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双重预防体系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B)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A.定期B.适时C.分批2、从企业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当根据(B),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隐患排查治理应当以确保隐患得到治理为工作目标。A.岗位职责B.隐患级别C.专家意见3、企业应在安全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B),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A.安全岗位人员职责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企业安全管理制度4以下情形不是重大事故隐患的是(B)。A.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B.涉及重大危险源的C.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5生产现场类隐患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C)。A.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C.从业人员操作行为6基础管理类隐患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C)。A.职业卫生防护设施B.消防及应急设施C.安全生产投入7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C)。A.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B.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C.以上两种均包括8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时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B)和频次。A.类型B.组织级别C.周期9事故隐患治理流程环节顺序是:(A)。A.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B.治理情况反馈、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验收C.通报隐患信息、治理情况反馈、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验收10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A),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A.企业生产工艺特点B.企业员工数量多少C.企业生产规模大小11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和(C)。评审应包括体系改进的可能性和对体系进行修改的需求。A.充分性B.有效性C.A和B12企业应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评审每(B)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更新时应及时组织评审。应保存评审记录。A.三年B.一年C.二年13企业应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使其熟悉、掌握隐患排查的方法,消除各类隐患,有效控制(C),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A.管控措施B.成本风险C.岗位风险14企业应如实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C)通报。A.安监局B.安全生产委员会C.从业人员15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治理情况进行(B)。A.评价B.评估、验收C.验收16企业应根据(B)及生产经营状况等,确定相应的安全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A.安全检查结果B.安全风险评估结果C.安全评价结果17高危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利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建立安全生产风险(A)系统,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A.监测与预警监控B.辨识与监控C.评估、评价18企业应建立(C),组织全员对本单位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A.制度评审修订制度B.职业卫生评价制度C.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19企业应依法合理进行生产作业组织和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设备设施、工艺技术以及从业人员作业行为等进行(A),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作业行为安全风险。A.安全风险辨识B.安全风险评价C.安全评价20作业许可应包含(B)、安全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A.危险源分析B.安全风险分析C.重大危险源分析21事故隐患是(C)不到位、不落实,管控措施缺失、失效的具体表现,必须及时排查和整改。A.隐患治理B.隐患排查C.风险管控措施22(A)是风险管控的基础。A.排查风险点B.风险评价C.隐患排查23能量与有害物质是危险源产生的(C),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A.隐患B.原因C.根源24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B)的风险评价方法。A.定量B.半定量C.定性25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B)的危险源辨识方法。A.编制安全检查表B.对作业步骤进行分解C.半定性26企业应为从业人员配备与(C)相适应的、符合GB/T11651规定的个体防护装备与用品。A.岗位标准B.岗位技能C.岗位安全风险27企业应建立合格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定期识别服务(C),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A.质量水平B.安全管理状况C.行为安全风险28企业应制定变更管理制度,变更前应对变更过程及变更后可能产生的(C)进行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A.隐患B.后果C.安全风险29风险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的组合。A.可能性和严重性B.紧急性和严重性C.严重性和不确定性30GB2882-2016中定义: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C)的严重程度。A.处置成本B.社会影响C.经济损失31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C)和管理因素四类。A.人的因素B.物的因素C.环境因素判断32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A)33常用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询问、交淡、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A)33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形成争先恐后排查隐患的鲜明导向。(B)34安全检查表法(SCL)适用于对设备设施、作业区域、建构筑物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包括编制安全检查表、列出设备设施清单、进行危险源辨识等步骤。(A)35危险源的辨识是指一个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即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找出所有与企业的运行有关的危险源。二是确定危险源的特性,即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类别和特点。(A)36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A)37职业病风险评估方法与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法。(A)38在安全风险辨识、制定管控措施、排查治理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有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相关专家和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帮助实施。(A)39重大事故隐患必须由公司级进行排查。(B)40一个风险点内存在多个危险源,危险源包含在风险点内。(A)41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存在控制措施方面的缺陷为重大风险。(B)42风险评价的方法可以是定性、半定量、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A)43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A)44职业病危害分级是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进行。(A)45隐患排查的重点是风险分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情况。(A)46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场所存在缺陷应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A)47事故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A)48事故隐患排查应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A)49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隐患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A)50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治理情况反馈、验收等环节。(A)51对于隐患排查工作,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隐患信息,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果和效率。(A)52设备设施存在问题或缺陷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A)53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A)54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是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检测结果和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的分级。(B)55接触比值是工作场所劳动者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实际测量值与相应最高允许浓度的比值。(B)56职业病危害风险点是指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或区域,不包括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B)57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A)58风险分级管控是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A)59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专项或季节性隐患排查、专家诊断性检查和企业各级负责人履职检查等。(A)60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流程主要包括: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告知。(A)6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A)62在考虑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五个方面进行制定。(A)63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A)64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A)65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A)66企业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A)67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是指企业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A)68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施和持续改进时可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为体系建设服务。(A)69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必须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互融合。(A)70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按从严从高原则。(A)71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A)72我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将风险分为4级,也可以分为5级。(A)73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其目的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A)74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A)75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取得的明显效果是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A)76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时应充分考虑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A)77风险控制措施评审时应充分考虑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A)78存在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A)79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制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应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A)80隐患整改通知制发部门应当对隐患整改效果组织验收。(A)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的组合。A.可能性和严重性B.频率和后果C.可能性和后果D.概率和和后果的严重性2、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B)事故隐患。A.一般、较大、重大B.一般、重大C.红、橙、黄、蓝D.简单、复杂D.可接受程度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C)的风险。A.较小B.蓝色C.可容许程度4、企业应建立由(C)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