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知识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区别: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存在还包括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实践、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等。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联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②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运用】①只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现象,强调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和唯物论的意识反作用是相通的。②注意原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对应。强调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时只能用物质决定意识;③在强调社会产生的某种精神时,多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内容】: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2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①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3)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②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③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⑤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只有通过各种矛盾的不断解决,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完善和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3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基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反对】:否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坚决反对脱离群众的倾向和作风。【运用】只要题目不排除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材料中出现“为民、信民、靠民、深入群众实际、听取群众的意见与建议、以人为本等”等可用。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观和价值观)1、人的价值(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回报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4(3)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2、价值观(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3)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一个人如果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勤奋进取和造福人类的精神,就会引导他走向美好的人生道路。一个人如果有错误的价值观,如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消极悲观的思想观念,他就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沼,就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等冲突时作出的选择也不同。③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方法论】①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运用】材料涉及多用于先进人物事迹或人们在认识、改造世界中出现了选择方向与态度的变化。54、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②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③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2)不同的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各不相同(主体性)。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就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①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衡量标准;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3)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必须首先考虑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方法论】树立和坚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即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运用】材料体现:做出正确的价值观、走什么样的人生路、发展道路,人怎样与自然相处等。5、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③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④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⑤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66、价值的创造与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为人民服务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真诚地付出,忘我地投入。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贡献个人的力量,增进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