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导论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世界正义院:世界正义院是巴哈伊教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根据巴哈伊信仰的创立者巴哈欧拉的巴哈伊律法所设立的权威立法机构,作为巴哈伊行政的最高上诉机构。这个机构由巴哈欧拉的和巴哈欧拉的继任者阿博都巴哈的著作所规定,于1963年正式成立,是“十年拓展计划”的高峰。2、舍利子: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后也都能得到舍利,如近代的弘一、印光、太虚、章嘉、本焕长老等大师们,他们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3、克尔白,阿拉伯语意为“方形房屋”。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圣寺中央的立方形高大石殿,为世界穆斯林做礼拜时的正向,又称“天房”。原为始建于公元前十八世纪的宗教建筑物。穆罕默德清除其中偶像作为伊斯兰教礼拜处。以后多次重修。天房大门高于地面约2米。大门对面的墙上有两个标记,表明穆罕默德曾在该处做礼拜。至今穆斯林入天房亦在两个标记之前下拜。4、三位一体:基督教相信:只有独一的上帝;圣天父完全是上帝,圣子完全是上帝,圣灵完全是上帝;圣天父不是圣子,圣子不是圣灵,圣灵不是圣天父。换句话说:圣天父的神性、圣子的神性和圣灵的神性,本质上是同一个神性。三一论不是组合论,也不是形态论,又不是动态论,更不是多神论或泛神论。三位一体是基督教信仰的基础。相信与否定三位一体,是正统与非正统信仰的分水岭。5、一赐乐业教:古代入居中国的犹太人对其犹太教的专称。“一赐乐业”是希伯来文,即“以色列”的古音译。其教传入中国的年代,一说在五代后汉(947-950年);一说在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并在开封府建犹太寺。一赐乐业教一即是指天帝、上帝,一赐乐业之地便是神赐予的安居乐业之地、神赐给的乐土,即以色列,同时也是传说中犹太人祖先雅各的别名以色列的另译。一说取意于明代对“凡归其化者,皆赐地以安居乐业之乡,诚一视同仁之心也”。6、道教四大名山:四川的青城山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合称道教四大名山。二、简答题:1、《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是我国著名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于1991年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此外,还曾获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等多种奖项。1992年由谢铁骊执导,香港康大影业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电影拍摄成为电影。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深情回望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特定的时代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2、《十诫》:《十诫》是1956年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的一部史诗电影,故事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该片导演是塞西尔·B·戴米尔,由饰演宾虚的查尔登·海斯顿扮演摩西,尤·伯连纳演法老,气势磅礴,尤其是劈开红海的特技在当时堪称一绝。本片入围了奥斯卡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得奖)等多项大奖,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摩西出生在埃及法老下令杀尽希伯来男婴的“白色恐怖”时期,他的父母不敢收藏,便把他放在篮子里顺流而下,盼有人收养。法老的女儿发现摩西,收为自己的儿子。摩西长大后对埃及人奴役希伯来人越来越看不惯,一次他失手打死一个欺负希伯来人的埃及人。法老王知道此事后要惩罚摩西,于是失去母亲保护的他逃往米甸地居住,开始他四十年的牧羊生涯,并在米甸地结婚生子。其间耶和华将十诫授与摩西,并赐予摩西力量让其带领苦难的希伯来人从埃及人的奴役下走出来。在经过一番苦难之后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终于渡过红海,在旷野上重建新生活。三、选择题:1、《三藏》经典的作者:由佛陀所说,由弟子阿难陀尊者、优婆离尊者整理。2、主要的宗教派别: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印度教、神道教、摩尼教、锡克教。3、回族的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4、印度教的节日:萨拉斯瓦蒂节、洒红节、除十节、扎格纳特乘车节、克里希纳神诞辰、佩镯节、十胜节、杜尔迦节、灯节。5、佛教的节日:浴佛节、盂兰盆节、佛诞节、佛圆满节、成道节6、犹太教的节日:安息日、新年、赎罪日、逾越节、七七节、帐棚节、痛悼节、普陵节、敬祝节。7、圣经的部分:圣经分两大部分旧约和新约。旧约:律法书画、历史书、智慧书、大先知为、小先知为;新约:历史书、保纙书信、普通书信。8、基督教圣经66卷,天主教的圣经有73卷,犹太教的圣经有27卷。9、伊斯兰教的门宦教派:门宦是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派别及所属各支派在中国回族穆斯林中的通称。门宦的宗教特点,除信奉《古兰经》、圣训和履行五功外,主要还有:崇敬教主,宣扬教主是引领教民进入天堂的人,要求教民绝对服从,在教主墓地建立亭室,名为拱北。10、一神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11、生死疲劳:《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12、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佛家劝人改过向善的常用语。佛教以「此岸」形容生死的世界,以「彼岸」比喻超越生死的涅盘境界。其中「苦海」一词,于佛教中泛指各种苦难之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沈沦于三界之苦恼中,渺无边际,犹如沉没于大海而难以出离,故以苦海为喻,能「回头」,表示醒悟、悔改,「回头是岸」比喻作恶的人,一旦悔悟向善,即能得救。13、伊斯兰教六大信仰:信安拉、信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信经典、信天使、信末日、信前定。14、印度教四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15、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婆罗门教主神:16、各种宗教的圣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是耶路撒冷,佛教的圣地印度的灵鹫山.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是麦加,第二圣地是麦地那。