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公布199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3综述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1998年3月15日,中央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工作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子孙后代的生存和繁衍,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不仅本世纪最后这几年要抓得很紧,下个世纪也要抓得很紧,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抓得很紧。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进展,环境保护投资显著增加,国家重点治理的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北京市被列为国家污染治理的重点城市。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建设和保护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变,有的甚至还在加剧。中国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功能衰退等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1998年发生了洪水、赤潮和沙尘暴等严重的自然灾害。水环境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1998年,废水排放总量有所减少,但水体仍处于较高的污染4水平。由于气候异常和生态破坏等原因,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依然匮乏。在广大农村地区,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对地表水的影响日趋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1998年,全国废水排放量为395亿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49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0%和14.7%;生活污水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9.1%,生活污水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46.2%,均比上年有所增加(详见表1)。表11998年与1997年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对比状况我国主要流域(水系)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辽河、海河、淮河和太湖、巢湖、滇池的断面监测结果表明,36.9%的河段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8.5%,Ⅱ类水质为21.7%,Ⅲ类水质为6.7%;63.1%的河段水质为Ⅳ类、Ⅴ类或劣Ⅴ类,失去了饮用水功能,其中,Ⅳ类水质为18.3%,Ⅴ类水质为7.1%,年份废水(亿吨)化学需氧量(COD)(万吨)总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总量工业COD生活COD排放量占总量比例(%)排放量占总量比例(%)排放量占总量比例(%)排放量占总量比例(%)1998年39520150.919449.1149980653.869346.21997年41622754.618945.41757107361.168438.9变化值-21-26-3.753.7-258-267-7.397.3变化率(%)-5.0-11.5-2.6--14.7-24.9-1.3-5劣Ⅴ类水质为37.7%。与1997年相比,长江、淮河和珠江水质有所好转,黄河、海河、松花江水质变化不大,辽河水质则有所恶化。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巢湖(西半湖)、滇池和太湖的污染仍然严重。七大水系长江干流污染较轻,水质基本良好。监测河段的75%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4%,Ⅱ类水质为67%,Ⅲ类水质为4%;Ⅳ类水质为11%,Ⅴ类水质为10%,劣Ⅴ类水质为4%。主要污染指标为: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洪水期与去年同期相比,长江干流水质变差,支流水质有所改善。总体上,干流水质优于支流,非城镇河段水质优于城镇河段。三峡工程施工区上、下游水质无明显变化。污染严重的是岷江、湘江、赣江、沱江以及京杭运河。黄河面临着生态破坏和水体污染的双重压力。监测河段的29%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Ⅱ类水质为24%,Ⅲ类水质为5%;Ⅳ类水质为47%,Ⅴ类水质为12%,劣Ⅴ类水质为12%。监测河段无Ⅰ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悬浮物和挥发酚。在主要入黄支流中,汾河、渭河、大汶河水质污染十分严重。1998年,黄河利津水文站累计断流天数为137天,比1997年减少89天。珠江水质良好,但局部水污染问题不可忽视。监测河段的72%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29%,Ⅱ类水质为36%,Ⅲ类水质为7%;Ⅳ类水质为22%,Ⅴ类水质为2%,劣6Ⅴ类水质为4%。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悬浮物和氨氮。污染严重的是珠江城市段和西江。淮河干流水质有机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总体水质仍较差。监测河段的28%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Ⅱ类水质为11%,Ⅲ类水质为17%;Ⅳ类水质为18%,Ⅴ类水质为6%,劣Ⅴ类水质为48%。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溶解氧。颍河、涡河和洪河污染严重。海河除引滦专线水质未受污染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监测河段的28%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5%,Ⅱ类水质为19%,Ⅲ类水质为4%;Ⅳ类水质为10%,Ⅴ类水质为9%,劣Ⅴ类水质为53%。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氨氮。海河干流、漳卫南运河和子牙河污染严重。辽河水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以Ⅴ类或劣Ⅴ类水质为主。监测河段的11.3%断面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其中,Ⅰ类水质为4.5%,Ⅱ类水质为2.3%,Ⅲ类水质为4.5%;Ⅳ类水质为22.7%,Ⅴ类水质为4.5%,劣Ⅴ类水质为61.4%。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松花江水污染仍然较重。监测河段的4%断面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Ⅳ类水质为67%,Ⅴ类水质为21%,劣Ⅴ类水质为8%;监测河段无Ⅰ、Ⅱ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挥发酚和石油类。主要湖泊太湖高锰酸盐指数(主要控制指标)基本达到地面水Ⅱ类水质标准,但氮、磷污染较重,五里湖、梅梁湖等湖区富营养化严重,全湖7处于中富营养状态。