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原因:少数女性的审美冲动以及生存压力。创作现状:女性身份及所处时代道德价值观念的约束,历经坎坷,昙花一现。代表作家及作品:玛丽·罗斯夫人《尤拉妮娅》---挣钱玛格丽特·卡文迪什自传及传记---兴趣与名声阿弗拉·贝恩《奥龙诺科》---写实主义德拉里维尔·曼利《新大西岛》---纪实创作伊丽莎·海伍德《过度的爱》---女性视角产生原因:女性阅读群体的增加。创作现状:创作较为宽松;内容和思想受男性主义社会的主导和控制。代表作家及作品:范尼·伯尼《伊夫琳娜》---女性意识为中心安·拉德克利夫《尤道弗神秘事迹》---哥特小说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大量的女小说家,她们主要写作“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哥特小说(GothicNovels)多以中世纪的城堡和废墟为背景,表现“超自然的”事件和现象,故称“哥特式”。哥特小说情节紧张恐怖,充满神秘气氛。哥特小说的著名女作家是拉德克利夫夫人(1764-1823),代表作是《尤道弗神秘事迹》。感伤小说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所描写的女主人公,受到最轻微的刺激就会晕倒。刺激稍大一点,她们就疯狂起来,或衰弱下去。感伤小说最重要的女作家是范尼·伯尼(1752-1840),代表作是《伊夫琳娜》(Evelina,1778)。产生原因: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进步;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普及提高。创作现状:物质、家庭、社会和个人方面的压力与束缚,出版社及评论家的阻挠。写作特色:女性人物的塑造心理情感世界的刻画语言艺术形式的创新代表作家及作品:简·奥斯丁社会风俗小说---爱情、婚姻、家庭以及道德勃朗特姐妹伊丽莎白·盖斯卡尔工业小说---劳资矛盾乔治·艾略特道德训诫小说JaneAusten(1775-1817)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的桥梁。educateathomereadalotuneventfulrestrictedwritingatanearlyagesixnovelsnevermarrieddiedin1817,42yearsold奥斯丁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一直和家人同住。她的生活圈子仅限于中产阶级,因而她的小说题材也很狭窄,仅描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场景。尽管主题狭窄,但她的观察敏锐,技巧精致,故事优雅,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清丽流畅,机智幽默,格调轻松诙谐。现代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称赞她是“女人中最完美的艺术家”。奥斯丁的创作是从反对流行的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开始的。为了嘲讽这类流行小说,她故意摹仿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写作了《诺桑觉寺》(1803完成)《理智与情感》(1811)描写家境拮据的埃丽诺和玛丽安两姐妹对待爱情的两种态度和处理方式,埃丽诺理性,玛丽安感性。在处理金钱和感情时,必须理性和感性糅合在一起。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理智与情感》(1996)获得奥斯卡金象奖。《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劝导》(身后1818出版)小说主要写爱情、婚姻、家庭和道德,反映中产阶级的生活。讲述班纳特太太五个女儿出嫁的故事。中心主人公是中产阶级青年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达西傲慢,看不起班纳特家庭的庸俗,却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偏见,认为达西破坏姐姐的婚姻,却爱着达西。最后男女主人公各自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结合到一起。《傲慢与偏见》的中心主题是爱情与婚姻。小说写了四对男女的婚姻,为金钱,为门第,为感情的都有。小说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强调感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小说的婚姻观是:为了财产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结婚不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而应在考虑一定的个人品质及相应经济与社会地位的基础上,再行谈婚论嫁。