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教材《语文③》古代文化知识清单(增订版)3214《蜀道难》1.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秦国自古称为四塞之国。塞(sài),山川险要。2.六龙:传说太阳神的车子由羲和驾驭着六条龙拉着,每天在空中行驶。六龙之车就是太阳。3.参、井:是二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蜀为参宿之分野,秦为井宿之分野。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4.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5.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以保护蜀锦生产,故称锦城。3215《秋兴八首·其一》6.唐代宗:代宗是唐朝第八位皇帝李豫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7.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东汉初年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3216《咏怀古迹·其三》8.紫台:紫宫,指帝王所居的宫廷。古代帝王被认为是上天象征帝王的紫微星下凡,所以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台”,“紫气”用来指帝王之气。9.明妃:即王昭君,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西晋时为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3217《登高》10.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民间有登高、插茱萸、赏菊的风俗,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除夕、清明、盂兰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3218《琵琶行》11.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12.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13.司马: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代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置司马,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安排贬谪或闲散官员。14.出官:京官外调。15.《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16.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17.秋娘:唐代歌舞妓常用的名字。18.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3219《锦瑟》19.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3220《马嵬·其二》20.九州:《尚书·禹贡》的记载,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但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21.鸡人: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22.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23.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12年)为一纪,四纪为四十八年。3321《寡人之于国也》24.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5.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26.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27.粟: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也泛指谷类。谷除指粟等谷类作物外,还是粮食的统称,如“五谷杂粮”。28.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29.帛:战国以前称丝织物为帛,包括锦、绣、绫、罗、绢、絁(粗绸)、绮、缣、绸(紬)等,曾在中国古代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30.豚、彘:豚是小猪,亦泛指猪。彘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31.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32.黎民:百姓,众民,也称“蒸黎”“黎元”等。3322《劝学》33.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34.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3323《过秦论》35.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36.四海:泛指天下,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也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37.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38.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39.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40.合从:“从”通“纵”,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41.战国四君:指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以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42.六合:指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43.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44.鞭笞:古刑罚,用的鞭子、竹板等物拷打人。45.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46.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47.胡人: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秦汉时期塞北胡人统一后被汉人称为匈奴,匈奴则自称为胡。汉以后泛指外国人。48.黔首:秦朝对平民百姓的贱称。黔,黑色。黔首,犹言黑头,当时平民皆用黑布包头。49.氓隶:被奴役的下层平民。氓,民。隶,奴隶。50.陶朱:春秋时越国范蠡,他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后人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51.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52.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不准设庙,以此区分亲疏贵贱。宗庙也是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昭穆制度是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53.七庙:是天子的宗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故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54.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代指中国。3324《师说》55.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提倡古文(两汉散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韩愈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提倡继承两汉文章的传统。强调要以文明道。56.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57.巫医:以祈祷鬼神为人治病的人。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58.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59.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又称作“六经”。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60.经传:经文和传文,经文指《诗》《书》《礼》《易》《春秋》等经书上的文章,“传”即传文,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61.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高中必修教材《语文④》古代文化知识清单4225—26《柳永词两首》25—《望海潮·东南形胜》26—《雨霖铃·寒蝉凄切》1.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牌按来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有固定曲子,只填词即可,有“卜算子、蝶恋花、西江月、菩萨蛮”等;第二类是词牌名来源于作品中的某个词语,如“如梦令、忆江南、念奴娇、忆秦娥”等:第三类是词牌名和词的题目相同,有“踏歌词、舞马词、欸乃曲、渔歌子、浪淘沙、抛球乐、更漏子”等,词牌名本身就蕴含了所要咏怀的事物,不需要另拟题目。2.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元、明、清时,经殿试后及第者分为三甲:一甲三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3.三吴:说法不一。《水经注》以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4.三秋:古人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5.高牙:大纛、牙旗。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6.凤池:即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7.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4227—28《苏轼词两首》27—《念奴娇·赤壁怀古》28—《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8.中郎将:官名。秦置,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东汉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唐代中郎将又被恢复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品级在正四品下,为高级武职。宋初中郎将曾用为虚衔,后废。9.二乔:指东汉末年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与小乔,名不详,以美貌出名,大乔为孙策妾,小乔为周瑜妻。10.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4229—30《辛弃疾词两首》2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吴钩: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它以青铜铸成。后又被历代文人写入诗篇,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12.安抚司参议官:官名。宋代安抚大使司、安抚史司均置,是高级幕僚,参与帅府谋议,参领军中机务,位次于参谋官。13.莼鲈之思:张季鹰(张翰)在洛阳做官,见到秋风吹起,思念起(家乡)吴地的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后来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莼鲈之思。14.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筑坛祭山神(封山)以告成功之事,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15.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自宋代起,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社鼓就是在社日祭神所奏的鼓乐。4231—32《李清照词两首》3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32—《声声慢·寻寻觅觅》16.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等。4433《廉颇蔺相如列传》17.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位或官职。18.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19.宦者令:宦官的首领。20.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21.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用楚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成的璧,故名和氏璧。22.质:同“锧”,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23.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24.布衣:即平民。古代平民穿麻布葛衣,故“布衣”成了平民的代称。25.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26.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27.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司”是主管之意),故称官吏为“有司”。28.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宾,同“傧”。29.汤镬: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人。汤,沸水。镬,大锅。30.上大夫:大夫中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