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祖国守边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石中国心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有一个富有诗意的别名——“中国最后一缕阳光乡”,因为那是祖国的最西部。没有无边境的国家,也没有无边民的边境。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就是一位边防护边员,她在一个叫冬古拉玛山口的地方坚守了50多年。“冬古拉玛”意为乱石飞滚。山口平均海拔4290米,最高处超过5000米,终年积雪。这里除了冰川大山,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乎随处可见刻着柯尔克孜文和汉字两种“中国”字样的石头,这些都是布茹玛汗大妈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雕刻的作品。布茹玛汗大妈是柯尔克孜族人。布茹玛汗第一次和丈夫来到山口时,只有19岁。那是上世纪60年代,他们和300多名边民一起,成为边防线上不可或缺的护边员。青春是浪漫的,即使在苦寒之地。当年轻的布茹玛汗唱着歌走在巡边路上时,她突然想到:这是我们中国的石头啊!和别国的有啥不一样呢?布茹玛汗想到的办法是刻字,把“中国”刻到她路过的石头上。布茹玛汗向别人学习,终于学会柯尔克孜文和汉字两种“中国”的写法。从此,在石头上刻“中国”,成了她巡边时必做的功课,只要见到大些的石头,她就席地而坐刻写“中国石”。50多年里,布茹玛汗大妈究竟刻下了多少块“中国石”,她自己也说不清了。但对自己负责的边境线上的一草一木,她可是门儿清:“我熟悉冬古拉玛山口的石头,就像熟悉我家抽屉里的东西一样”。“只要你们有饭吃,就一定不能让解放军饿肚子;只要你们有房子住,就不能让解放军没有睡觉的地方。你们做到了才是真正对我尽孝。”老父亲曾经叮嘱布茹玛汗的话,她记到了现在。漫长的岁月里,她们一家和边防官兵的故事,讲也讲不完。边防官兵只要到了山口,如果不吃住在她家,布茹玛汗会生气;要是住到了别人的毡房里,她还会“吵架”上门。老人还有一个习惯,只要闲下来,就捻毛线织衣、织袜,然后送给战士们。她常常对这些战士们说一句话:“你们的妈妈都在很远的地方,不能照顾你们,来到这里,我就是你们的妈妈……”曾经有个战士在巡防途中双腿严重冻伤,当他被抬进毡房时,布茹玛汗迅速把他的双脚揣进自己怀里暖着,并催促家人宰山羊接热血。在柯尔克孜族,用热山羊血治疗冻伤是民间土方。土方很灵,战士的脚渐渐恢复知觉,脱离了危险。多年下来,布茹玛汗也记不清自己救治过多少边防官兵,因为她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布茹玛汗有3个儿子、2个女儿,全家都在冬古拉玛山口戍边,靠养牛羊为生。如今,两个儿子也加入了守边员的队伍,最令她欣慰的是,小孙子常说,长大后要做一名戍边的解放军。“我们柯尔克孜族每座毡房都是一个流动的哨所,每一个牧民都是一座活着的界碑。我家世世代代要为国家把边关守下去。”布茹玛汗说。点击播放我国疆界线绵长,陆上国界长达2.2万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有5600多千米的边界线,与周围的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内陆边界线最长的省区。长期以来,生活在边界线上的牧民,一边放牧,一边和解放军一起,守卫边界线。我们小学生从小要树立爱国爱疆、守土有责的意识,要弘扬爱国爱疆的精神,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祖国。第一次出使:•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建元三年),目的在于联合与匈奴有仇的月氏,共同抗击匈奴。张骞一行百余人由长安出发,经过陇西,到河西地区时被匈奴扣留,并关押在漠北的单于庭。十年后张骞才得以逃脱,最终只有两人回到了长安,前后经历了13年。虽然,这次出使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是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第二次出使:•公元前19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张零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有300人组成,备足了马匹,并带有数以万计的牛羊和大量的丝织品等。此次的目的一是招诱乌孙,东返敦煌一带;二是使乌孙断绝与匈奴的关系;三是以此影响西域各国,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张骞的两次出使,加强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