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3单元检测试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一、我会选择(2分*10=20分)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2.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A.硫磺B.红磷C.铁丝D.木炭3.下列图示的实验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氢气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5.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没有D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7、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元素的原子中()A.电子数不同B.电子层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8.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常采用国际统一的符号。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氮原子的是()A.B.C.D.9.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g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10.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B.C.D.二、我会填空(40分)11、(4分)以下物质:①液氧②蒸馏水③新鲜的空气④冰水混合物⑤五氧化二磷⑥白酒⑦自来水⑧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剩余固体,其中:(填编号)(1)属于混合物的有;(2)属于纯净物的有。12.(6分)根据事实,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注明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1)燃烧红磷制造烟幕弹()反应2NN22N22Na288+17+826+1128288+18(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反应13.(5分)(1)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②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2)已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小兰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验证,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至少答两点):a、b。14.(6分)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实验时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这瓶溶液是什么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首先提出假设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在空白处完成相应内容。[提出假设](1分)[实验及现象]①在试管中取少量黑色粉末二氧化锰,向其中滴入该无色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并放出大量的热。②将气体导出并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③检验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及现象是该无色溶液是,二氧化锰在此实验中起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分),原假设成立。15.(9分)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b,c,d;(2)实验室欲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装置(填装置编号)。选择该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3)验证集气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4)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装置编号)。收集氨气应选用的装置.(填装置编号)。16.(10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________________。红砖粉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红砖粉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现象红砖粉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实验三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入红砖粉,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_______________(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