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西汉建立后,吸取秦朝二世而亡的教训,实施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这种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主要来自()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2.(2013江苏扬州模拟)《春秋繁露》记载:“……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4.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A.孟子的民本思想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D.孔子的“礼”能力提升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6.(2013江苏南京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答案:B点拨:注意关键词“清静无为”,这是道家的思想主张。2.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大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这一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符。3.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可知若君主无道“天”就会以灾异示警,这对君主有一定的震慑作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4.答案:C点拨:由题干中的“皇帝被神圣化”“解释权则掌握在……儒士型科层官僚手中”,可知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和儒家的独尊,故选C项。5.答案:D点拨:四个备选项内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干材料反映了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项。6.参考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点拨:本题考查先秦儒学和汉代儒学的发展。第(1)问依据材料一、材料二的信息概括回答。第(2)问“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反映了董仲舒“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观点。第(3)问结合先秦和汉代儒学地位变化的史实概括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