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其他原核型微生物第一节衣原体•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共同特征•革兰阴性,圆形或椭圆形体;•具有细胞壁,其组成与革兰阴性菌相似;•有独特的发育周期,行二分裂方式繁殖;•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类,但缺乏供代谢所需的能量来源,营专性细胞内寄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染色与繁殖周期•发育周期原体(elementarybody,EB)始体(initialbody)网状体(reticulatebody,RB)原体(elementarybody,EB)始体(initialbody)[网状体(reticulatebody,RB)]小大有致密的类核结构,有胞壁,发育成熟体大电子致密度较低,无胞壁Giemsa紫色,Macchiavello红色Macchiavello蓝色高度感染性(有毒性)无感染性(无毒性)无繁殖能力代谢活泼,以二分裂方式繁殖胞外稳定性强胞外稳定性弱包涵体易感细胞内含繁殖的始体和子代原体的空泡(二)、培养特性专性寄生,可在鸡胚,小鼠和细胞中繁殖(三)、抵抗力•对热敏感•对消毒剂敏感•耐低温•抗生素二、致病机制与免疫性•内毒素样物质-抑制细胞代谢,破坏细胞•主要外膜蛋白与吸附、侵入及阻止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有关•Ⅳ型超敏反应•人类衣原体病沙眼、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性病淋巴肉芽肿、肺炎免疫性免疫力不强,易造成持续感染和反复感染(一)、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传染源:人•沙眼亚种、LGV亚种、鼠亚种沙眼亚种汤飞凡,1955,鸡胚卵黄囊接种法14个血清型1、沙眼•眼---眼,眼---手---眼:•沙眼亚种A、B、Ba和C血清型•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增殖,包涵体→局部炎症→早期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增生→后期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以及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影响视力或致盲2、包涵体结膜炎(成人、婴儿)•由沙眼亚种B、Ba、D、Da、E、F、G、H、I、Ia、J、及K血清型引起•婴儿—产道传染、成人同沙眼3、泌尿生殖道感染•性接触•血清型与包涵体结膜炎相同4、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血清型(L1、L2、L2a及L3)•致病性传染源:人传播途径:性接触侵犯淋巴组织男性→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瘘管。女性→会阴、肛门和直肠→肠皮肤瘘管,会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二)、肺炎衣原体Chlamydiapneumoniae•只有一个血清型:TWAR株•传染源:人•传播途径:呼吸道•所致疾病:呼吸道感染,肺炎为主.可能与冠心病和心肌梗塞有关免疫性•抗体持续时间短•免疫力不强,易再受感染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直接涂片镜检采用Giemsa、碘液或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检查上皮细胞内有无包涵体。•分离培养接种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核酸检测包涵体含糖原,被碘液染为棕褐色四、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不用公共毛巾、脸盆等。•无特异预防方法第二节支原体•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膜含固醇•能通过0.45m滤菌器•二分裂繁殖,含DNA与RNA•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微生物致病类别•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人型支原体(M.hominis)•生殖器支原体(M.genitalium)•穿透支原体(M.penetraus)•溶脲脲原体(U.urealyticum)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最小,0.2~0.3μm多形性:球形,双球状,丝状细胞膜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微丝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染色方法:Giemsa染色淡紫色革兰染色阴性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二)、培养特性•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在pH7.8~8.0间生长,低于7.0则死亡(溶脲脲原体pH6.0~6.5)•生长缓慢•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T”株•液体培养基不易见到混浊•是引起细胞培养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三)、抵抗力•比细菌敏感•对醋酸铊、结晶紫抵抗力强•对青霉素等耐药•对干扰蛋白质合成抗生素敏感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支原体L型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与原菌相关,常可以回复细胞膜含高浓度固醇细胞膜不含固醇在一般培养基中稳定大多需高渗培养生长慢,菌落小,菌落稍大,液体培养混浊度极低液体培养有一定混浊度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支原体致病性肺炎支原体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表面感染人型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表面感染生殖器支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表面感染穿透支原体多见于艾滋病入血溶脲脲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表面感染(一)、肺炎支原体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ryatypicalpneumonia(间质性肺炎)占非细菌性肺炎的二分之一•飞沫传播,夏末秋初为好发季节•症状较轻,发热、咳嗽、有时有呼吸道外并发症(二)、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传播途径:垂直传播、性传播•非淋菌性尿道炎•自然流产、出生缺陷、死胎、不孕(育)第三节立克次体•严格细胞内寄生•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引起人畜共患病•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共同特点•专性寄生、二分裂繁殖•DNA、RNA•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或为寄生宿主、或为储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多形态,革兰染色阴性,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大多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多形态性,球杆状或杆状•革兰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紫色)贝纳柯克斯体在小鼠脾细胞空泡内繁殖外斐反应•变形杆菌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人类或动物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本质:交叉凝集试验•立克次体病的辅助诊断(二)、培养特性•活细胞,五日热巴通体除外•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途径•节肢动物如人虱、鼠蚤、蜱或螨的叮咬而传播。