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1/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5.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B.家国一体C.天下为公D.官僚政治2.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示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A.强化宗族认同B.继承华夏传统C.凸显贵族地位D.维护尊卑关系3.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4.《礼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该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2/8材料主要反映的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禅让制5.《周礼·夏官·序官》:“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这反映出()A.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必然趋势B.周天子仅是当时最高军事首领C.诸侯国军队的数量与宗法制有关D.分封制下具有严格的等级秩序6.刺史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监察地方的官员,西汉后半期其权能有所扩大,到东汉后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C.监察官位卑权重的特征得以改变D.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所沿用7.元代行省官员任命,遵循这样的原则:“七品以下者,由吏部负责;正七品以上由中书省管理;三品以上,则核定权在皇帝。”由此可见,元代()A.地方有相当大的自主权B.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区划C.中央能够有效节制地方D.设行省利于管辖辽阔疆域8.洪武元年,明太祖命儒臣修女诫,他对学士朱升说:“治天下者,正家为先。正家之道,始于谨夫妇。”洪武三年,正式明确“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材料主要反映出明太祖()A.力图阻止相权的扩大B.注意吸取前朝政权覆亡的教训C.欲抑制外戚,严防恃宠干政D.欲限制女性人身自由9.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意在加强皇权,但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更加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A.太监与皇帝亲近,受皇帝信任B.皇帝无能或者怠政C.废宰相制度,过分集权于皇帝D.内阁的出现10.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选官制度的变化B.时局和战的变迁C.基本国策的改变D.经济重心的迁移11.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12.某研究性小组搜集了一组资料;《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宋代通判在财经上的监督》、《元代行省制度研究》、《朱元璋杀胡惟庸废承相考辨》,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古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消长D.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3/8二、综合题(52分/26min)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3分)(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6分)(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3分)在当时各有何积极作用?(6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图二所示的唐朝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3)军机处设置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三归纳军机处的主要职能。(6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4/8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答案1~5.BADAB规范练习一:选择题:1~5:BDABD6~10:ACCCC11~12:AA二:综合题13.(1)分封制。(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4.(1)秦朝。三省六部制(2)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殿阁大学士。(3)清朝。主要职能: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诏令,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4)皇权不断强化(或相权逐渐削弱;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5/815.(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8分)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分)(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分)(3)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3分)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练习(答案+解析)6/8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叙述的就是清代定居在台湾的福建籍宗族回乡请祖先牌位的历史事实。其实,这反映出的就是中国人浓郁的宗法情结,宗法情结是中国人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只有稳定的时候台湾人才会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本末倒置,族谱的修订没有移民也会进行;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能从材料中看出内地宗族全都整体开始迁移台湾;D选项说法与材料表达含义相反,既然能回乡请祖先牌位,说明交流没有受阻。2.【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是等级森严的,可以推断出与西周分封制度有关,故A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且与“诸侯”不符,故C项错误;虽有“诸侯”,但材料未涉及郡,故D项错误。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选官用官制度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科举制最主要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这就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因此选择D选项。C错在“排除”二字上,不应该是排除世家子弟入仕而是避免垄断政治,富贵人家的学生依旧可以通过考试来进入官僚系统。B选项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考查的要点,所以科举制度并不具备优势,故排除。A说法过于绝对,选拔官员的优秀程度不能仅仅通过科举制度体现出来,只能说该制度扩大了招生范围,有利于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官场。4.【解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不开心的原因是因为史官对帝王的日常行为秉笔直书,他害怕自己偶尔的行为失误也会被史官如实记录,所以说修史对影响到君主个人的行为选择,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项。宋代史官所撰实属全部真实可信明显过于绝对,所以B项说法错误;宋太祖主要是担心史官如实记录自己不好的言行,并没有反映出史官与君主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确实对史官如实记录的做法不开心,不愿意其记录,但这是表面现象的描述,不是对此事本质问题的反映,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由多种因素也会对君主专制形成制约和影响,包括官僚集团、重史传统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