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监测绪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MONITORING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述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第五章土壤质量监测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第七章噪声监测第八章环境放射性监测第九章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第十章自动监测课程学习方法按监测对象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水和废水监测、大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噪声监测、环境放射性监测、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等内容。按测定项目学习:包括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含氮化合物;水中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酚类、油类;大气中SO2、NOX、CO、O3、烃类等气态污染物;光化学烟雾等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多环芳烃类、二噁英类等重要有机污染物,以及酸雨项目监测等。按监测程序学习: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环境监测的规划;样品的采集、运输及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及测定;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化,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等的内容。课程学习方法接到监测任务时如何思考?监测项目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有标准方法吗?多种方法都可使用时,如何选最合适的方法?在什么环境中?存在状态如何?此方法测定待测物的形态是什么?需要前处理吗?环境标准了解吗?背景值大小了解吗?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和分析评价使学生:1.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监测方法的科学原理;监测技术的关键;各种各类监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2.掌握相关法规、方法、监测内容和评价方法,培养今后在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评价等方面达到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处理环境监测实践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与时俱进、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环境监测》第一章1.0环境与环境污染1.1环境监测的目的与分类1.2环境监测特点与技术概述1.3环境标准第一章概述《环境监测》第一章1.0环境与环境污染1.0.1环境与环境质量1.0.2环境污染与污染源1.0.3环境污染的类型《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3、我国的污染现状自学国家环保局网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污染事故警示2005.10.30武汉废品市场氯气泄漏,造成附近9名老人被熏倒,方圆百米内的植物枯萎。据了解,这只液氯钢瓶作为废旧物资,存放在该市场边的一块荒地多年,当日,有人试图将钢瓶的铜制阀门敲下,导致钢瓶中的液氯发生泄漏。2005.11.13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五人死亡,一人失踪,近30人受伤。松花江被严重污染,挟带多达100吨的苯类污染物的松花江水顺流而下,灾后哈尔滨市因此停水4天,并造成对松花江下游俄罗斯城市的污染。《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要求1.准确可靠2.快速灵敏3.选择性好三高:高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分辨率三化:自动化、标准化、计算机化《环境监测》第一章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pollutants)。优先污染物的特点1.难降解2.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3.出现频率较高4.具有生物积累性5.“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6.毒性较大7.现代已有检出方法1.2.4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环境监测》第一章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美国最早开展优先监测:水体中129种,空气中43种。前苏联:水体中664种,空气中1122种。“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见表1-1。《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1.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environmentalstandards)定义:环境标准就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环境监测》第一章1.3.1环境标准的作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手段强化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环境规划的定量化依据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环境监测》第一章《环境监测》第一章1、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良性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我国已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代替GB3095–8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代替GB3838–88和GB3838–8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代替GB3097–82)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环境监测》第一章为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经济技术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2、污染物控制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我国已颁布的国家级污染物控制标准:1)废水部分: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甜菜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5–83)等2)大气环境控制标准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3842–83)等。3)废渣部分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控制标准(GB5085–85)等。《环境监测》第一章3、环境基础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导则等的规定,是制订其它环境标准的基础。我国已颁布的环境基础标准有:•制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39–83)•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与方法(GB3840–83)《环境监测》第一章4、环境方法标准在环境保护工作范围内以全国普遍适用的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作业等方法为对象而制订的标准。我国目前已颁布的国家环境方法标准有: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GB1496–79)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腐蚀性试验方法标准(GB5087–85)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急性毒性初筛试验方法标准(GB5088–85)等。《环境监测》第一章5、环境标准物质标准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测量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或物质,对这类材料或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规定。它是检验方法标准是否准确的主要手段。《环境监测》第一章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为了保证污染治理设备的效率和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对环保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环境监测》第一章1.3.3环境标准的制定原则(一)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二)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三)与有关标准、规范、制度协调配套(四)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环境监测》第一章1.3.4水质标准水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5.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GB5084—85)排放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医院污水排放标准(GBJ48—83)3.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①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2—1999)②甘蔗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6—83)③石油炼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1—83)④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环境监测》第一章(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江、河、湖泊、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面水水域。1、水域功能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控制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注:同一水域兼有许多类功能的,依最高功能划分类别。有季节性功能的,可分季节划分类别。《环境监测》第一章2、水质要求:按表1-2,1-3,1-4执行。(1)不得用瞬时一次监测值使用本标准。(2)标准值单项超标,即表明使用功能不能保证。危害程度应参考背景值及水生生物调查数据、硬度修正方程及有关基准资料综合评价。3、水质监测:(1)监测取样点,应布设于各功能区代表位置。(2)本标准各参数的检测分析方法按《地面水环境标准选配分析方法(GB3838-2002)》执行。《环境监测》第一章(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饮用水包括自来水(取自江、河、湖的地表水)、井水及深井水。饮用水的标准是以维护人的健康为基本点的,不存在自净,因此没有COD及BOD指标。(表1-5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P16-17)《环境监测》第一章(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排放污水和废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1、标准分级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2、标准值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二类:1.第一类污染物是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容许排放浓度,P18)的规定。2.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符合表1-7(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P19-22)的规定。《环境监测》第一章(四)回用水标准再生水回用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见表1-8(P22-23)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见表1-9(P23)《环境监测》第一章1.3.5大气标准(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环境监测》第一章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环境监测》第一章3、浓度限值见表1-10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允

1 / 8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