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1816-1855)《简·爱》(1847)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呼啸山庄》(1847)安妮.勃朗特AnneBronte(1820-1849)《艾格丽丝·格雷》(1847)三姐妹都用中性的笔名发表小说。勃朗特家有六个孩子,夏洛蒂五岁那年,母亲死于癌症,八岁那年,她的两个姐姐在寄宿学校染上斑疹伤寒死去。她们分别为11岁和10岁,从此,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布兰韦尔生活在父亲身边。家人的惨死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悲痛,留下很深的创伤。三姐妹都上过教规严厉、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寄宿学校生活加剧了她们的痛苦,使她们四姐弟更愿意生活在偏僻和与世隔绝的家园,虚构自己幻想的世界。她们的兄弟布兰韦尔于1848年9月24日,因失恋酗酒而死。艾米莉在他的葬礼上受寒,同时发了急性肺结核,她拒绝治疗,于12月9日去世,终年30岁。紧接着,安妮也因染上肺结核,于1849年5月28日去世,终年29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四姐弟中死去三人,只剩下夏洛蒂和老父亲相依为命。《简爱》(JaneEyre,1847)夏洛蒂的代表作,也是夏洛蒂自传性的作品。小说描写孤女简幼时受到舅母的虐待,把她送到寄宿学校,但她不屈服恶劣的环境。从学校毕业后,到桑菲尔德府邸当家庭教师。简与罗切斯特相爱,但在举行婚礼那天,她得知他有一个疯妻子。她不愿做罗切斯特的情妇,悄悄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在她面临被冻死饿死的时候,青年牧师圣约翰·里弗斯收留了她。她谋得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拒绝了里弗斯的求婚。最后她回到桑菲尔德府,这里已是一片废墟。简和残疾的罗切斯特缔结了幸福的婚姻。简·爱和传统的女主人公不同,作者有意把她写成一个形貌矮小难看的女子。她曾对妹妹说:“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给你们看,她象我一样矮小难看,可是她会象你们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那样令人感兴趣。”(《勃朗特姐妹研究》)。简·爱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善于思考,始终捍卫人格的独立,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小说以火代表激情,以水代表节制。开端壁炉的火隐喻黑暗中的激情与光明。从妇女解放的角度看,《简.爱》标志着妇女解放的新发展。18世纪末的妇女作家通过写小说来表现妇女的权利,因而她们的小说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精神追求。奥斯丁的小说前进了一步,她通过恋爱、婚姻来谋求妇女的自由和追求,因而她的小说表现的男女平等就是要缔结一门相互尊重的幸福婚姻。夏洛蒂比起前辈女小说家更进了一步,她十分关心妇女问题,但认为妇女的出路不在于结婚。夏洛蒂认为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她在小说和书信里都一再坚持这种观念,即有自尊心的贫穷而无姿色的妇女,应当面向劳动市场,而不该在拥挤的婚姻市场里降低自己的人格。她在书信中谈道:“没有财产的姑娘,应当养成这样做的习惯”。“如果她们嫁给穷人,那就应该有能够帮助她们的伴侣的可能”“如果所有的父母亲都这样想,他们就不会以图谋金钱的婚姻打算来教养女儿了,因而妇女们将不会象现代行时的那样可怜地降低自己的身价了”(《勃朗特姐妹研究》)简坚持为了双方的利益,他们在感情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是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妇女要求感情上的独立,也即个性独立。这在当时是一种革命的要求。简谋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强烈的,她说:“世界上有谁关心你呢?你做的事又会伤害谁呢?”“我关心我自己。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简把妇女的独立解放放在第一位,坚持男女平等。