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考研政治1000道精华选择题详细解析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4页;《大纲解析》第3页。2.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和表述。2/399对于哲学的真正认识,首要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掌握了哲学基本问题,就把握了哲学的实质。哲学基本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亦称哲学的根本问题或哲学的最高问题。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明确地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来论述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及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7页;《大纲解析》第4页。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杨泉的水一元论,认为水是根本。水里的混浊部分,下沉就成为了土,水变为蒸汽,就成为了天。这种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2页;《大纲解析》第5页。4.“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3/399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题干引自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的《人是机器》一书。拉美特利是一位立场鲜明的哲学家,为了反击“上帝造人”说,拉美特利提出了“人是机器”的观点。他认为,心灵和肉体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他围绕这一根本问题将哲学分为唯物论体系和唯灵论(即唯心论)体系两大类。拉美特利认为:心灵依赖于身体,是肉体的一部分,因而都是由物质构造的,都服从于机械运动的规律。拉美特利把他的机械论思想贯彻到底,继笛卡尔提出“动物是机器”之后,提出了“人是机器”的思想。拉美特利关于“人是机器”的思想打破了自然哲学中唯心主义的最后壁垒,但是其错误也是显见的。他的哲学是极端形态的机械论哲学的代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9页;《大纲解析》第5页。5.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辩证法D.科学的实践观【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表现在:第一,在世界观中,它确认人类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使自然打上人的烙印,排除实践就不能正确把握人与自然的4/399关系。第二,在认识论中,它把实践放在首位,作为全部认识的来源、动力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第三,在历史观中,它把实践作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正是因为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体系。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1页;《大纲解析》第8页。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基石。首先,哲学上讲的物质与日常生活中讲的物质不同,它具有最大的概括性和普遍性,是所有物质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范畴的关系:前者是对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是共性(普遍性),有绝对性;后者则只反映自然界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是个性(特殊性),有相对性,是对前者的丰富和证明。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和出发点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物质概念,从而把物质定义5/399与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统一起来,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2页;《大纲解析》第6页。7.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B.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C.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类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首先,自然界物质产生出意识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从无生命物质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心理到人类意识。其次,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而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活动;社会性的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对于意识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意识起源问题的科学解决,揭示了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派生性,从意识的起源方面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基本原理的正确性。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4页;《大纲解析》6/399第6页。8.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实践B.运动C.静止D.时间和空间【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科学证明,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生命有机界直到人类社会,不运动的物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也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们认识。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科学证明,各种运动形式的主体都是物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人的心理活动诚然属于精神活动,但它总是同人的生理活动紧密相连,是以人的生理活动为其物质基础的,脱离人的生理活动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或纯粹的精神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6页;《大纲解析》第6页。9.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的存在形式。题干引文出自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指出:“世界上除了7/399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列宁的前半句话,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形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9世纪德国的一些自然科学家,他们承认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但把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庸俗化,把意识直接归纳为物质或理解成具有某种特殊性的“精细物质”,被恩格斯称之为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列宁则把他们称之为不自觉的、自发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6页;《大纲解析》第7页。10.物质只有在它的运动中才能被人所认识,但为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提供前提条件的是:A.时间B.空间C.绝对运动D.相对静止【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相对静止的意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属性只有在运动中才能显示出来,但是在物质运动中又包含着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理解静止,也就无法了解运动。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只有了解事物的相对静止的状况,才能清楚地了解它过去的运动,猜测它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其次,不了解相对静止,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多样性是从物质自身的永恒运动中产生的,但只有在物质的相对静止中才能显现出来;绝对运动是产生形形色色的不同物质形态的根源,而相对静止8/399则是这些不同形态的物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才能区别事物,对事物进行确定的分析,并把握其确定的性质。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16页;《大纲解析》第6页。11.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A.变化B.增加C.创新D.运动【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发展的本质是创新。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完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从前提上看,发展必须要以理论和思维的创新为先导;从内容上看,发展不是一种简单的量的扩展,更重要的是一种新质的生成;从方式上看,发展是一种新的重组,是运作方式的重组,发展规则的重组,是发展总体思路、总体内容、总体目标创新的结果,是新的关系体系对旧的关系的扬弃和创新。因此,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为此,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教材链接】该知识点在《政治大纲解析专题笔记》第27页;《大纲解析》第10页。1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B.形而上学的思想C.诡辩论的思想D.唯心主义的思想9/399【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发展的过程性。辩证法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思想,关于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的思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过程论的思想。过程这一范畴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