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友爱(见义务教育山东省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第一册教学参考书第63——65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你们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高兴不高兴?同学们在一起要做到不离群、不打架、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也就是说,要做到团结友爱。那么,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到团结友爱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团结友爱》这一课。(教师板书:五团结友爱)二、学文明理。1、教师用投影投出第一幅彩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以下问题:(1)同学们是怎样去上学的?(2)他们之间做到了什么?(3)你和图上的同学相比做得怎样?2、教师根据第2、3、4幅彩图的图意编成小故事,一边指着第2、3、4幅用投影打出的彩图,一边以真实的情感、生动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来讲述故事(事先录在磁带上放录音),让故事中的形象进入学生的意识,学生通过看彩图,听故事,知道了团结友爱的好孩子应当怎样去做。三、加深认识,激发激情,进一步明理。在学生理解把握故事的基础上,可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从对行为结果的分析转向对行为原因的分析,激发爱同学的情感,启发他们进一步懂得“团结友爱”的道理。1、图上的同学做的怎么样?2、如果你是图上的同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3、如果你是图中不会做题的同学、摔倒的同学或有病的同学,你希望同学们怎样对待你?那你会怎么想呢?4、我们应该向图上做得好的同学学习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适当进行概括、总结。(板书: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关心)四、引导转化,指导行为。在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团结友爱的意识,增强爱同学的情感,本部分分以下两步进行: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一,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图中的同学是怎样团结友爱的?(2)你和她们相比差距在哪里?(3)今后应怎样做?2、学习儿歌,记住“团结友爱”这一行为要求。用带音乐的录音放两遍(一遍一人读,另一遍两男两女齐读)。五、总结。1、启发引导学生看黑板及投影,自己小结。课已经讲完了,谁能告诉老师这一节主要讲了些什么?你懂得了什么?2、教师总结:学习了《团结友爱》这一课,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是爱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优秀品德。同学们要以课文中做得好的同学为榜样,喜欢和同学们在一起,和同学团结友爱。六、布置作业。课后看一看自己的身边有哪些同学做得较好,下一节课的时候再告诉老师。板书设计:五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