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成效及经验探讨顾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关注农村水安全水工业市场2009年第6期农村污水处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针对农村分布散、水量小等特点,文章从北京市农村治污实践中总结了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重点介绍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用的多元化污水处理模式和工艺,并以牛家场为例进行了治污方式和农村循环用水的探讨。一、前言农村市政基础设施是农村居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专题叙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任务,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农村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工作重心,因此,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工作,提高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农村排水体系的建设,促进农村循环用水体制的实现。但对于目前大部分农村来说,社会经济条件差,村庄分散,生活污水量小是其显著特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是难题,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其模式的选取和工艺的确定关系到处理设施能否持续有效的运行,关系到新农村治污能否真正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二、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概况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有185个乡镇,3978个行政村,村镇污水排放总量约2.1亿立方米/年,其中乡镇污水排放总量约1.2亿立方米/年,农村污水排放总量约0.9亿立方米/年。现状全市村镇共有污水处理设施598处,总处理能力11.83万立方米/天,处理率达21%。随着北京市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郊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污水排放量也逐步增大,近两年来,随着北京市“新农村建设”高潮,农村的污水治理也得到空前重视和发展。2006年北京在全市13个区县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污水处理工程,共78个村。经过一年多反复的摸索、调研和评估,在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后,2007年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整体推进村的工作,共涉及13个区县120个村。三、农村污水处理的主要成效回顾北京农村污水治理的历程,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面临技术、建设和管理的机遇与挑战,已经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和显著成效。1、农村污水治理思路的建立这一工作思路就是:分区实施、因地制宜;厂网共建、先网后厂;村镇联通、集中统筹;资源整合、循环利用;创新机制、监管结合。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北京农村实际。依照这个思路进行农村治污,实现了农村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改善了生活环境,基本解决了村内脏乱差、夏季蚊蝇滋生、臭气熏天、雨天农民一脚粪、一脚泥的问题。2、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选取北京市各郊区县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使得污水处理方式不能过于单一,应根据农村具体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成效及经验探讨文/顾华(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20专题水工业市场2009年第6期地形特点、风俗习惯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污水处理模式。经过典型调研,专家论证,在总结旧村改造经验的基础上,试点村污水处理选择三种模式:分散处理模式、集中处理模式、接入市政管网模式。(1)分散处理模式分区收集生活污水,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自然处理等工艺形式。本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适用于规模小、布局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较多应用在村镇布局分散的山区。如密云县松树峪村。(2)集中处理模式收集所有农户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一处设施进行处理,采用自然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工艺形式。本模式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适用于规模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主要应用在村庄分布密集、紧凑的平原区。如朝阳区北马房村。(3)接入市政管网模式收集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接入邻近的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村庄污水,处理流程见图1。本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管理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距离新城(卫星城)、建制镇的市政污水管网较近(通常5km以内),符合高程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处理。如房山区坟庄村。3、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农村污水的特点是分散、量小,远离群居和大水体,水环境容量小,管理水平低,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方案应要求工艺简单,净化效果有保证,运行维护简便。农村的小规模污水处理系统组成如下: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再生回用系统。收集系统主要根据农村布局和地形由处理模式来决定,而处理和回用系统则关键在于处理工艺的确定,面对北京市的实际状况,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来确定:(1)按照受纳水体功能区要求,确保水源地水质和供水安全;(2)以回用定工艺,根据回用用途、回用对象对水质的要求确定处理工艺;(3)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类型的村庄,应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提出不同的治理标准。北京市水务局在经过对全市80个示范村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多项处理工艺的研究。在分散和集中处理模式中,主要确定了生物接触氧化、生物转盘、厌氧生物滤池、湿地、MBR、E-CASS、A/O+土地处理、改厕等8种处理工艺及组合,并分别应用在全市13个区县的78个村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农村生活居住环境。4、农村污水处理标准的确定(1)水量标准农村污水排放与城市相差较大,不能照搬城市污水处理的思维和套路,农村污水量包括农民生活污水量、公用建筑排水量等。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村内给排水设施水平和居住条件等因素确定,经过对典型村庄水量的测算,选取污水排放系数为:山区农村取0.5;平原区农村取0.6;城乡结合部农村取0.7。(2)水质标准农村污水处理后尽可能就地回用,出水达到相应的景观、农田、蔬菜浇灌等回用标准。如没有回用条件需要排放的,出水水质达到北京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307-2005)中水源地和非水源地的相应标准。图1 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模式21关注农村水安全水工业市场2009年第6期(3)项目重点及投资标准北京农村污水处理要突出重点,以水源地、民俗旅游地区及人口密集的村镇发展中心区为重点,加大治污力度,保证水源安全,为农村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提供优美环境。经过2006年新农村污水处理的实践和2007年整体推进情况的分析,确定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投资标准,对于山区农村污水处理吨水投资3.5万元;对于平原农村污水处理吨水投资3万元。5、农村循环水务的发展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工作的要求以及“饮水安全、用水计量、节水高效、雨洪管理、中水回用”的新农村水务建设20字方针,2006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污水处理工程中有30个村同步实施了再生水回用工程,主要回用于农田灌溉、公园绿地浇洒及公园景观用水等,促进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四、案例及可行性探讨(1)以房山区牛家场村为例。牛家场村位于房山区长阳镇东南角,104户,397人,村占地面积135.1亩,有小清河从村西侧流过,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人均收入7000元。(2)污水处理及循环水务的实践牛家场村距离镇区较远,周边无市政污水管网,根据地形特点和村庄布局,采用单村污水处理。该村农户居住较密集,村边无闲置可利用荒地,污水处理后出水要求回用于区新建的灌溉系统,并用于街道绿化和冲洗,多余的排入小清河或回灌地下水,因此,选择MBR工艺处理村生活污水,选用设备2套,日处理量为20m3/d,建20m3清水池一座。村庄饮水通过长阳联村供水厂供给,污水收集时将来自厨房、洗衣等灰水一部分用于冲厕,多余部分送至雨水集水井。冲厕后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再收集入蓄水池用于灌溉、绿化等方面。污水处理及利用见图2。五、结论与建议1、继续加强新农村治污工作不动摇。农村治污工作对保护首都水资源、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已发挥积极作用,应继续抓好,发展方向不动摇。从工艺选择、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坚持“低投入、低成本、重回用、易管理”的原则,建成“建得起、用得起、管得起、有长效”的农村工程。2、从开发——排放的单向利用向循环利用转变。农村污水量小,就地回用符合农村地区实际,将农村治污与再生利用结合起来,合理科学的使用水资源,将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水达标排放”的单向式直线用水过程,向“资源—产品—污水处理达标再生利用”的反馈式循环用水的过程转变,促进农村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规范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运行管理单位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工程运行管理记录,并对未来管理人员进行认真、系统的培训。一方面使已建工程得到有效、规范的管理,另一方面为将来的工程提供可靠数据。同时,应出台监管政策,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进行监管,以确保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发挥效益。建议探索建立污水处理设施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科学确定污水处理成本,制定污水处理的收费机制,促进农民对污水处理运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图2 农村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路线图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