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原因。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9.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意义。10.简析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意义。11.简析《狂人日记》的思想性和象征意义。12.简析《阿Q正传》的思想主题。13.简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14.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形象总结?15.简析孔乙己的悲剧命运。16.简析《药》的艺术结构。17.简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18.简析《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的典型意义。19.《祝福》在艺术构思和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20.简析《祝福》的思想内涵。21.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22.简析《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23.简析鲁迅的历史小说《铸剑》所传达的现实意义。24.简析鲁迅历史小说《铸剑》的浪漫主义特色。25.简析鲁迅笔下“新知识分子”的基本特点。26.简析鲁迅《秋夜》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27.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春末闲谈》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色。28.简析鲁迅杂文名篇《拿来主义》思想主题的深刻性及其在论说方法上的特点。29.简析《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30.简析鲁迅回忆性散文《忆韦素园君》的思想内涵及其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主要特色。31.简析《凤凰涅槃》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32.结合《凤凰涅槃》中“凤歌”、“凰歌”两节内容,比较凤和凰性格的异同。33.《凤凰涅槃》是如何体现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的?34.简析《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35.简析《炉中煤》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6.简析历史剧《屈原》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37.为什么说《屈原》是一出浪漫主义诗剧?38.简述历史剧《屈原》的主要情节。39.简析《屈原》中的“雷电颂”的思想蕴涵。40.简析《残春》独特的艺术手法。41.简述胡适《尝试集》对现代新诗的独特贡献。42.简析胡适《上山》的基本内涵,并以《上山》为例简析胡适对诗歌形式从旧到新的变化所做的努力。43.简述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44.简析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的艺术特点。45.简析许地山《春桃》的思想意义。46.简析春桃形象的典型意义。47.简析许地山《空山灵雨》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48.简述王统照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49.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50.简析朱自情《荷塘月色》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及其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51.简析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的抒情特色。52.《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怎样反映旧社会贫苦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的?53.郁达夫的《沉沦》在思想内容方面对“五四”小说创作有哪些重要开拓。54.简析《沉沦》主人公“他”的性格特征。55.《沉沦》所表现的时代忧郁病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56.简析郁达夫散文名篇《钓台的春昼》的思想蕴涵。57.简析闻一多《死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点。58.简析闻一多《发现》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59.简析闻一多《洗衣歌》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60.简析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61.简析徐志摩《沙扬娜拉》的独特情致和艺术手法。62.简析废名《桃园》的思想主题及其在艺术描写上的主要特色。63.简析冯至《我是一条小河》的思想蕴涵。64.简析冯至《十四行诗》(四、鼠曲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65.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66.简析《子夜》中赵伯韬的典型意义。67.简析《子夜》中冯云卿的社会意义。68.简析《子夜》的结构特点。69.简析《春蚕》的思想内涵。70.简析《腐蚀》的思想意义及主人公赵惠明复杂的心路历程。71.简析《离婚》的幽默讽刺特色。72.简析《月牙儿》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73.简述《骆驼祥子》的思想主题。74.简析《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75.简析“骆驼祥子”这个名字的含义。76.简析虎妞形象的性格特点。77.简述《四世同堂》的思想主题。78.简析《断魂枪》中沙子龙形象及其典型意义。79.简析《断魂枪》的艺术特色。80.简述《灭亡》及其续编《新生》的思想内涵。81.简述《爱情三部曲》的思想内容。82.简述《激流三部曲》的思想主题。83.简析《憩园》的思想蕴涵。84.简析巴金散文名篇《爱尔克的灯光》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85.简析《边城》的思想主题。86.简析翠翠形象的典型意义。87.简析短篇小说《丈夫》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88.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的艺术特色。89.简析《日出》在戏剧结构上的特点。90.简述《原野》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91.简析殷夫诗作的风格特色。92.简析艾芜《山峡中》在取材及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93.简析《获虎之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94.简析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基本特点。95.简析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独特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96.简析《生死场》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97.简析方鸿渐形象的性格和命运。98.简析《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的心理变态过程。99.简析《鬼恋》的艺术特色。100.简析《荷花淀》是如何中刻画水生嫂等女性群像的心灵美的?102.简析喜儿形象的典型意义无反顾。103.简析《王贵与李香香》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1.简述胡适文学改良的基本主张。答: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逐渐深入,在文学领域相应地发动一个改革运动是势所必至的。胡适1917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学改良刍议》是最早系统地提出这种改革主张的文章。他针对旧文学的形式主义、拟古主义毛病,提出改良文学应从“八事”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避俗字俗语。