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2智慧水务资料包01顶层设计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三年四月主持单位: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金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海大学编制说明2001年11月,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提出了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并在全国水利系统具体部署开展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的任务。一年多来,在水利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的大力配合下,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7个流域机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并上报水利部;由部机关有关司局牵头编制的信息化专项规划也基本完成;水利信息中心负责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部分--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及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水利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等都已完成,并通过了审查,为《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暨金水工程规划,以下统称为《全国水利信息划规划》)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多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央已经决定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并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实施的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部党组也已经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列入2010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编制《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十分必要。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于2002年9月向社会公开征集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写大纲》,得到了广泛响应。专家评审推荐的规划编制合作单位在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2利信息中心的组织下,从2002年9月开始广泛对水利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并对各单位上报的规划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特邀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作专题讲座,对规划的编制进行具体指导,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规划初稿。初稿在不同的范围内多次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2003年1月11日至12日,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中心联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咨询会,来自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产业部、国电公司南京自动化研究院、部机关有关司局、水规总院、流域机构、水利信息中心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专家和代表们就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规划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于2003年1月下旬完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在汇总各单位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编制单位再次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形成送审稿初稿,并在征求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送审稿提交审查。2003年3月31日至4月1日,受水利部委托,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进行了审查。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水利部有关司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各流域机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等单位的代表和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电公司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信息产业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特邀专家共40多人。专家和代表们就《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规划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形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单位多次就若干重大问题及时向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了汇报,听取指示,使规划在重大原则与策略方面既符合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又紧扣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水利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充分考虑了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特点,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阶段阐明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3目录第一章水利信息化背景11.1水利信息化概述11.2现状及存在问题41.2.1信息技术应用现状41.2.2存在的主要问题71.3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101.3.1水利面临严峻形势101.3.2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3第二章规划原则与范围162.1规划原则162.2规划范围172.3与其它规划的关系182.4规划的主要依据19第三章建设目标与任务223.1指导思想223.2建设目标233.3实施原则243.4建设任务253.4.1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63.4.2业务应用建设283.4.3保障环境建设29第四章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324.1体系结构324.2水利信息基础设施334.2.1信息采集344.2.2水利信息网394.2.3水利数据中心414.3业务应用体系464.3.1水利业务分类4644.3.2业务应用体系结构框架504.3.3业务应用实现514.4保障环境52第五章水利主要业务应用535.1防汛抗旱535.2水利行政资源管理545.3水资源管理决策575.4水质监测与评价575.5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585.6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595.7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605.8水利信息公众服务605.9水利规划设计管理625.10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63第六章重点建设工程656.1实施策略656.2国家水利数据中心666.2.1建设目标666.2.2系统组成686.2.3建设内容686.3国家防汛指挥系统696.3.1建设目标696.3.2系统组成706.3.3建设内容706.4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746.4.1建设目标746.4.2系统组成756.4.3建设内容756.5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776.5.1建设目标7756.5.2系统组成776.5.3建设内容786.6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806.6.1建设目标816.6.2系统组成816.6.3建设内容826.7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846.7.1建设目标846.7.2系统组成846.7.3建设内容85第七章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917.1标准体系917.1.1体系框架927.1.2标准建设927.1.3标准化与标准化指南937.2安全体系937.2.1安全基础设施947.2.2安全管理967.2.3安全建设资金的投入967.3建设和运行管理967.3.1组织管理977.3.2建设管理977.3.3运行管理987.4政策、资金与人才997.4.1政策保障997.4.2资金保障997.4.3人才保障100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近期进度安排1028.1投资估算1028.1.1编制说明10268.1.2编制原则和方法1028.1.3编制依据1038.1.4估算结果1048.2近期建设进度安排1098.2.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1098.2.2业务应用1118.2.3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1128.2.4近期投资安排113第九章国民经济评价1159.1信息化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1159.2信息化对水利工作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1169.3水利信息化效益分析1179.4水利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122第一章水利信息化背景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事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信息化的核心是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1.1水利信息化概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7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旱灾害又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下垫面条件复杂、人口众多,致使全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趋于复杂,尤其是有限的水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四大水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构成严重制约。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防汛减灾服务、高保证率的清洁水源以及保护和谐水生态环境的重任。建国以来,为解决水问题,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基本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并且在抗御洪水、提供水源和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必须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移,追求治水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水利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能力。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适应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形势,以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8持续发展。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为了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其做出相对全面且具有适度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规划。1.2现状及存在问题1.2.1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我国水利行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在某些业务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服务的部分环节中已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相关技术规范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使用效率较低。水利信息化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