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模组流程改善__以国内某不锈钢冷轧厂成本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十四期(民國一○○年九月):55-82.ERP系統成本模組流程改善──以國內某不銹鋼冷軋廠成本流程為例許文西*許源派**林麗瑛***摘要國內外許多企業使用ERP系統整合企業資訊及價值鏈,以協助企業獲得更及時、更正確的成本資訊。然而,實務上ERP系統在實施過程中,常會遇到許多問題,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方法,將作業基礎成本制(ABC)導入ERP成本結算流程,以改善個案不銹鋼公司流程中頭尾鋼板損耗成本以及重複製程成本分攤問題,再以實際數據範例,驗證此成本模組改善之可行性,並比較改善前後之成本差異,結果顯示改善流程後之產品獲致較為精確之單位成本,此有利於管理當局制定產品訂價策略並提高企業經營決策能力。關鍵字:作業基礎成本制、企業資源規劃、成本分攤、不銹鋼公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通訊地址:屏東縣內埔鄉91201學府路一號,聯絡電話:08-7703202#7698,傳真號碼:08-7740572,E-mail:hsuw@npust.edu.tw**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生本論文承兩位匿名審查委員惠賜寶貴意見及悉心指正,特此致謝。第七十四期壹、緒論在全球化經濟體系下,各種產業的產能不斷增加,市場供給經常大於需求,廠商對購買者的議價能力降低,利潤逐漸被壓縮,迫使企業必須應用更允當的成本模型,更精確的區分成本,以達降低產品單位成本的目的。鋼鐵業是屬於相當成熟的產業階段,行業特性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及具有高度的產業關聯性;企業必須擁有保持最低成本、高品質與準時交貨的能力,所以透過一套集中整合的資訊科技系統,使營運資訊能快速提供予管理者決策之參考是必備的條件,而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系統,無非是最佳的選擇。然而,ERP系統流程的完善與否,關係著企業內部資訊整合的效率與正確性,假如流程設計不良,資料將無法整合為有用資訊,會計人員依據ERP系統提供的資訊有可能是扭曲的,此時公司耗費大量資金投入購買的資訊整合系統,將無法協助管理當局制定更好的決策,系統形同虛設。現今企業所採用之ERP系統,大多為套裝軟體,其成本資訊大多採用傳統成本法,對於成本要求精確的現代企業,已不符需求(張琳,民94)。本研究之個案公司所購買之ERP系統,使用傳統分步成本制,將間接成本依各類產品所生產的數量或耗用工時的多寡,以總數平均方式分攤至產品成本。但每一種產品有不一樣的產品流程,不同流程所耗用的資源並不相同,若採用總數平均分攤方式,會造成成本扭曲,使公司決策偏頗,此成本資訊並不符合管理當局決策所需,因此,本研究將ERP系統與作業基礎成本制整合,改善成本結算流程,使產品成本能反映公司真正投入的成本,管理當局得以獲得較精確之成本資訊。目前有關ERP之相關文獻大多探討如何導入ERP系統,導入ERP之效益,以及導入ERP系統之關鍵因素等議題(如Davenport,1998;Gattiker及Goodhue,2005;Kwahk及Lee,2008;楊子青及白景文,民99等),較少探究如何將作業基礎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costing,ABC)整合至ERP系統,因此本研究以個案公司之ERP成本模組為主,深入研究個案公司ERP系統內關於成本模組的相關設定及關聯到產品成本結轉之流程,並導入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以達到以下三點之研究目的:ERP系統成本模組流程改善──以國內某不銹鋼冷軋廠成本流程為例探討如何克服ERP系統與作業基礎成本制整合之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透過個案研究,將作業基礎成本制與ERP系統整合,改善成本結算流程,以解決個案公司ERP成本模組之流程缺失。