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201721414027.0(22)申请日2017.10.30(73)专利权人安徽欧鑫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地址230088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A449室(72)发明人毛祥 杨亚斌 陆会宝 汪俊文 (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代理人胡剑辉(51)Int.Cl.C02F9/1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塔、格栅井、污水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MBR组件池、污水管、排污管、曝气管、MBR中空纤维膜、出水管;所述格栅井一侧连接污水管道,另一侧通过水管连接污水处理塔顶部的污水池,污水池底部水管直通污水处理塔底部的沉淀池,沉淀池上方设置为厌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上方设置有MBR组件池,MBR组件池上方连接污水池;所述污水池、MBR组件池、厌氧反应池、沉淀池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隔网;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尖安装有与相匹配的排污口,排污口设置在排污管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预埋在地下的特点,有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病毒,并充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CN207276444U2018.04.27CN207276444U1.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塔(1)、格栅井(2)、污水池(4)、沉淀池(5)、厌氧反应池(6)、MBR组件池(7)、污水管(8)、排污管(9)、曝气管(10)、MBR中空纤维膜(11)、出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2)一侧连接污水管道,另一侧通过水管连接污水处理塔(1)顶部的污水池(4),污水池(4)底部水管直通污水处理塔(1)底部的沉淀池(5),沉淀池(5)上方设置为厌氧反应池(6),厌氧反应池(6)上方设置有MBR组件池(7),MBR组件池(7)上方连接污水池(4);所述污水池(4)、MBR组件池(7)、厌氧反应池(6)、沉淀池(5)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隔网(33)、阻隔网(32)、阻隔网(31);所述沉淀池(5)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尖安装有与相匹配的排污口(91),排污口(91)设置在排污管(9)上;所述MBR组件池(7)底部安装有贯通一侧的曝气管(10),曝气管(10)上方分布若干曝气口,曝气口顶部连接有MBR中空纤维膜(11),MBR中空纤维膜(11)顶部连接出水口,出水口汇和到出水管(1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中空纤维膜(11)膜壁设置有微孔结构,膜表面附着好氧微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R中空纤维膜(11)的内径300~400微米,膜壁厚40~50微米,膜孔径0.1~0.4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2)内安装有水泵,水泵提供正反抽力。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207276444U2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可预埋地下的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背景技术[000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我国水污染严重,尤其是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进入自然环境,造成环境持续污染。[0003]我国人口众多,由此产了数量相当庞大的生活污水。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由城镇地下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采用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集中处理。但在一些古旧城区,为保护地面的古建筑,一直以来仍在使用原有的排水系统。随着古旧城区内居民生活条件的变化,这些原来的排水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但进行大面积开挖、建筑新的污水管网,会对地面古建形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在适合的地点,设置小型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就显得很为必要。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预埋地下的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6]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污水处理塔、格栅井、污水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MBR组件池、污水管、排污管、曝气管、MBR中空纤维膜、出水管;[0007]所述格栅井一侧连接污水管道,另一侧通过水管连接污水处理塔顶部的污水池,污水池底部水管直通污水处理塔底部的沉淀池,沉淀池上方设置为厌氧反应池,厌氧反应池上方设置有MBR组件池,MBR组件池上方连接污水池;[0008]所述污水池、MBR组件池、厌氧反应池、沉淀池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隔网;[0009]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尖安装有与相匹配的排污口,排污口设置在排污管上;[0010]所述MBR组件池底部安装有贯通一侧的曝气管,曝气管上方分布若干曝气口,曝气口顶部连接有MBR中空纤维膜,MBR中空纤维膜顶部连接出水口,出水口汇和到出水管中;[0011]所述MBR中空纤维膜膜壁设置有微孔结构,膜表面附着好氧微生物;[0012]所述MBR中空纤维膜的内径300~400微米,膜壁厚40~50微米,膜孔径0.1~0.4微米;[0013]所述出水管内安装有水泵,水泵提供正反抽力,负责将污水抽入MBR中空纤维膜中和反向冲洗MBR中空纤维膜。[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预埋说 明 书1/3页3CN207276444U3在地下的特点。采用简单结构,有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病毒,并配合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充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优秀的出水水质。附图说明[0015]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19]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参见图1-2,包括污水处理塔1、格栅井2、污水池4、沉淀池5、厌氧反应池6、MBR组件池7、污水管8、排污管9、曝气管10、MBR中空纤维膜11、出水管12;[0020]所述格栅井2一侧连接污水管道,另一侧通过水管连接污水处理塔1顶部的污水池4,污水池4底部水管直通污水处理塔1底部的沉淀池5,沉淀池5上方设置为厌氧反应池6,厌氧反应池6上方设置有MBR组件池7,MBR组件池7上方连接污水池4;[0021]所述污水池4、MBR组件池7、厌氧反应池6、沉淀池5之间分别设置有阻隔网33、阻隔网32、阻隔网31;[0022]所述沉淀池5底部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尖安装有与相匹配的排污口91,排污口91设置在排污管9上;[0023]所述MBR组件池7底部安装有贯通一侧的曝气管10,曝气管10上方分布若干曝气口,曝气口顶部连接有MBR中空纤维膜11,MBR中空纤维膜11顶部连接出水口,出水口汇和到出水管12中;[0024]所述MBR中空纤维膜11膜壁设置有微孔结构,膜表面附着好氧微生物,好氧微生物结合曝气管10鼓入的空气,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0025]所述MBR中空纤维膜11的内径300~400微米,膜壁厚40~50微米,膜孔径0.1~0.4微米;MBR中空纤维膜11有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和病菌,提升出水的品质;[0026]所述出水管12内安装有水泵,水泵提供正反抽力,负责将污水抽入MBR中空纤维膜11中和反向冲洗MBR中空纤维膜11,防止MBR中空纤维膜11表面微孔堵塞。[00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污水进入格栅井2,格栅井2内分离出大颗粒固体,然后流入污水池4中,污水经由污水池4底部污水管8直接流入沉淀池5,沉淀池进一步沉淀悬浮物,沉淀物从排污管9被抽走;去除悬浮物的污水通过阻隔网31进入厌氧反应池6中,厌氧反应池6内的厌氧微生物初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随后通过阻隔网32进入MBR组件池7,污水透过MBR中空纤维膜11膜壁微孔进入MBR中空纤维膜11内,悬浮物和病毒无法进入微孔,被阻隔在MBR中空纤维膜11外部;MBR中空纤维膜11上附着的好氧微生物在曝气管10鼓入的空气氛围下,进一步降解污水中有机物,得到清水的清水经由出水管12抽出;污水处理塔1内的气体经塔顶进入挥发到空气中。[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可预埋在地下的特点。采用简单结构,有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病毒,并配合好氧和厌氧微生物说 明 书2/3页4CN207276444U4充分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具有优秀的出水水质。[0029]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3/3页5CN207276444U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1/1页6CN207276444U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