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理想教育活动总结南阳市三中白中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也是学校教育教学主要对象,更是家庭的全部希望。现在正在学校学习的中学生,到21世纪初期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他又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所以我们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关系到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对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进行必要而有效的“理想”教育势在必行。那么教育者,特别是思想品德科教师和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这种教育呢?根据多年在这方面的教育实践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四条有效途径。1.要通过不同的途径(如家访、个别谈话、组织讨论等)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理想的现状和成因,了解各种态度和倾向,并加以梳理,掌握每个学生对理想前途的认识水平,分析哪些方面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哪些是好的苗头,哪些是坏的倾向。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客观因素对他们对理想前途的影响,如家庭成员经济生活方面的变化,周围一时流行的风气,等等,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扣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激情,形成某种愿望。老师一定要敏感地把握这些客观因素,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动态中掌握学生的变化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2.要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的理想是和学习情况分不开的。老师绝不能脱离学习引导理想,而要把理想教育同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有关理想前途的主题班会,用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用达?芬奇、童第周等名人的故事去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必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同时,还看到学生都是各有特长的,知道自己的特长,了解这特长的社会意义也是远大理想建立的条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或特长,对学困生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比如对只喜爱体育活动的学困生,应多与他们接触、交谈,因势利导,使他们认识到有体育专长而没有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无法施展才能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途径,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特长,使其看到学校给自己开辟的广阔道路,对前途充满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3.初中生虽然有充沛的精力,但是缺乏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坚韧不拔的毅力,缺少沉着地、坚定地执行和控制自己的意志品质,缺乏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的动力,常常在困难面前打败仗。老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理想的实现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牺牲生命,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达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一是靠胸中远大理想的指引,二是靠顽强、锲而不舍的精神。4.要告诉学生们有理想而不去为之奋斗,那是一种空想__幻想。而奋斗了却不能实现,则要检查理想是否切合际,符合社会现实要求,鲁迅先生要疗救国民的肉体之疾就去学医,要疗救国民的精神之疾就弃医从文,就是最好的说明。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是不应该定其为理想的,要不为什么会有空想、幻想呢?还要检查:你的努力,是否自始至终都朝着你的理想这个目标。如果朝三暮四,怎么能达到目的?教师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的人,那么首先应该自己成为有理想的人。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激情,表现出对生活的自信和乐观;要通过自己对工作的努力,表现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理想追求上,教师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好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只有这样,教师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才能成功,理想才能化为学生的实在行动。在理想教育的实践中,应该坚持几个基本原则:首先,理想是分层次的,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同样,青少年理想形成的过程也是有层次的、渐进的。所以,理想教育也要层层递进,环环相接,螺旋上升。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规律,学校的理想教育可设计循序渐进的系列化进程。例如,在初一、初二年级,以“生活多美好,世界多精彩”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结合学生的心理,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在初三、高一年级,一“愿为祖国作贡献”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在高二、高三年级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主题,开展“人生、理想、信仰”教育活动,鼓舞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这样,在整个中学阶段,以“理想、成才、责任、奉献”为内涵的理想教育形成一定的层次和系列,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成人”,成为有远大理想的好青年、好公民。因此理想教育要注意层次性。理想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理想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要有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真接受,以及自身对理想的理解和确立。学生作为理想教育的主体,不仅是要积极地接受教育,更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根据自己的体验去掌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确立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形成理想人格。所以,理想教育避免说教,而要以启发思考,引导体验为主,方可收到明显而稳定的效果。因此理想教育要体现主体性原则。在校学生的实践主要是学习活动的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也正日益受到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是深远的,对理想教育的作用也是显著的。广大青年学生渴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青年学生不仅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而且使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从而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要求。新时期中学生理想教育应该注重方法积极培养优秀青年学生入团,是理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可建立团章或党章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中的入团积极分子学习理解团的纲领、奋斗目标、性质、任务等,使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正确理想。中学生大多具有独特的判断能力,他们对于社会精英的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不仅仅是崇拜,还会注意从中归纳出生活的哲理和行动的指南。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聆听英雄模范的报告、谈心,这对他们认识树立远大理想和艰苦奋斗的关系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在青年学生中,不少人默默无闻地做出成绩,我们要注意发现和树立这样的典型,如无偿献血的、帮助贫困或残疾同学的、捐助希望小学的,等等。他们人虽普通,事迹平凡,但这些被称之为“献爱心”的行为,与他们有理想、有志向是密切相关的。宣传这样的典型,使同学们感到亲切、信服,把理想教育落到实处。运用自我教育的方法。这是体现理想教育的主体性原则的有效方法。学生自己组织有关学习和活动小组,通过小组活动,对自身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既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工作和自治自理的能力,同时对形成学生的理想人格和理想信念也有深远的影响。围绕一个主题,学生自己设计、筹备、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这样的方法特别能激励学生创造性充分发挥,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得到思想的升华。环境感染法。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学校环境的布置、文化氛围的营建中,注意突出英雄模范人物和中国历代科学、文化名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会对学生的理想形成产生潜在的影响。此外像18岁成人宣誓仪式的礼仪教育、不同年龄层次的法制教育、社会热点或新闻事件的个案评析,等等,都是开展理想教育的适用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效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责无旁贷地切实把握时代特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积极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理想教育,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理想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光荣义务。班级理想教育工作总结白中岐南阳市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