比較成本流程改善前後之成本差異及成效,以作為後續實務之應用。貳、文獻探討一、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系統是一套整合企業內部所有資源的系統,它不但使企業內部資料及時整合,並與供應鏈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統整,將企業內外部資料整合與分享,發展成為注重網路連結整合的協同作業環境1。企業導入ERP系統可使企業縮短資訊處理時程,即時處理企業內部各部門資訊的搜集、移轉及整合,可改善訂單管理,提高企業運作效率(Davenport,1998;Verschoyle-King,1999)。Davenport(1998)將ERP生命週期區分為三階段:建置前:確認需求、選擇、企業案例分析、推行計畫。建置中:進行差異分析、整合界面、新文件/流程、資料設計與移轉、使用者訓練、客製化修改、參數調整、基礎設備建設、專案與變革管理。建置後:截止、推廣、問題服務中心、系統升級、效益檢討。在ERP系統的導入上,除了需要花費相當龐大的資金與人力成本之外,更重要的是系統的導入將對於企業架構與作業流程進行必要的變革,此對企業影響甚鉅。企業導入ERP系統,高階主管必須對於ERP系統有足夠的認識與了解,而且必須親身參與ERP導入的工作,如此才能帶動組織內部參與配合相關工作。除此之外,也可藉由與產業的互動來了解其他導入個案之優缺點,進而做為企業本身導入的參考;同時,在導入過程中,也需要給予導入的專案小組充份授權,使其導入工作得以順利推動(張碩毅、吳承志及張益誠,民98)。目前有關ERP之相關文獻大多探討如何導入ERP系統,導入ERP之效益,以及導入ERP系統之關鍵因素等議題(如Davenport,1998;Gattiker及第七十四期Goodhue,2005;Dowlatshahi,2005;Kwahk及Lee,2008;蔡文賢等,民99),導入ERP的主要效益包括:可以提供即時的資訊、提升跨企業間的互動、可改善訂單管理、改善企業流程等。部份文獻則探討ERP與企業內其他系統之整合(楊子青及白景文,民99),由於ERP是一個整合性的多模組系統,除了以企業流程為導向,整合企業內部各功能外,亦可以應用資訊整合技術與其他系統聯結,如B2B、B2C等功能2。文獻上較少探究如何將作業基礎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costing,ABC)整合至ERP系統。ERP系統的所有資訊之最終目的即是運用企業資源整合以提供企業的經營情況及各類活動的成本,以便管理當局做為決策的參考,而產品成本收集與分攤的基礎允當與否,對公司決策具有關鍵性的因果關係;ERP系統中,財務模組可說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朱霞,民94),財務模組下之成本計算,大多使用一般傳統的成本分攤方式,將間接成本依各類產品所生產的數量或耗用工時的多寡,以總數平均方式分攤至產品成本上,但每一種產品有著不一樣的產品流程,不同流程所耗用的資源是不一樣的,若採用總數平均分攤方式,產品成本不能反映真實耗用資源的成本,會造成產品成本扭曲,使公司決策偏頗,影響甚鉅(張蕾,民98)。而作業基礎成本制係採用因果關係準則為主要執行依據,強調作業耗用資源,產品耗用作業的成本層級觀念,對各種間接成本依不同的資源分攤率分攤至生產作業,再依每一個生產作業所耗用作業的權重將總產品成本分攤至各細類產品。故以作業基礎成本制為基礎,推展ERP系統流程,可使成本計算最符合公司實際資源耗用的情形,產品成本最能反映出公司真正投入的成本,並可針對ERP系統所提供的資訊,讓公司檢視內部既有的經營管理模式與業務流程是否需要改善或優化,進而找出公司最具競爭力的產品組合。以下將詳述作業基礎成本制之成本流程及其計算之理論基礎。二、作業基礎成本制(Activity-BasedCostingSystem)作業基礎成本制度是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作業的劃分是從產品設計→物料供應→工業生產流程﹙各產線間﹚的各個環節→質量檢測→包裝→運送銷售。透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間的確認及計量,最後計算出相對真實的產ERP系統成本模組流程改善──以國內某不銹鋼冷軋廠成本流程為例品成本。