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内容2.1细菌2.2放线菌2.3其它原核微生物2.4作业(1-2)细胞膜(教材P16)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是外侧紧贴于细胞壁而内侧包围细胞质的一层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厚度约7~10nm。约占细胞干重的10%,其化学组成是脂类(20%~30%)和蛋白质(60%~70%),还有少量糖蛋白、糖脂(约2%)和微量核酸。(1)细胞膜的结构(教材P16)膜的单位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组成,蛋白质分布与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或镶嵌其间,具有流动的特性。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很多,起酶和载体的作用。细胞膜镶嵌模式图(2)细胞膜的功能(P17)1)起渗透屏障作用并进行物质运输;2)参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3)参与能量的产生;4)参与细胞繁殖中的DNA分离过程;5)与细胞的运动有关,细菌鞭毛和纤毛着生在细胞膜上(1-3)细胞质及其内含物(P16)(1)细胞质(P17)细胞质又称细胞浆,是细胞膜内除细胞核质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的总称,含水量约80%,其它主要成分有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的糖类和无机盐类。(2)内含物细胞质内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称为内含物(inclusionbody),包括核糖体、羧酶体、载色体、类囊体、颗粒状内含物和气泡等。以下介绍几种重要的细胞质内含物。A.核糖体(ribosome)(P17)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一种核糖核蛋白的颗粒状结构,由65%的核糖核酸(RNA)和35%的蛋白质组成,分散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B.间体(mesosome)(P17)亦称中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与酶的分泌、DNA的复制与分配以及细胞分裂有关。C.内含颗粒(inclusiongranule)(P17-18)在许多细菌体内,常含有各种较大的颗粒物,大多系细胞储藏物,如异染粒、聚-羟基丁酸、肝糖、硫粒等。这些内含物常因菌种而异,即使同一种菌,颗粒的多少也随菌龄和培养条件不同而由很大变化。往往在某些营养物质过剩时,细菌就将其聚合成各种贮藏颗粒,当营养缺乏时,它们又被分解利用。以下是几种重要的内含颗粒C-a.异染颗粒(metachromaticgranule)又称捩转菌素(volutin),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因为它被蓝色染料(如甲烯蓝)染色后不呈蓝色而呈紫红色而得名。幼龄菌中的异染颗粒很小,随着菌龄的增长而变大。一般认为它可能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启示:细菌的聚磷现象为废水生物处理的除磷技术奠定了生物学基础C-b.聚β-羟基丁酸(PHB)颗粒为细菌所特有,是β-羟基丁酸的直链多聚物,是一种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当细菌生长在富含碳水化合物而缺少氮化合物培养基时,积累PHB;反之则降解PHB。启示:β-羟基丁酸是一种环境友好材料,可用作可生物降解产品的原料,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C-d.肝糖(glucogen)粒和淀粉粒是微生物体内储存的碳源和能源物质,用碘液可染为深蓝色或红褐色,光学显微镜下可见。C-e.硫粒(sulfurgranule)硫粒是硫素的贮藏物质和能源。有些硫细(Beggiatoa)、发硫菌属(Thiothrix)等能氧化H2S为硫,从而获得能量,同时将其氧化产物单质硫以颗粒形式储存在体内。当环境中缺乏可利用的能源时,它们可氧化体内的硫粒为SO42-,从而获得能量并满足细胞合成对硫素的需求。启示:利用硫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积累硫素的特性,可以在消除环境中(水或大气)有害气体H2S的同时,回收资源——单质硫。(1-4)核质与质粒(P18)(1)核质请参阅教材P18细菌的核位于细胞质内,为一絮状的核区。它无核膜、核仁,无固定形态,结构也很简单,这些是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之处。核区内集中有与遗传变异密切相关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称为染色质体(chromatinicbody)或细菌染色体(bacterialchromosome)。核区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高度折叠缠绕而成。细菌的核携带遗传信息,其功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2)质粒及其应用质粒(plasmid)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其相对分子质量较细菌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请参阅教材P18(1-5)原生质体的概念(P16)细胞膜以内,包括细胞膜在内的结构被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包以上是细菌细胞基本结构的一些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