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192-2015代替HJ/T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CriterionforEcosystemStatusEvalu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5-03-13发布2015-03-13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HJ192-2015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3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36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7附录A(资料性附录)指标含义及数据来源.................................................................................19附录B(规范性附录)二级指标计算方法.....................................................................................24HJ192-2015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主要内容:——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废止。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HJ192-20151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24255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HJ623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SL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术语和定义3.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cologicalindex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即EI,数值范围0~100。3.2生物丰度指数biologicalrichnessindex评价区域内生物的丰贫程度,利用生物栖息地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综合表示。3.3植被覆盖指数vegetationcoverageindex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表示。3.4水网密度指数waternetworkdensenessindex评价区域内水的丰富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表示。当水网密度指数大于100时,则取100。3.5土地胁迫指数landstressindex评价区域内土地质量遭受胁迫的程度,利用评价区域内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开发等胁迫类型面积表示。当土地胁迫指数大于100时,则取100。HJ192-201523.6污染负荷指数pollutionloadindex评价区域内所受纳的环境污染压力,利用评价区域单位面积所受纳的污染负荷表示。当污染负荷指数小于0时,则取0。3.7环境限制指数environmentalrestrictionindex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3.8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指数ecologicalindexinecologicalfunctionarea评价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等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状况,即FEI,数值范围0~100。3.9环境质量指数environmentalqualityindex评价区域内环境质量状况,根据评价主体对象特征选择评价指标。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指数主要从地表水质量、空气质量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质量等方面表示;城市环境质量主要从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等方面表示。3.10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cityecologicalindex评价城市或城市群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即CEI,数值范围0~100。3.11生态建设指数rehabilitationindex评价城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管理水平,主要从生态用地比例、绿地覆盖率、环保投资占GDP比例等方面表示。3.12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指数ecologicalprotectindexinnaturereserve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即NEI,数值范围0~100。3.13面积适宜指数areasuitabilityindex评价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面积等功能区划的合理程度,利用核心区面积百分比表示。3.14外来物种入侵指数alienspeciesinvasionindex评价自然保护区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干扰的程度,利用外来入侵物种数表示。3.15生境质量指数habitatqualityindex评价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生境质量的适宜性,利用主要保护对象的栖息地质量表示。3.16开发干扰指数developmentdisturbanceindex评价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程度,利用与开发活动有关的用地类型表示。3.17归一化系数normalizationcoefficientsHJ192-20153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系数,取一系列数据中最大值的倒数的100倍,即:归一化系数=100/A最大值。式中:A最大值——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4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专题生态区生态状况评价专题生态区生态状况评价生态功能城市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综合分析生态管理需求分析区域生态特征分析确定生态评价目标县域/省域/国家生态状况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状况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自然保护区保护状况自然保护区保护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县域/省域/国家生态状况分析评价方法选择图1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流程图5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5.1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利用一个综合指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状态,指标体系包括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五个分指数和一个环境限制指数,五个分指数分别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的丰贫,植被覆盖的高低,水的丰富程度,遭受的胁迫强度,承载的污染物压力,环境限制指数是约束性指标,指根据区域内出现的严重影响人居生产生活安全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项对生态环境状况进行限制和调节。HJ192-201545.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5.2.1权重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1。表1各项评价指标权重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环境限制指数权重0.350.250.150.150.10约束性指标5.2.2生态环境状况计算方法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0.35×生物丰度指数+0.25×植被覆盖指数+0.15×水网密度指数+0.15×(100-土地胁迫指数)+0.10×(100-污染负荷指数)+环境限制指数5.3生物丰度指数计算方法5.3.1计算方法生物丰度指数=(BI+HQ)/2式中:BI为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方法执行HJ623;HQ为生境质量指数;当生物多样性指数没有动态更新数据时,生物丰度指数变化等于生境质量指数的变化。5.3.2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生境质量指数中各生境类型的分权重见表2。表2生境质量指数各生境类型分权重林地草地水域湿地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权重0.350.210.280.110.040.01结构类型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其它林地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低覆盖度草地河流(渠)湖泊(库)滩涂湿地永久性冰川雪地水田旱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其它建设用地沙地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其它未利用地分权重0.600.250.150.600.300.100.100.300.500.100.600.400.300.400.300.200.300.200.200.10生境质量指数=Abio×(0.35×林地+0.21×草地+0.28×水域湿地+0.11×耕地+0.04×建设用地+0.01×未利用地)/区域面积式中:Abio——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为511.2642131067。5.4植被覆盖指数计算方法植被覆盖指数=NDVI区域均值=A𝑣𝑒𝑔×(∑𝑃𝑖𝑛i=1𝑛)式中:Pi——5-9月象元NDVI月最大值的均值,建议采用MOD13的NDVI数据,空间分辨率250m,或者分辨率和光谱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