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艺问题总结刘志远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问题应对1.1污泥问题(上浮、膨胀、泡沫、老化、中毒等)1)污泥上浮现象描述:在沉淀池(量筒)中,会出现活性污泥不沉淀或沉淀后上浮,并且随水流失或者成块浮起的现象,将会直接导致出水水质恶化,后续深度处理负荷加重。原因分析:导致活性污泥上浮主要有四种情况:污泥腐化、污泥脱氮上浮、含油上浮、污泥膨胀。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1)污泥腐化:污泥可能由于长期滞留厌氧发酵或者曝气量过小,污泥厌氧(或者长期缺氧)发生腐化,生成气体(H2S、CH4、CO2等)从而发生大块污泥上浮的现象。它与污泥脱氮上浮所不同的是,污泥腐败变黑,产生恶臭。解决对策:供气量不足导致的污泥腐化,需要是检查曝气设备是否正常,进水浓度过高或者污泥浓度是否过高等;污泥停留时间过长导致的污泥腐化,需要保证沉淀池污泥停留时间不能过长,消除沉淀池死角,加大池底坡度或改正池底刮泥设备,不使污泥滞留于池底。1.2污泥脱氮上浮:曝气内污泥泥龄过长时,硝化过程比较充分(NO3->5mg/L),在沉淀池内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于污泥上,使之相对密度降低,整块上浮,上浮的污泥颜色解决对策:增加污泥回流量或及时排放剩余污泥,以减少沉淀池中的污泥量;提高曝气池出口(曝气阶段)混合液的溶解氧含量,抑制沉淀池活性污泥因为缺氧而发生反硝化作用;强化生化池的脱氮作用。1.3)含油上浮:活性污泥吸附了表面活性物质或者油脂类化合物,会使污泥比重变轻,在沉淀池中可能发生污泥上浮。解决对策:如果发现进水含有大量油脂,立刻关闭进水,做好取样记录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待进水恢复正常后开始进水,对已进入厂区的油脂,则应在进入曝气池之前去除,如果没有隔油池或者气浮池,可以考虑投放吸油毛毡作为应急处置手段,缺氧区和厌氧区的如果出现上浮的含油污泥,要用消防水枪将上浮污泥冲散,将包裹的污泥表面的油脂冲洗出来,避免污泥引爆晒结块。1.4)污泥膨胀:污泥膨胀导致污泥上浮的主要因素是因为丝状菌占优势的絮体比较松散,然后曝气的时候夹杂了微小气泡,导致污泥比重降低,难以泥水分离,在沉淀的时候容易出现污泥上浮。解决对策:参考污泥膨胀一节。归纳总结:污泥出现上浮,分析判断如下:1.颜色:黑色的一般为污泥腐化;黄色的多为污泥反硝化、含有上浮、及污泥膨胀。2.SV30、SVI及显微镜:污泥膨胀后的沉降速度较慢,SV30较高,同时SVI150,镜检可以发现很多丝状菌,同时絮体间有许多小光点(气泡);污泥脱氮引起的上浮,通常SV30和SVI值不高,沉降的污泥在30分钟后一段时间内,污泥开始上浮,镜检发现丝状菌数量不多,絮体间有许多小光点(气泡)。3.对上浮的污泥进行搅拌:搅拌后能下沉的是污泥脱单引起的上浮,并且搅拌后会发现有气泡溢出,搅拌后不能下沉(下沉后又上浮)的污泥是含油的污泥,并且有时候会有油脂溢出。2)污泥膨胀现象描述:污泥结构松散,体积增大、沉淀压缩性能差;SV值增大,SVI150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有时还伴随大量的泡沫的产生,无法维持生化处理的正常工作。原因分析:污泥膨胀分为:非丝状膨胀(黏性膨胀)和丝状菌膨胀,此外大量的累枝虫也会引起污泥膨胀(由于累枝虫的菌柄没有肌丝,菌柄不能收缩,菌胶团会很松散)。2.1非丝状膨胀:由于菌胶团细菌在胞外积贮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物质(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鼠李糖,脱氧核糖等形成的多糖类),使得表面附着物大量增加,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主要原因有:污水水质成分;低温或者温度波动等;进水缺少N、P等物质。1:污水水质成分废水中混入大量的油酸、脂肪酸或者富含简单容易降解的糖类后,动胶菌属过量增值,呈现放射状生长,同时会产生大量的胞外聚合物(EPS)。