她对罗切斯特说:“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象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1847)艾米莉的代表作,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被称为罕见的“奇书”,人们为它出现在19世纪出自一个在荒原上土生土长的乡村姑娘之手而惊异,并感到神秘莫测。20世纪,艾米莉的声望高过夏洛蒂,西方世界一度出现了“艾米莉热”和“《呼啸山庄》学”。《呼啸山庄》描写弃儿希刺克历夫和主人的独女凯瑟琳,受到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的敌视和阻挠。凯瑟琳和画眉山庄的林顿结婚,希刺克历夫含恨出走。三年后,他发财回到呼啸山庄,凯瑟琳仍爱着他,因不能和希刺克历夫结合,生孩子时死去。从此希刺克历夫采取报复手段,占有了两个山庄的财产,虐待辛德雷、凯瑟琳以及自己的儿女。希刺克历夫达到了报复的目的,但仍然不能忘怀凯瑟琳,他感到越来越难适应这人间的世界。最后他放弃了复仇,郁郁而死,临终留下遗言,死后把他和凯瑟琳葬在一起。凯瑟琳和希刺克历夫的鬼魂仍在沼泽地上游荡。《呼啸山庄》充满狂放激越之情,暴烈强劲之气。艾米莉认为整个宇宙万物,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精神的和物质的,都是某种有生命的精神元素的表现。一方面是风暴的元素——严峻、无情、狂暴和充满活力的元素;另一方面是宁静的元素——温柔、仁慈、消极和顺从的元素。艾米莉把这种信念纳入小说创作中,描绘了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建立了两个对立的山庄——代表风暴的呼啸山庄和代表宁静的画眉山庄。小说主人公希刺克历夫和凯瑟琳都是风暴的孩子,有着同样的生命本质,以致凯瑟琳喊出:“我就是希刺克历夫!他永远永远在我的心里;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就像我对我自己并不总是一个乐趣,而是如同我本人的存在一样。”他们又代表了灵与肉的对立。凯瑟琳贪恋物欲嫁给了画眉山庄的林顿,背叛了自己和希刺克历夫的灵魂。希刺克历夫为凯瑟琳的背叛而陷入残忍的报复中,两颗被扭曲的灵魂为了渴求灵与肉统一的爱情,而形成了狂放不羁的性格和狂飚般的激情。希刺克历夫显示出与常人不同的粗野、固执、残忍、暴烈、冲动的品质;凯瑟琳则表现出野蛮、任性、说谎、愤慨、疯狂的特殊个性。最后的死亡,使两人狂放的激情得到平静,灵魂在自然的天堂里得到永生。这是艾米莉富有生气的想象世界,是她对自然人性的最终的追求。凯瑟琳是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她的性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我”——物欲的“我”和精神的“我”。她贪图物质享受,爱林顿的漂亮、有钱,精神上却与希刺克历夫一致。因而她嫁给林顿,以获得舒适、富裕的物质生活。同时希望和希刺克历夫保持友情。这种折中的办法注定是要失败的。她在自己编织的罗网中挣扎而死。可以设想,如果当初凯瑟琳选择的是希刺克历夫,而不是林顿,她会幸福吗?同样不会。她会因物质上的贫穷匮乏而感到沮丧,从而放弃精神的追求,陷入对希刺克历夫无休无止的抱怨中。这仅是一个设想。这种分裂的人格使她的悲剧意义特别深刻从而具有现代性。从妇女问题角度看,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是她一手造成的,并且导致了希刺克历夫的悲剧。在当时妇女毫无社会地位和经济权利的情况下,凯瑟琳选择的不是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的精神自由,她选择的道路正是夏洛蒂在《简.爱》中所反对的道路,即把自己的出路放在结婚嫁人上。企图通过婚姻来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并帮助提高希刺克历夫的地位。因此,她从决定与林顿结婚起,悲剧的可能性就出现了。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在结构都具有哥特小说的特点,然而她们对妇女问题的严肃思考,对人类激情的强烈表现和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使她们的小说完全有别于哥特小说,屹立于世界文学名著之列。盖斯凯尔夫人MrsGaskell,1810-1865盖斯凯尔夫人以性情温柔著称。22岁时与曼彻斯特的牧师盖斯凯尔结婚。她的小说都是在丈夫鼓励下写成的。曼彻斯特是英国大工业中心,盖斯凯尔夫人多年住在这里。作为下级牧师之妻,她经常配合丈夫做些慈善工作,有机会接触产业工人。她把他们的生活写进了小说。盖斯凯尔夫人共创作6部长篇,《玛丽·巴顿》(MaryBarton,1848)是她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她在小说中描写了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