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高考研究报告之二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1.试卷的结构特点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2)知识点分布: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1)学考70分的abcd统计abcd2015.10520732016.4217732016.1012592(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2015.10)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分册章节2015年10月分数必修一总分2016年4月分数必修二总分2016年10月分数必修三总分第一章885第二章201917第三章749第四章449第一章444第二章779第三章142110第四章222第一章201920第二章4第三章442第一章45第二章5第三章第四章第一章第二章544第三章第四章总分100100100100必修一393540必修二273425544必修三242326自然灾害5环境保护54实用文档(2016.4)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2016.10)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必考的知识点:(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2.地球表面形态3.大气环境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必修三)1.认识国家2.区域差异3.区域联系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自然灾害)(环境保护)3.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实用文档1)一般来说前面10小题没有图表,后面的题目有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有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扇形、折线、柱状)统计图、漫画、地理过程演化图、地形剖面图、表格等多种类型。目前还没有出现景观图,同样是表格,有要求加减计算、乘除计算和逻辑推理运算的,而不少图表对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28、29题的区域图更是融合了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各个要素,要求学生仔细读图,有效提取信息来解决问题。2)区域图的空间分布世界地理图全球北美洲非洲欧洲北太平洋中亚北半球和全球亚、欧、北美三洲2015.1021212016.42112016.101111共计23321111中国地理图东部中部西部2015.102112016.4212016.10613从世界地图来看,大洋洲还没有考到过,中国地理考的最多的是东部地区,这个对于我们的应考的方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4.地理试题的核心素养体现明显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从四个要素、三个维度来解读: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彰显学科价值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永恒的主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国家的终极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价值追求。近三次浙江的选考试题无论选择题还是问答题,大多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问题,通过考生解答问题时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例如不少的选择题,体现了这种思想,2016年10月的选考试题22、23题,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这道试题是从其他地区近年的高考试题改编过来的,所以多做其他地区的高考试题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还有环境保护试题和自然灾害试题基本上都是从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着手,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更加明显地体现了人类如何合理开发自然,做到可持续发展等。2016年10(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4分)(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5分)都体现了人类处理人地关系的成功,透露了这样的思想就是只要人类正确认实用文档识人地关系,运用智慧就能够理顺人地关系,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2)综合思维和区域认识素养,是重要的思维和方法。典型例题:(1)2016年4月第6.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B.高山雪线下降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D.大陆海岸线变短评析:此题考查点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核要求是d。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事件增加;气温升高,高山雪线上升;气候变暖,水稻分布北界北移;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大陆海岸线缩短。这是一题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的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2)2016年4月第26⑷比较图1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3分)此题需要充分利用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原理,综合分析与判断,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原因。②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属于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第⑷题,③地位于英国的西海岸,沿岸有暖流经过,受海洋影响大,冬季气温高;④地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且地势高,冬季气温低。(3)2016年10月第29题(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8分)(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4分)本题对于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更加高,不仅要能小区域空间定位,能有空间上的思维链线索,如第一小题的沙物质来源、搬沙动力、沙物质沉降等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二小题需要从不同时期不同的湖面变化的动态时间观进行成因分析和综合思考。3)地理实践力是学以致用的落脚点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高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很多的地理试题采用真实的地理情景,通过提供充足的显性和隐性的信息,让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一地理核心素养在大多数的地理试题中均有体现。(1)2016.10第7题,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第7题。7.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2)2016.10第25题,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25题。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C.①侧,蒸发较弱D.②侧,降水较多(3)2016.10第3题,若用GIS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A.汽车加油站B.度假村C.垃圾处理场D.大型超市(4)2015.10第19、20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实用文档如下表。完成19、20题。19、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成:20、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总之,这类考查学生实践类的试题还有很多,甚至28、29题的一些小题也是在真实的情景和材料中,需要学生在认知区域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像研究性学习一样地来实际解决当地的问题,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二、地理试题主干内容的考试特点应试策略1.地球运动知识目前的地球运动试题实际上只考三个内容,一个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第二个是日出日落和正午时,某地太阳的方位与影子的朝向,第三是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故这块内容目前在教学可简化处理,不需老高考那样地教一个月左右时间,这些内容基本上一个星期能够搞定。例如对于太阳光照图就不需要讲的很深、很难,而对于新出现的太阳视运动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另画图需要有准备,如地形剖面图、锋面示意图、不同地区的太阳视运动图等。2.区位因素的特点分析区位因素考查中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因素是每次考试必考内容,学考和选考考到的概率是各百分之五十,考查的主要内容为某事物主要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评价某地的区位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应对策略要记住各类区位的模板,但是必须要结合题目的限定条件:(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荷兰盛产鲜花的主要自然条件。(3分)(2)甲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传统贸易方式的哪些不足?(5分)(3)美国85号州际公路选线的主导区位是______;影响该公路北段城市密度大于南段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美国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的设想,降低生产成本,吸引纺织工业回归,主要依赖于______。(3分)(4)甲区域(美国加州)农业生产由粗放的放牧业向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变,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5)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4分)(6)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5分)特别要注意的是区位条件设问的角度切口比较小,在28、29题中一般也是组合式的问答题为主,实际上最终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教给学生的模板中的一部分措施。例如第(5)(6)的答案:(5)答案,条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原因: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