致病机制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局部(淋巴组织、小血管)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高热、头痛、皮疹(第一次菌血症)(第二次菌血症)血管内毒素、磷脂酶A节肢动物叮咬或粪便病理部位:所致疾病•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Q热埃立克次体病巴通体病猫抓病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种类传染源媒介昆虫主要临床表现免疫力普氏立克次体人人体虱发热、头痛、皮疹持久(流行性斑疹伤寒)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伤斑疹伤寒立克次体鼠等鼠蚤发热、头痛、皮疹持久(地方性斑疹伤寒)鼠虱恙虫病立克次体鼠等恙螨局部黑色焦痂持久(恙虫热)发热、头痛、皮疹内脏损害贝纳柯克斯体家畜蜱发热、头痛一定程度(动物间)心内膜炎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传染源:病人传播媒介:体虱人虱人人人虱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方式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typhi)地方性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传播方式鼠鼠蚤鼠虱鼠蚤人鼠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卵成虫稚虫稚虫成虫卵鼠等幼虫幼虫(第二代)人等恙虫病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储存宿主:恙螨免疫性(Immunity)•以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为辅•病后可获得较强免疫力1、标本采集:急性期血液和双份血清2、分离培养:首先接种豚鼠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四、预防和治疗预防治疗1、控制和消灭中间宿主及储存宿主2、特异性:鼠肺疫苗(全细胞灭活疫苗)斑疹伤寒氯霉素、四环素,禁用磺胺类药第四节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螺旋体的科和属螺旋体引起人类疾病病原体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梅毒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疏螺旋体属(Borrelia)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流行性回归热回归热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钩端螺旋体病问号状钩端螺旋体一、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问号状钩端螺旋体(L.interrogans)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螺旋细密、规则,形似细小珍珠排列的细链。一端或两端呈钩状。运动活泼,常使菌体呈C、S或8字型•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运动活泼1.形态与染色一、生物学性状•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钩端螺旋体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缓慢。•需氧或微需氧。2.培养3.抵抗力-弱•热抵抗力弱,60℃1min即死亡。•0.2%来苏、1:2000升汞、1%石炭酸经10~30min被杀灭。•对青霉素敏感。•在湿土或水中可存活数月。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2.溶血素•3.细胞毒性因子(CTF)•4.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所致疾病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鼠和猪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经胎盘垂直传播•临床表现进入损伤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肝、肾、肺心及中枢神经,可出现休克、DIC、黄疸、出血、心肾功能不全、脑膜炎等。先形成钩体血症•疾病特点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免疫性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细胞免疫为主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病原体检测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直接镜检•分离与鉴定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育。阳性标本在2周内可见培养液呈轻度混浊→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有→则用已知诊断血清鉴定其血清群和血清型。阴性标本:分离培养应连续观察4个月,仍无生长者。•动物接种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分子生物学方法2.血清学诊断•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症状者采取脑脊液•方法:显微镜凝集试验(MAT)间接凝集试验以乳胶(聚苯乙烯)或活性炭微粒为载体,吸附钩端螺旋体可溶性抗原作为指示物四、防治原则•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黄疸出血热群钩端螺旋体二、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梅毒螺旋体)T.pallidumsubsp.pallidum•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革兰染色阴性,不易着染•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成棕褐色(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不能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在家兔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繁殖慢。2、培养3、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对常用化学消毒剂亦敏感,1%~2%石炭酸内数分钟就死亡。•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均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外膜蛋白透明质酸酶宿主细胞纤维粘连蛋白覆于表面•所致疾病---梅毒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获得性性接触传播先天性母体→胎盘→胎儿•免疫性•感染性免疫•细胞免疫比体液免疫重要获得性梅毒Ⅰ期(初期)梅毒:感染性极强,破坏性小感染后3周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一般4~8周后,常自愈。Ⅱ期梅毒:感染性强,破坏性小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苍白亚种螺旋体血症,全身皮肤、粘膜常有梅毒疹,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Ⅲ期(晚期)梅毒:感染性小,破坏性大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的。病变可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组织坏死。损害常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皮肤、肝、脾和骨骼常被累及。可危及生命。Ⅰ期(初期)梅毒Ⅱ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晚期)梅毒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出生梅毒儿,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标本•Ⅰ期梅毒----硬下疳渗出液•Ⅱ期梅毒----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2.显微镜检查3.血清学诊断•非特异性: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抗原(正常牛心肌的心脂质)→血清中的反应素(抗脂质抗体)方法:VDRL和RPR试验。适用于大量过筛•特异性: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抗原(Nichols株螺旋体)→螺旋体特异抗体优点:特异性强,可用作梅毒证实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