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B37T2582201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CS13.020.01Z04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XXXXX—XXXX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发布发布DB37/XXXXX—XXXX1目次前言.................................................................................2引言.................................................................................31范围..............................................................................42规范性引用文件....................................................................43术语和定义........................................................................44生态系统监测......................................................................55生物群落监测.....................................................................116污染生态监测.....................................................................157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17附录A(资料性附录)山东省LandsatTMRGB432假彩色影像生态系统分类提取标志.......20DB37/XXXXX—XXXX2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贵全、刘强、孟祥亮、曹惠明、宗雪梅。DB37/XXXXX—XXXX3引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服务生态山东和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特制定本规范。DB37/XXXXX—XXXX4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确立了生态系统监测、生物群落监测、污染生态监测和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HJ/T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生态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各种自然要素(生物要素、非生物要素)和社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综合体。3.2生态环境监测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不同尺度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监测与评价的综合技术。3.3生态系统一定空间区域内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过程而形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3.4生物群落一定时期内生活在某一地段上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物种组成及其数量状况是决定生物DB37/XXXXX—XXXX5群落性质和类型的最重要因素。生物群落种类与数量变化用于反映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状况。3.5污染生态监测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来监测环境污染状况的过程。3.6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以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影响为特征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海洋、海岸带开发等主要对生态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3.7受威胁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中属于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3.8中国特有物种仅在中国境内有自然分布的物种。3.9外来入侵物种在本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了种群,给本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外来物种。3.10环境指示生物能够以其自己的生存特点或容易识别的特征来反映其周围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并且能够被用做环境指示物或定量实验的生物体或生物群落。本标准将环境指示生物分为以下两类:a)反应指示生物:指敏感的环境指示生物,它以特别的危害作用如叶片坏死、生长抑制或过早的针叶脱落反应等显示污染物质的影响;b)累积指示生物:指抗污染相对较强的环境指示生物,它吸收并贮存污染物,而其外部没有遭受明显的危害。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并累积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能够用于实验分析。4生态系统监测4.1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分为二级:DB37/XXXXX—XXXX6a)一级指标包括农田、森林、草地、水域湿地、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6类生态系统;b)二级指标包括水田、旱田等24类次一级生态系统(见表1)。表1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系统类型代码生态系统类型代码一级二级一级二级农田水田11水域湿地沼泽44旱地12海涂45森林有林地21滩地46灌木林地22海域47疏林地23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城镇用地51其它林地24农村居民点用地52草地高覆盖草地31工矿用地53中覆盖草地32未利用土地沙地61低覆盖草地33盐碱地62水域湿地河渠41裸土地63湖泊42裸岩64水库/坑塘43其它654.2生态系统监测方法4.2.1遥感数据源选用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波段组合应突出地表植被特征,成像时间要求在5月至10月,单景影像平均云量要求小于10%。