而傳統分步成本法則是以產品作為成本分攤的對象,採用單一分攤基準(如:人工小時、機器小時等),作為分攤間接成本的基礎,與作業基礎成本制度相比,作業基礎成本法可透過與產品相關聯的各個作業加以追蹤及分析,優化作業鏈及價值鏈,增加顧客價值,提供有用訊息,促使損失、浪費減至最低程度,並可提高決策、計劃、控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最終達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餘能力,進而增加企業的價值。作業成本計算的理論基礎是基於「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亦即,以作業活動作為成本的累積或歸屬之成本中心,然後再依成本標的(CostObjects),如產品、批次、部門等,發生作業活動的量,將成本歸屬或分攤到成本標的。此種成本分攤方式,乃是「二階段分攤」,亦即在第一階段將成本先分攤或直接歸屬至作業活動,再於第二階段依照成本標的所耗用的作業活動數量,將作業成本分攤到成本標的(Turney,1992)(如圖1)。Resourceၥྛ(ᇧഅາҢ)ၥྛଢ଼ӰActivityհཾ(ԙҏϛЖ)հཾଢ଼ӰCostObjectiveԙҏ኿ޟ಑Ι໦ࢲ಑Π໦ࢲ圖1作業基礎成本制二階段分攤方法(Turney,1992)傳統成本會計對於製造費用分配之方式不夠嚴謹,難以對資源價值作出正確的評估,因而可能產生企業成本結構扭曲與成本交叉補貼(costcross-subsidization)3之現象。作業基礎成本法可以反映不同作業基礎下,真實的成本耗用情況,計算出之產品成本較能反映出公司真正投入的成本(鄭丁旺等,民97)。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的效益,歸納有以下優點(Cooper及Kaplan,1988、1991a、1991b;Kaplan及Cooper,1998;Brimson,1991;吳安妮,民79;林仕健,民94):可以清楚了解作業流程及資源使用情況,藉由成本動因的確認,了解第七十四期資源與活動間的因果關係。可了解那些作業是可以消除或減少,以提高作業資源消耗與產出間的績效,有助於制定製造與銷售各產品間的決策。在作業基礎成本下可清楚明瞭資源耗用情形與作業消耗量,可提供預算編製者成本與績效關係的資訊,增加預算的準確性。可監督全部的產品生命週期,以提高獲利。ABC產生的具有回饋性的資訊,可幫助管理當局藉以採取修正的行動,持續改善作業流程,使公司運作更具競爭力。三、作業基礎成本制與ERP系統整合隨著網路發展,全球經濟緊密聯結,競爭愈加激烈,市場亦日趨多元化,企業也日漸被要求提供多樣化之產品和勞務。生產方式也由傳統的少樣大批量轉而成為多樣小批量的生產,以滿足顧客多樣的需求。企業逐漸發展不同種類的產品,對於資源的需求亦不相同,愈來愈多企業導入ERP系統,整合各部門資源,以順應多變的市場。ERP系統採用傳統的成本分攤方法,廣泛平均或是均勻的將資源的成本分攤到不同產品的方法,會導致不精確與誤導的產品成本資訊;為了能更精確且真實的計算不同產品或勞務所耗用的組織資源,企業有必要進行成本制度的改良。再者,現代企業自動化程度日漸提高,直接費用所佔比例大大減少,間接費用所佔比例明顯增加,企業導入ERP系統之後,其成本核算若是仍舊採用傳統成本方法核算,會使產品成本失真,導致成本扭曲,進而影響公司之各種決策。作業基礎成本制主要特點在於產品生產過程對於成本精確的核算,成本資訊可作為企業改進流程,消除或減少不能增加價值的作業,提供企業進行成本控制、評價作業績效等訊息,進而達到企業優化管理。將作業基礎成本制導入ERP系統,形成一個整合模型,在文獻上已有學者討論,Lea(2007)比較作業基礎成本制及傳統成本制於ERP系統之效能,研究結果發現ABC成本制能提供較為精確的資源使用資訊,長期而言,更能為公司提高利潤。趙欣欣及楊維平(民99)亦將作業基礎成本制融入ERP系統,進行實例應用並驗證ABC成本核算之優勢。朱霞(民94)提出透過在資訊處理上增加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將ABC與ERP系統整合。作ERP系統成本模組流程改善──以國內某不銹鋼冷軋廠成本流程為例業基礎成本制與ERP系統二者實為夥伴關係(Shaw,1998),因為ERP系統的應用,使得需要精細運算以作業為基礎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