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影视欣赏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影视的艺术特性2.学会进行欣赏名作3.欣赏名作重点难点如何对影片进行欣赏教学方法和手段理论讲授为主,结合一定的影视作品进行欣赏一、导入新课:我们都看过电视电影,我们都知道什么好看什么不好看,除了个人喜好,还要我们对影片的了解和欣赏。二、新授1、新课导入先简单提问什么是电影?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就加上自我介绍吧。看看学生们心中对电影的想法,了解一下同学们都看过哪些电影,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说出我对电影的看法。问问有多少同学们家里已经有电视机,甚至是电脑。2、教学内容(1)从物理上对电影的解释及介绍电影的基本定义。物理上即指人眼对画面具有滞后性,电视机或是放映机利用这些特性实现了人们对动态画面的观看。基本定义指的是电影(film,亦称映画、第七艺术)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但它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2)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基本的一个电影历史,之后再对此进行随机问答,确认同学们对其的了解程度并强调知识点。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实验电影《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火车进站的场面在幕布上放映时,观众们被吓得惊惶四散。1905年背景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13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诞生。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立体。(3)先向同学们询问有多少人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再引出我们对电影的分类,进行简单介绍,点到即止。(一)、电影发展史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1895年12月28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电影的诞生是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密切联系的19世纪后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基础上,欧美等国的科学技术日趋繁荣,光学、生学、机械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门科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根据记载: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迪克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迪克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于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着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于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于电影的发展。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卢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了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电影诞生于10年之后,即1905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和电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发明,然后才导致新艺术的诞生。完全可以这样说,影视艺术是迄今为止唯一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姊妹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史来看,电影始终是一门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的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对电影语言的创新,甚至对电影美学观念的演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在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重大的变革,都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片”。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其实是在无声片中加进四支歌、一些台词和音乐伴奏,但不管怎样,它标志着电影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从此,电影由纯视觉艺术成为视听综合艺术,大大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使得音乐、音响和语言都成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最初的电影都是黑白片,早期电影曾经采用人工上色的办法,即在黑白电影的胶片上涂颜色,如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就是经过人工上色,使银幕上起义后的战舰升起一面红旗,显然这是一项极其繁重的工作。1935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居然与肯尼迪总统促膝谈心;《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一座座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侏罗纪公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等。尤其是《玩具总动员》这部三维动画片,完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1,500个镜头组成。可以说,电子计算机高科技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现在仅仅是初露端倪。尤其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电影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语言,而且直接影响到电影美学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声音引入电影,促成了戏剧化电影美学观的诞生;轻便摄影机、高速感光胶片和磁带录音机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得以实现“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美学追求,这些事实都是被世界电影界所公认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引入,给电影美学带来了崭新的课题。可以预见,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飞速进展,电影在21世纪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二、电影拍摄的视觉要素包括五大类:光、色、人、物、景;一)、光:是摄影的艺术;二)、色:是美术的艺术;三)、人:作为电影的拍摄对象,是视觉形象的主体四)、景:1、人工景:摄影棚和场地外景,纪实与非纪实的美学特征;A.纪实:北影一条街,刻意追求每一效果、细节;B.非纪实:《暗恋桃花源》;特点:随意布置、任意拍摄、可移动、真实性下降;2、自然景:自然界山川河流及人类界一切;摄影机的改变与观念的改变(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艺术的真实性;问题:是根据景写戏,还是根据戏写景;3、根据操作需要的划分:内景和外景;操作时强调光的色温、光质、强度;五)、物:表现人物个性最有力的工具;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贯穿全剧,起剧作作用的细节;渲染情绪的细节,起叙事作用;传达哲学理念的细节。三、名作欣赏一)、《巴顿将军》又名《铁血将军巴顿》1、剧情介绍一九四三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莱特雷少将为他的助手。年逾50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率领的坦克旅圣·米哈依尔战役中立下战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领导的第三集团军更在第二战场上屡建战功,甚至连传奇中的101师(目前热播《兄弟连》的E连所属部队)也曾在巴斯东被他们帮忙解围(当然E连的兄弟并不承情)。虽有如此战功,他却是个性矛盾的人,也曾因殴打患炮弹休克症的士兵而被媒体围攻甚至勒令道歉,然而在大多数人心中,他仍被认为是美国唯一能够打硬仗的指挥官。美国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1970年作品,乔治·斯科特主演,影片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八项奥斯卡大奖,片长170分钟。《巴顿将军》是国内观众相当熟悉的一部好莱坞经典巨片,八十年代曾在内地轰动一时,影片以传记的形式描绘了巴顿将军的传奇经历。《巴顿将军》根据《巴顿:磨难与胜利》和《一个士兵的故事》两部回忆录改编,编剧是当时年仅30岁的弗朗西斯·科波拉,他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并由此走向了更大的成功。导演福兰克林·沙夫纳在二战期间曾以海军中队长的身份参加了巴顿指挥的西西里岛登陆战,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在影片处理上显得游刃有余。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尽管奥斯卡将影帝桂冠授予了乔治·斯科特,可这位性格古怪的“银幕巴顿”却毫不买帐,不但拒绝到场领奖(他是奥斯卡历史第一个拒绝领奖的人),还特别发表声明以表达自己对奥斯卡的蔑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