者使用的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湿化罐、氧气湿化瓶、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呼吸机面罩、止血带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以上物品应尽量送供应室统一消毒处理。•七、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敷料罐、持物钳等定期灭菌,消毒液每周更换两次;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外应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八、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感染患者用过的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送往供应室进行处理;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九、使用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定期监测,有记录。•十、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每天定时通风换气,自然通风不良者宜采用机械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定期清洁或消毒;感染高风险部门的地面和物体表面,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十一、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十二、擦拭布巾用后清洗干净,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地巾或拖布使用后清洗干净,在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洗工具分区使用并有标识。•十三、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患者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做隔离观察处置,尽快作出诊断后转送专科治疗。•十四、无菌物品在清洁干燥密闭的柜子内,柜子离地面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定期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超过有效期的无菌物品必须重新灭菌。•十五、紫外线消毒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管表面清洁,每2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用于物品表面消毒时,应直接照射,有效距离在2米以内;消毒后要及时登记,记录累计时间。•十六、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使用,每4小时更换一次;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液体须注明开启时间及责任人,超过两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得超过24小时。•十七、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或传染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医疗废物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处置。•十八、患者转科或出院后,必须做好终末处置。床、凳、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