2:低温或者温度波动大研究发现,低温或者温度忽然降低,微生物的代谢速率降低,使有机物不能被充分利用,形成胞外聚合物来对抗外界不良环境,污泥中黏性物质越多,污泥黏度越高,沉降性能越差。3:进水缺少N、P等物质解决对策:1:对于废水中混入大量的油酸、脂肪酸或者富含简单容易降解的糖类造成的非丝状膨胀,可以采用出水回流到前段稀释进水(加大回流比),降低进水进水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物质浓度,对油脂类物质要在前段除去。2:对于低温或者温度波动大引起的非丝状膨胀,可以采取提高保温措施,改进曝气设备,提高污泥浓度,在四季温差大的地方,改表面机械曝气为鼓风曝气。3:对于进水缺少N、P等物质引起的非丝状膨胀,常规方法是投机N,P。归纳总结:非丝状膨胀,分析判断如下:1:做沉降比时候会发现污泥沉降速度变慢,沉静比高,上清液较为浑浊,污泥粘度高(毛毡性能好)2:镜检会发现菌胶团呈现指型、放射状,间隙水浑浊,可以用印度墨水反染色法区分,正常絮体染色后,墨水可以深入絮体内部,具有EPS的絮体可以墨水浸入。3:核实一下水质,水温情况。2.2丝状膨胀:丝状菌的大量繁殖,造成污泥沉降性能变差,SVI150,引起污泥丝状膨胀的微生物主要有球衣菌、021N、发硫菌(Thiothrix)、004、1851、微丝菌(Microthrix.Parvicella)、诺卡氏菌(Norcardia)及真菌(Fungi)。原因分析:成因丝状菌微生物成因丝状菌微生物1.低DOSphaerotilusnatans4油脂Nocardiaspp.Type1701MicorothrixparviccllaHaliscomenobacterhydrossisType18632.低F/MType00415.营养物缺乏Type0675氮:Type021NType1851ThionthrixIandIIType0803磷:NostocoidalimicolaIII3.酸化Type021NHaliscomenobacterhydrossisThiothrixIandIISphaerotilusnatansNostocoidalimicolaI,II,III6.低pHFungiType0914Type0411Type0961Type0581Type0092解决对策细丝状菌生成环境控制021N型腐败废水,或者硫化或有机废水,缺氮废水和混有单糖和有机酸的低F/M污水。是由于腐败酸化废水和出现硫离子和H2S,可以通过预曝气或者加铁盐去除硫离子和H2S,设置厌氧或者缺氧选择器去掉低分子有机酸。通过检测排除废水中残余NH3含量可以检查出缺氮废水,必须进行补充处理。通过增加出泥量或者进行初级阶段的超越可以增加F/M值。如果进入快速生长时期,必须进行氯化处理。Thiothrix发硫菌属营养缺乏。在含有腐败物混合着硫化物加上/或者是有机酸的污水,或者低溶氧的环境中可以发现。有时候在水厂的曝气系统中发现,PH值很高。在快速生长时期必须氯化处理。氯化处理后,可能细菌外膜仍然存在且妨碍SVI。增加溶氧,根据问题增加营养物或者降低PH值。腐败污水:预曝气或者预氯化处理。通过检测排水中残留NH3和PO4值可以检查缺营养污水,如果需要的话需要进行补充处理。Microthrixparvicella微丝菌低F/M值(0.05-0.2kgBOD/kgVS/d)和长的停泥时间alongSRT(10-40days).污泥油脂和脂肪含量高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在北方气候较寒冷地区常见。通过增加排泥和从初级处理阶段超越可以改变F/M。使用氯化处理。降低泥龄可以起作用。如果可行的话在进水时加强油脂和脂肪控制。设置挡板,将泡沫排出系统外处理,避免回流到生化池Nocardia诺卡氏菌属低的F/M值(0.08-0.35kgBOD/kgVS/d)和长停泥时间(10-40days).污泥油脂和脂肪含量高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更多在较温暖的环境中被发现。降低泥龄可以起作用。如果可行的话在进水时加强油脂和脂肪控制。