他正面主张书面语与口头语接近,要求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取代文言文,并且,他认为只有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并有高远和真挚情感的文学,才是真文学。胡适的“八事”主张,大多着眼于形式的改良,没有进一步深入到文学内容的革命。后来,胡适未能对他的文学改良主张作进一步发展和探求,反而在1918年4月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表示“国语的文字,文学的国语”是他的建设新文学论的唯一宗旨,明显地表现出保守的改良主义倾向。2.简述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答:真正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的陈独秀在1917年2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中,明确革命文学的“三大主义”,作为反封建文学的响亮口号:一、“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二、“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三、“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他的“三大主义”不仅反对旧文学陈腐的形式,而且着重反对了封建文学腐朽的思想内容。他还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的“利器”。总之,陈独秀的文学主张,触及到了文学革命的根本问题,正面地提出建设新文学的建设和口号,体现了激进民主派在文学革命上的革命要求,发展了晚清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并将它推到了最高点。3.简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的原因。答: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但是,在革命遭受挫折的反革命势力中心的上海,却兴起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在政治上,国民党背叛革命,从而开始了长达10年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在文学战线上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统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有其必要性的。同时,工农大众和小资产阶级的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也迫切需要从革命文学中得到对前途的了解和信心。其次,从文学本身来看,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这时兴起,决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正蓬勃发展。1928年和1930年,世界革命作家联盟成立,这给了中国革命作家很大的推动和鼓舞。第三,大革命失败后,由于上海的大都市条件的租界环境,许多革命作家在上海会合。他们愤慨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屠杀,不满当时文学不适应现实斗争状况,于是,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这些历史条件综合作用,就使得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兴起了。4.简述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答:在“左联”成立大会上,鲁迅作了著名的《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演。他从作家和社会斗争实际、作家和革命、作家和大众的关系作了深刻论述,指出作家如果不和实际斗争接触,如果对革命抱着浪漫蒂克,则无论怎样激烈和“左”,一触到革命实际,便即刻撞碎。这些肺腑之言对当时不少深信自己无产阶级化了,实际基本上还是小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左翼作家是最切实的诤言。此外,鲁迅还分别阐述了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更坚韧,联合战线以有共同目的的为必要条件、而目的都在工农大众、战线中就统一了等四个重要课题。也包含着他对十月革命前后俄罗斯作家思想动向的思考分析,对“左联”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斗争策略思想和文艺方向等而言是重要的指导文献,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了深远指导作用。5.简述“左联”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开展及其重要意义。答:“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需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左联”时期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19302年春“左联”成立前后和1931年至1932年的两次讨论着重于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群众学习的问题。1934年的讨论讨论了旧形式的采用,以及由反击复古主张而提出的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瞿秋白发表《普罗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鲁迅发表《文艺的大众化》、《门外文谈》等文,就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对旧文艺的批判继承革新创造、作家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文艺大众化运动为文学走向大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促进大众文学的发展。6.简述“左联”与新月派的论战。答:1928年至1930年,“左联”与新月派展开了文艺思想论战。1928年《新月》创刊号上刊出《新月的态度》,提出“健康”与“尊严”原则,把当今文坛列为功利派、攻击派、偏激派、主义派等13种派别予以否定。后来,梁实秋发表《文学与革命》、《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等文,提出文学是表现最基本的人性的艺术,是没有阶级性的,攻击无产阶级文学把阶级束缚加在文学上。“左联”对新月派简单机械的观点进行了批驳。鲁迅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一文指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鲁迅明确宣告无产者文学是为了以解放本阶级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这次论战,是新文学史上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资产阶级文学思想第一次重大论争,关系到文学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论战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威力。7.简述“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答:1930年至1931年,“左联”对“民族主义文学”展开斗争。“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由潘公展等国民党文人、官员组成。1930年6月,他们出版《前锋周报》,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竭力鼓吹“文艺的最高意义,就是民族主义”,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新文艺的危机”。以后,又出版《前锋月刊》,发表大量文章,以实质上是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民族意识,假借民族主义抹煞阶级斗争。鲁迅的《“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茅盾的《民族主义文艺的现形》等文分析揭露了他们的文学本质和错误可笑的理论。鲁迅、瞿秋白还对他们的代表作《陇海线上》、《黄河之血》、《国门之线》作了剖析,指出其“屠夫文学”、“杀人放火文学”的实质及丑恶表现。此次斗争不久就以为文坛不齿的“民族主义文学”的偃旗息鼓而结束了。8.简述“左联”对初期革命文学创作中错误倾向的纠正。答:“左联”成立初期,由于“左联”思潮的影响,轻视创作,甚至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