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632031课程英文名称:SafetyPsychology课程总学时:32讲课:28实验:4上机:0适用专业:安全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在心理学和安全学科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心理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研究劳动生产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过程、个体心理特征与安全的关系,人-机-环系统对劳动者的心理影响,心理-行为模式在安全工作中的应用,提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预防事故的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安全心理学的起源、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安全心理学的作用等知识;2.掌握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难点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等;3.熟悉安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理论等指导安全领域中的工作。(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事故与安全、事故的影响因素、生物节律与事故、职务分析、职业禁忌等基本知识。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事故倾向性理论、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和期望理论等基本理论,熟悉疲劳的检测方法、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适应性方法、信号检测论方法、心理物理量表法等基本方法。3.基本技能:了解士气和人际关系、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等基本机能。(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讲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并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注入式方法等。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可以结合相关事故案例,并以图片的形式进行演示。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学,使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安全工程概论》等课程基础上学习。(五)对习题课的要求对习题课的要求:掌握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等基本知识。同时,随课程学习进度,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重点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防火防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实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七)主要参考书目:《安全心理学》,邵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二、中文摘要本课程为安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安全与心理特征、生产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和激励与安全生产,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和生活事件与事故。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够掌握心理学和安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以后从事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序号章节名称学时讲课实验上机1概论441.1安全心理学概述21.2安全生理与心理22安全与心理特征662.1事故及事故的产生22.2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22.3心理特征与安全23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443.1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23.2应激与职业适应性24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884.1生产环境的采光、照明与安全24.2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24.3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24.4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25激励与安全生产665.1激励概述25.2激励与安全生产25.3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26安全心理学实验简介446.1听觉实验26.2视感觉和颜色视觉实验、形状知觉(图形识别)2实验合计32284四、大纲内容第1部分绪论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上机:0第1.1部分安全心理学概述(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安全心理学的起源;2)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安全心理学的作用。第1.2部分安全生理与心理(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人-机-环系统;2)安全生理;3)安全心理。重点:安全心理学的起源、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人-机-环系统。难点:安全生理、安全心理。第2部分安全与心理特征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上机:0第2.1部分事故及事故的产生(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事故与安全;2)事故的影响因素。第2.2部分人的生活特征与事故关系(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生物节律与事故;2)事故倾向性理论;3)生活事件与事故。第2.3部分心理特征与安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心理过程与安全的影响;2)与安全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3)个性心理与安全。重点:事故的影响因素、生物节律与事故、事故倾向性理论。难点:心理过程与安全的影响。第3部分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安全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4实验:0上机:0第3.1部分人的作业疲劳与安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作业疲劳的概述;2)疲劳的检测方法;3)疲劳的预防。第3.2部分应激与职业适应性(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应激的概念;2)应激源。3)职业适应性的概述;4)职务分析;5)职业禁忌。重点:疲劳的检测方法、应激的概念、应激源。难点:职务分析、职业禁忌。第4部分生产环境因素与安全总学时(单位:学时):8讲课:8实验:0上机:0第4.1部分生产环境的采光、照明与安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与生产环境照明设计有关的视觉机能特点;2)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第4.2部分生产环境的色彩与安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色彩的意义;2)生产环境中色彩的应用。第4.3部分生产环境的噪声、振动与安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生产环境的噪声与安全;2)生产环境的振动与安全。第4.4部分生产环境的微气候条件与安全(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2)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3)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重点:与生产环境照明设计有关的视觉机能特点、根据心理特征的照明设计原则、生产环境中色彩的应用。难点:微气候环境的综合评价、微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第5部分激励与安全生产总学时(单位:学时):6讲课:6实验:0上机:0第5.1部分激励概述(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激励的基本特征;2)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和期望理论等。第5.2部分激励与安全生产(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2)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与安全生产;3)士气和人际关系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第5.3部分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1)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的意义;2)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的应用。重点:激励的基本特征、要层次理论、X理论和Y理论和期望理论、安全目标管理的激励的应用。难点:士气和人际关系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第6部分安全心理学实验简介总学时(单位:学时):4讲课:0实验:4上机:0第6.1部分听觉实验(2学时)第6.2部分视感觉和颜色视觉实验、形状知觉(图形识别)实验(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