通常用消泡剂,用氯对泡沫或者污水喷溅进行物理处理设置厌氧或者缺氧反应器设置挡板,将泡沫排出系统外处理,避免回流到生化池Sphaerotilusnatans浮游球衣菌水温较高,低溶氧、有机物负荷高、或者低营养物(氮或者磷)氯化处理可以去除丝状菌但是同样需要改变工艺。加大曝气量设置厌氧或者缺氧反应器可以控制F/M和溶氧浓度来控制细丝菌。0041型长停泥时间和低F/M值营养缺乏环境可以通过增加抽泥量和在初级阶段进行超越来改变F/M如果快速增长期,需要使用氯化处理。氯化处理后,可能仍然残留外膜且影响SVI污泥容积指数可以通过在进水中检测残余NH3和PO4含量,可以检查出营养缺乏,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补充处理。加氯原则(一般投加在回流污泥处)2-3gCL2/kgmlss.d----用来控制SVI略高的典型投加量5-6gCL2/kgmlss.d----用来控制SVI过高的典型投加量,几天内降低SVI10-12gCL2/kgmlss.d----用来控制SVI过高的典型投加量,快速降低SVI归纳总结:丝状膨胀,分析判断如下:1:首先对照图谱确然是那种丝状菌膨胀2:在确认那种丝状菌后,然后根据对策上的方法进行工艺控制。3:辅助物理和化学方法。3)泡沫问题现象描述:生化池的泡沫可以根据颜色和黏度来进行分类,常见的泡沫有白色,棕色,这些颜色和黏度信息可以间接反映反应当前的运行状态。原因分析1.白色泡沫:白色泡沫常见于系统进水负荷高或者培菌初期、洗涤剂流入和曝气过度的情况下,正常状态下曝气池的泡沫会呈现白色,易破碎不易堆积,当出现白色、颜色鲜艳、黏手、容易堆积的泡沫时候,一般和进水负荷高有关;当出现白色、颜色鲜艳、不黏手、容易堆积的泡沫时候,一般和进水洗涤剂有关;当出现局部灰白色、黏手、会局部泡沫时候,一般和进水有油脂和曝气过度有关。2.棕色泡沫:如果曝气池刚溢出水面的泡沫呈现棕色,往往和系统污泥老化和污泥膨胀相关。如果是污泥老化只会有局部分浮渣堆积,如果出现大量的浮渣堆积,往往和M.Parvicella和N.limicola相关。解决对策1.白色、颜色鲜艳、黏手、容易堆积的泡沫,对于进水浓度异常偏高,需要提高污泥污泥浓度,增大曝气量和污泥回流量,有时候还需要采取减少进水量。2.灰白色、黏手、会产生局部的泡沫,要减少曝气量,加大排泥量。3.棕色泡沫:棕色泡沫往往和污泥老化和污泥膨胀,对于老化引起的泡沫,液面会局部堆积泡沫,需要加大排泥量,特殊情况下需要增加有机物,对于生物引起的泡沫参考污泥膨胀一节4.对于化学泡沫可以采用水力或者化学消泡剂。4)污泥老化现象描述:由于有机物或者营养物质不足,在内源呼吸的作用下,会氧化自身的细胞物质,部分细菌死亡,活性污泥絮体变小或者解体,然后成为液面浮渣或着针状絮体流失。通常导致活性污泥的老化与过度曝气、负荷过低有关。原因分析1.排泥不及时:由于排泥不及时,造成污泥浓度偏高,泥龄变长、污泥负荷变小,就会出现有机物或者营养物质不足不足,就会出现污泥老化现象。2.进水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进水浓度长期处于低负荷状态,微生物就会因为缺少有机物和营养物质,在内源呼吸的作用下,会消耗自身的物质,然后也会出现老化现象。3.过度曝气导致的活性污泥老化:过度曝气直接的结果是导致活性污泥解体和自身氧化。解体的原因是频繁地剪切作用导致活性污泥发生解体,自身氧化的理解是氧气本身就是氧化剂,过度曝气自然会氧化活性污泥。解决对策1.对于排泥不及时造成的污泥老化,在不影响硝化的情况下,加大排泥量。2.对于长期进水浓度较低造成的污泥老化现象,需要定期投加碳源和营养物质,控制曝气量。3.过度曝气造成的污泥老化现象需要控制合适的曝气量,及时排除将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外。归纳总结:污泥老化,分析判断如下:1.SV30老化污泥由于絮体大,沉降速度快,由于微生物食物不足,菌胶团会解絮,2.由于老化解絮,上清液有未沉降的细小的絮体,液面局部有黄色浮渣层。3.曝气溢出来的气派夹带有解絮的絮体,呈现黄色。4.镜检会发现絮体周围散落较多的细小絮体,絮体之间的间隙水是清晰的,同时可以发现较多的低负荷的原后生动物(表壳虫、线虫及轮虫后生动物等)5.对比一下运行参数,食微比是不是低于0.05,排泥量是否及时,进水浓度是不是长期偏低,是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