由于氮、磷污染,太湖湖体水质介于Ⅳ类~劣Ⅴ类之间。无锡、宜兴、锡山等地环湖河流污染较重,为劣Ⅴ类水质;吴江、苏州和浙江境内环湖河流基本达Ⅱ~Ⅴ类水质要求;环湖交界水体污染突出。滇池氮、磷污染严重,全湖均为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草海较外海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氮、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5)。草海总磷、生化需氧量年均值分别超过地面水Ⅲ类标准9.80倍和2.36倍;外海总磷、生化需氧量年均值也分别超标4.60倍和0.51倍。巢湖氮、磷污染严重,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巢湖全湖均为劣Ⅴ类水质,总磷、总氮超标率分别为100%和50%,超标倍数范围分别在0.21~1.56和1.01~2.97倍之间。巢湖西半湖较东半湖污染更为严重,但东半湖总磷污染突出,含量普遍高于西半湖。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排污单位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太湖流域日排废水100吨或日排化学需氧量30公斤以上的1035家重点排污单位中,验收达标的有863家,占总数的83%;正在进行调试或停产治理的29家,责令关闭的42家,由于其他原因破产停产的101家,总达标率为97.3%。另外,日排废水100吨或日排化学需氧量30公斤以下的1052家非重点排污单位的治污设施也已完工70%。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完工2座,正在施工的3座,占第一阶段总处理规模的33.2%。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和湖区流域部分河道底泥的清淤工作取得8进展,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禁止和限制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围网养殖规模和船舶污染得到一定控制。措施与行动1998年,我国工业废水处理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含县及县以上工业和重点乡镇工业污染源)分别达到87.4%和65.3%,比上年分别提高了8.5个和10.9个百分点。其中,县及县以上分别为88.2%和67.0%,比上年分别提高了3.5个和5.2个百分点。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得到巩固并扩大达标排放成果。截止到1998年底,在日排废水100吨以上的1562家工业企业中,验收达标企业数由年初的731个上升到1077个,增加47%;治理设施由年初的774个上升到1045个(已验收,后因故停产企业的设施未统计),增加35%;设施正常运转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数由年初的592个上升到955个,增加61%;排放口排放达标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沿淮四省环保部门对排污企业进行了约28000次现场监督检查,处罚266起擅自闲置、停运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太湖流域工业企业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沿湖宾馆饭店等排污单位排放的废水,在1998年底前已基本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草海底泥疏挖工程进展顺利,其他治污工程也已全面开展;巢湖流域重点排污单位91999年达标排放计划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辽河、海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各项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近岸海域环境1998年,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仍呈继续恶化趋势。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量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状况1998年,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详见图1、图2)和重金属(按《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图1各海区和主要海湾、沿海海域无机磷含量分布10图2各海区和主要海湾、沿海海域无机氮含量分布渤海污染持续加重,海域内的70%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辽东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三类标准。黄海污染较轻,海域内的45%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三类和二类标准。东海污染严重,海域内的78%监测站位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南海水质较好,局部污染严重,海域内的28%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珠江口海域污染突出。重大海洋污染事件赤潮1998年,我国海域监测到赤潮22起。其中,南海10起,主要发生在珠江口、大亚湾、深圳西部和阳江海域;东海5起,主要发生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嵊泗海域;渤海和黄海7起,11主要发生在烟台海域和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详见图3)。图31998年渤海赤潮卫星遥感解析图溢油1998年,我国近岸海域监测到20余起溢油事故,其中一起为大型溢油事故。措施与行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组于5月21日至6月下旬就《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分别对海南、山东、辽宁三省进行了执法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了纠正,加大了执法力度。98中华环保世纪行“建设万里文明海疆”1998年是国际海洋年,为保护海洋,开发海洋,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宣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海洋局等14个部委于1998年4月组织开展了“98中华环保世纪行--建设万里文明海疆”大型采访12宣传活动。2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组成的记者团自6月5日至11月底,对我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两个阶段进行了采访报道,传播海洋知识,提高了各界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1998年,基本完成了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调查测项100多个,共完成水质、沉积物、生物和放化调查测站2500个站(次),采集各类样品23000余份,获得各类基础数据10余万个,投入调查人员上千人次,出动各类船只百余艘次。1999年将向社会公布调查成果。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综合调查1998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