4.2.2遥感影像处理4.2.2.1地图投影标准投影采用等面积割圆锥投影(AlbersConicalEqualArea),椭球体为Krosovsky,中央经线为东经110°,双标准纬线为北纬25°和北纬47°,投影起始纬度12°,中央经线偏差和起始点偏差都为0。4.2.2.2遥感影像预处理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将原始遥感影像数据格式转换为*.img或*.tif等通用数据格式,并生成所需波段组合假彩色影像,根据需要进行影像镶嵌和影像切割。4.2.2.3遥感影像几何纠正4.2.2.3.1利用控制影像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几何纠正,几何纠正模型采用polynomial,重采样方法为BilinearInterpolation,polynomialorder为2,采样像元大小与原始遥感影像一致。4.2.2.3.2控制点宜选择道路交叉口、山体裸岩等不易变化的地理标志物,不宜选择水体、农田、村庄等容易变化的地理标志。DB37/XXXXX—XXXX74.2.2.3.3选取控制点时,前四个控制点应分布在一幅影像的四角,一幅影像控制点个数在20~25个左右,并且均匀分布。4.2.2.3.4选择控制点时应结合控制影像和待纠影像的特点,包括影像时相特征、季相、光谱特征、分辨率等。4.2.2.3.5质量检查与控制要求:纠正后遥感影像与控制影像相对误差小于1个像元。4.2.3遥感影像解译4.2.3.1结合山东省遥感影像季相、地貌类型等特征,建立山东省卫星遥感影像解译标志(附录A)。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辅助下,采用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计算机自动解译为辅的方法完成影像判读与矢量化。4.2.3.2判读提取的目标地物,面状地类变化大于4×4个像元,线状地物图斑大于2×6个像元,屏幕解译线划描迹精度为两个像元,并且保持圆润。4.2.3.3图斑矢量化完成后,建立拓扑关系,并对悬挂点、非用户码、邻斑同码、一斑多码等问题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无误后,方为合格。4.2.4地面核查4.2.4.1核查点位布设原则4.2.4.1.1综合性原则核查点应全面反映调查区域的地貌、气候和植被地域分异特点,尽量覆盖所有生态系统类型。4.2.4.1.2典型性原则核查点应重点关注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特别是解译过程中发现的新增变化的区域和无法判定类型的区域。4.2.4.1.3可行性原则综合考虑工作经费、人力资源、交通条件、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设计合理、现实的实施方案。4.2.4.1.4连续性原则充分利用已有数据资料,注意与历史核查工作的衔接。4.2.4.2核查内容包含以下内容:a)典型地物判读正误校验。选择典型地物类型不小于4×4个像元,两点之间距离不小于3km,选择地物类型尽量齐全,避免对同一地物重复选择。在典型地物核查记录表(见表2)上记录核查地物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相片编号等并判断正误,拍摄地物核查点的近景和远景相片各一张;b)地类边界准确性核查。在边界核查点记录表(见表3)上记录边界核查点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各方位的地物类型及相片编码等,并判断正误。拍摄地类边界全景相片一张,要求相片内包含边界两侧土地利用类型;c)生态调查野外资料的收集。根据地面核查路线记录典型生境类型、生态破坏典型、生态灾害点等,拍摄录像资料或照片并收集相关资料;DB37/XXXXX—XXXX8d)相片编码采用17位编码方式,前13位编码为:M+县级行政代码+日期(YYMMDD),第14~16位为设区市统一编号,第17位为:P表示全景相片、T表示典型地物近景相片,B表示边界点相片。4.2.4.3核查资料与设备包括以下资料与设备:a)定位工具:望远镜、车载GPS外置天线、手持GPS等;b)照相和记录工具: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核查记录表等;c)辅助工具与资料:交通工具、野外防护服、采样工具、应急医药箱、地方植物志、区域考察报告等。DB37/XXXXX—XXXX9表2典型地物核查记录表序号县级行政代码经度(°E)纬度(°N)日期海拔(m)地貌类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相片编码说明判读类型全景景观类型定点类型类型代码是否一致1370113116.758236.62392010-11-542平原其它林地在平安办事处黄河东侧林地,北为老李村,西为高套村,南为老马店,东为后朱村,为防护林地其它林地24是M370113101105006P/M370113101105006T23……表3边界核查点记录表序号县级行政代码经度(°E)纬度(°N)日期海拔(m)地貌类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相片编码说明东侧类型西侧类型南侧类型北侧类型判读覆被正误判读覆被正误判读覆被正误判读覆被正误1370101117.191236.6812010-11-216丘陵--工矿用地工矿用地正有林地有林地正M370101101102001B历城区港沟镇凤凰岭山顶23……DB37/XXXXX—XXXX104.2.4.4核查结果修正将地面核查结果转为矢量格式点文件,与遥感影像解译图层叠加,对误判的图斑进行修正。修正方法及合格标准参见4.2.3。4.2.5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数据库4.2.5.1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生态系统现状及年际变化解译数据,数据格式为coverage或shape等常用格式。4.2.5.2以景为单元的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格式为*.img或*.tif等通用数据格式。4.2.5.3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遥感影像数据,数据格式为*.img或*.tif等通用数据格式。4.2.5.4地面核查点位信息数据库,包含经纬度、海拔、地貌类型、核查日期、全景景观、典型地物类型等信息。4.2.5.5地面核查图片库,包括典型地物核查照片和边界点核查照片,数据格式为*.jpg或*.bmp等格式。4.3生态系统评价方法4.3.1生态系统占地比重生态系统占地比重是指某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占地面积与区域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描述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域分布。其计算公式是:%100SSDb……………………………(1)式中:D——某种生态系统类型的占地比重(%);Sb——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