17、道教的各种神:1)“三清”(或称“三尊”)是道教最高神,第一神是玉清元始天尊;第二神上清灵宝天尊;第三神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2)“三清”之下为“四御”,是辅助“三清”的四位天帝。他们的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3)另外还有真武大帝,辖天下武将,也多有供奉。4)五岳大帝、三垣、四圣、九曜星、六太尉、十二辰、二十八宿。18、宗教的构成要素:1、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内在因素)2、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内在因素)3、宗教的行为或活动(外在因素)4、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外在因素)。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器物。四、与宗教有关的成语解析:1、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高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拜。比喻非常崇拜。2、五体投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古印度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3、醍醐灌顶: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4、青灯古佛: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5、大彻大悟: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不退道心,属于大菩萨的境界。6、善男信女:佛教术语。泛指信仰宗教、皈依道门、遵守斋戒律条,倾心道法教理,不负法师教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指善信,信指崇信。原指皈依佛教的男女,后泛指信佛的良家男女。7、沿门托钵:钵:和尚吃东西用的器具。原指僧徒化缘。比喻挨家乞讨。8、香象渡河:大象过河,脚踏河底。佛教用语,喻大乘菩萨修证,比喻悟道精深彻底。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9、三生有幸:三生乃佛家术语,盖指前生、今生、来生,幸是幸运。三生都很幸运,形容运气机遇极好。10、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圣经》对美国律法的影响在美国社会,法律为何能得到普遍的服从,即为何美国人对法律有如此深的信仰,它的深层思想根源到底是什么?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揭示了西方文化的一个本质特征:以宗教——法律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同时,它也揭示了西方人以宗教——法律为皈依的生活方式。在《圣经》中,上帝是造物主人,人是被造物,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这里对人的属性就暗含了两层含义:神圣性与堕落性,这两种品质对美国法治理念产生了深远地影响,神圣性,使自由、平等、权利的法律理念深入人心;堕落性,也就是在《圣经》中提到的“原罪”,则说明了人永远不能达到上帝的智慧,亚当和夏娃因听信撒旦的谗言,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偷吃了“智慧”果,而被上帝贬罚到人间受苦就是例证。因而,按《圣经》的说法,人是生来就有罪的,是堕落的产物。“原罪”说使西方人坚信人性本恶,需要用外在的力量加以抑制,因为人又靠自我无法超越的弱点。而这种外在的抑制力量就是法律。当然,西方很早就有关于“人性恶”的说法,如亚里士多德就曾指出:“人在得到完美环境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后一旦脱离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2]。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神学家路德和加尔文也都“信奉人的完全堕落”,并且认为,堕落的人“倘若不被管束,那么在凶暴残忍方面,他就会远胜过所有的凶禽猛兽”[3]。应该说,“人性恶”的观点并不是《圣经》的首创,但对法治思想的影响这一点来说,也就是说从由其导出的对法律的信仰这一点来说,《圣经》的“原罪”说无疑是最有影响意义的。正因为相信了人不能自我救赎,所以需要法律这样的外在强制力,这构成了美国人信仰法律的坚实思想基础。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从而建立了对法的敬畏,也因此基督教倡导的人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成了西方的法律价值追求。《圣经》对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英美国家是基督教国家,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不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美国家,孩子生下来以后,往往要接受洗礼,父母或把孩子抱进教堂,或请牧师到家里,牧师在读完《圣经》中的词句后,把清水轻轻的洒在孩子头上,同时,还给孩子取个名,既用《圣经》中的人名给孩子取名。洗礼和命名结束后,有时父母会给小孩戴上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心中祝福孩子在主的保佑下一生平安。基督教认为,婚姻是上帝配给的,而且婚姻应该建立在敬畏上帝的基础上,人们要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使上帝得到荣耀。因而婚姻在英美国家中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婚礼在教堂由牧师主持。男女双方在上帝面前盟誓,终生相爱。之后,他们随牧师到小礼拜堂,在结婚证书和登记册上签字。作为基督教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天主教,把婚礼列为七种圣礼之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英美国家的丧礼,也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丧礼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在教堂里举行,后半部分在墓地举行。教堂的丧礼由牧师主持,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词。整个仪式包含一个愿望,愿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入天堂。在墓地举行简短的入葬仪式,由牧师做下葬祈祷。在英国,下葬时死者面朝东方表示迎接日出或复活之意。《圣经》对美国电影的影响摩西、力士参孙、大卫王、所罗门王等旧约英雄,耶稣、马利亚、保罗、约翰等新约人物,通常是艺术家要着力表现的人物(符合圣经原意的这类影片被教会称为“福音电影”)。虽然故事的线索围绕他们的生平展开,艺术再创作的成分也十分明显。基于个人宗教信仰和广布圣经思想的愿望共同构成的圣经“情结”也是促使艺术家通过电影艺术挖掘圣经含义、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