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32大气采样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监测第一节空气污染基本知识第二节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监测站点的布设)第三节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和采样仪器第四节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质的测定第五节颗粒物的测定第六节降水监测第七节污染源监测第二节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订P12一、监测目的二、调研及资料收集三、监测项目P13四、监测网点的布设P13五、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P13六、采样方法、监测方法和质量保证P15制定大气污染监测方案的程序•首先要根据监测目的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必要的基础资料;•然后经过综合分析,确定监测项目;•设计布点网络;•选定采样频率、采样方法和监测技术;•建立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提出监测结果报告要求及进度计划等。•一、监测目的P12•①判断空气质量。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②判断污染程度。通过对污染源的监测,评价污染物排放情况和造成的污染程度,为确定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同时,通过对大气污染源治理设施运行后的监测,可判断治理设施的效果;•③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④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二、调研及资料收集P12•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通过调查,将监测区域内的污染源类型、数量、位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量一一弄清楚,同时还应了解所用原料、燃料及消耗量。•2.气象资料•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日照时间、相对湿度、温度垂直梯度和逆温层底部高度等资料。•3.地形资料•地形对当地的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情况等有影响,是设置监测网点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4.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情况•5.人口分布及人群健康情况三、监测项目P13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常规监测项目见表2-2。类别必测项目按地方情况增加的必测项目选测项目空气污染物监测TSP、SO2、NO2(或NOx)、硫酸盐化速率、灰尘自然沉降量CO、总氧化剂、总烃、PM10、F2、HF、B()P、Pb、H2S、光化学氧化剂CS2、Cl2、HCl、硫酸雾、HCN、NH3、Hg、Be、芳香烃、酚、甲醛等空气降水监测pH值、电导率K+、Na+、Ca2+、Mg2+、NH4+、SO42-、NO3-、Cl-四、监测站(点)的布设P15–为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变化,应合理布置采样点。–为反映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要求测定污染物的瞬间最大浓度及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浓度。•(一)布点的原则和要求P15•(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P13•(三)采样点布设的方法P16(一)布点的原则和要求P15•1、优化布点的基本原则•①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②在污染源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③工业较密集的城区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密度小及污染物浓度低的地区,可酌情少设采样点。•④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应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交通密集区的采样点应设在距人行道边缘至少1.5m远处。•⑤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可能一致或标准化,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2、采样点选择的注意事项•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研究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采样口应在离地面1.5-2m处;–研究大气污染对植物或器物的影响,采样口高度应与植物或器物高度相近;–连续采样例行监测采样口高度应距地面3-15m;–若置于屋顶采样,采样口应与基础面有1.5m以上的相对高度,以减小扬尘的影响;–特殊地形地区可视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高度。•采样点应布置在主要障碍物和高大建筑物的背风,障碍物的顶部与采样点的水平方向应成30°左右。•样品入口与主要污染源(如工业烟囱等)的距离至少早20m以上,一般不要正对排放源(如公路、停车场、工业烟囱等)的下风口。(二)采样站(点)数目的确定P13•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监测网点数的确定有人口数法、经验法、地理变异系数法和功能区法等。我国对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站(点)设置数目主要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EPA的方法,即以城市人口分布为基础的经验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按城市人口多少设置城市大气地面自动监测站点,见表2-4,P14。•我国对空气环境污染例行监测采样站(点)设置数目也是主要依据城市人口多少,表2-3。(三)采样点布设的方法P161、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便于了解工业污染对其他功能区的影响。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混合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等,在各功能区设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2、网格布点法(图3-1)多用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图3-1网格布点法3、同心圆布点法(图3-2,P17)主要用于污染群,且重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以污染群的中心为圆心,画若干同心圆,再从同心圆作若干放射线,放射线与圆周的交点即为采样点。同心圆半径取4、10、20、40km,从里向外各圆周上分别设4、8、8、4个点。图3-2网格布点法图3-3扇形布点法4、扇形布点法(图3-3,P17)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以点源所在位置为顶点,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地面划出一扇形区。采用同心圆和扇形布点法时,应考虑高架点源的扩散特点。同心圆或弧线不宜等距离划分,而是靠近最大浓度值的地方密一些,以免漏测最大浓度。而污染物最大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源高、气象条件和地面状况密切相关。例如,对于平坦地面上50m高烟囱,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出现的位置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如表3-5所示。实际工作中,为使采样网点布设合理,应做到因地制宜,往往采用以一种布点方法为主,兼用其他方法的综合布点法。五、采样时间和频率P13•采样时间(时段):是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根据采样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采样、长期采样、间歇性采样。•采样频率:是指在一个时段内的采样次数。•要根据监测目的、污染物分布特征及浓度水平、分析方法灵敏度、人力物力等因素确定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应急监测:•要求尽快得知结果,采样时间应尽量短。但短期采样,代表性较差。•2、为监测空气质量的长期变化趋势:•长期连续自动采样是最佳的采样方式,可取得任何一段时间的平均值,但受仪器限制,难于普及。•每隔一定时间采样的间歇性采样,也是较常用的采样方式,适用于受人力、物力限制而进行人工采样测定的情况。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应用得当,也有较好的代表性。•国家环保局颁布的空气质量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规定,见表2-5。表3-6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监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二氧化硫隔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h±0.5h,每月14~16d,每年12个月二氧化氮(总氮氧化物)同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隔双日采样,每天连续采样24h±0.5h,每月5~6d,每年12个月灰尘自然沉降量每月采样30d±2d,每年12个月硫酸盐化速率每月采样30d±2d,每年12个月*六、武汉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网简介武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是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成员之一,目前经过优化布点共设有5个国控自动监测站,1个空气质量对照点,4个市控自动监测站,1个中心控制室。5个国控自动监测站:东湖梨园监测站为风景名胜测点;汉口花桥监测站为居民区测点;汉阳月湖和武昌紫阳监测站为居住交通混合区测点;青山厂前监测站为特定工业区测点。1个空气质量对照点:建在木兰山夏家寺水库边,该点不受城区的污染。4个市控自动监测站: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监测站为新型工业区点;武汉高新(庙山)监测站为新型工业区点;吴家山监测点为台商投资区;江滩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1个中心控制室:设在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项目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氮氧化物,有的监测站还有臭氧、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监测数据。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