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页共9页新形势下的金融监管——“分业、混业还是综合”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全球金融业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历史沿革和金融监管制度的更替,以及对双方监管的深层次分析,在论述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同时,着重分析各监管制度及金融业经营模式。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说明金融监管对促进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强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同步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深对金融监管的认识,从而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形势,并对比国际经济新形势,探讨真正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经营与监管体系。金融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再用“混业经营”来形容当前金融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态势是不恰当的。用“混业经营”来指导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更是极端危险的,很容易使中国金融的发展陷于一种盲目的简单的混业状态,而放弃追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之间的相互合作效应。因此,建议在中国金融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中摒弃“混业经营”这一已经落后于时代的特定的历史概念,而代之以现代的“综合经营”。关键词:金融监管发展历程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综合经营1.导论1.1金融监管的概述: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金融监管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1.2金融监管的必要性:综合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广泛存在的金融监管,我们认为,金融监管具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⑴.维护金融安全,这是金融监管的首要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款人(个人或集体)必然会评价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但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认为政府会确保金融机构安全,或至少在发生违约时偿还存款,因而在存款时并不考虑银行的道德风险。同时,由于经济中的泡沫成分和投机色彩,金融危机爆发后杀伤力巨大,直接引发经济崩溃。因此,维护金融业稳定需当局从外部进行监督检查。⑵.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公共利益。金融监管试图以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纠正金融市场失灵,但实际上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更多的集中在监管的效果而不是必要性方面。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金融监管的目的在于减少或消除市场中存在的自然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因为,第2页共9页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市场偏离帕累托最优,从而损害公共利益。⑶.规避连锁反应,提升公众信心。金融系统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为典型的经济系统之一。任何对金融机构无力兑现的怀疑都会引起连锁反应,骤然出现的挤兑狂潮会在很短时间内使金融机构陷入支付危机,而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将使一国国内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作用表现的更为直接迅速。一般而言,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持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提升公众对金融的信心。⑷.优化资源配置。根据金融约束论的观点,通过金融监管建立金融业准入、竞争和退出等机制,能够维持金融业的“高标准”,提高特许权价值,保持金融资产的稳定与安全,维护金融业的稳定,从而是有限的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和使用。1.3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Ⅰ.20世纪30年代以前——金融监管自然发轫,规范优先背景:这一阶段金融监管的特点具有自发性、初始性、单一性和滞后性,对金融监管的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不足,处于金融监管的初级阶段。影响:自由经营银行业务造成的投机之风盛行,多次金融危机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Ⅱ.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金融监管严格要求,安全优先背景:这一阶段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是全面而严格的限制性,主要表现在对金融机构具体业务活动的限制,对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的限制以及对利率的限制等方面。影响: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维护了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健康发展,恢复了公众的投资信心,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复苏与繁荣。并且,金融监管的领域也由国内扩展到国外,开始形成各自不同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Ⅲ.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金融监管放松,效率优先这一时期金融监管的主要特点便是放松管制,效率优先。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加大了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过程中的汇率风险;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际资本出现了相对过剩,银行经营日益国际化,全球性的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及其创新浪潮使建立于30年代的金融监管体系失灵。影响:监管体制的放松为金融创新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温床,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但也带来了自由成疯的恶果,新型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引发的连锁反应波及甚广。Ⅳ.20世纪90年代至今——安全与效率并重90年代以来的金融监管最主要的特征是安全与效率并重。背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创新与自由化带来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并具有国际传染性。有效的金融监管要求政府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努力寻找一个平衡点。影响:有效遏制了金融风险复杂性的进一步扩大,政府监管力度回归。金融创新渐渐步入合规轨道,在安全发展中求创新求突破。最突出的特点为《巴塞尔协议Ⅰ、Ⅱ、Ⅲ》的提出,为规范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4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对比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阶段,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美国是由混业经营开始发展的,最终又归于混业经营,但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的滞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业发展的借鉴,就决定了我国必然是从分业经营、统一监管开始发展。Ⅰ.1998年以前——借鉴西方监管经验,管制统一发展第3页共9页背景:1998年以前我国的金融行业中除银行业发展较为健全,其他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发展处于懵懂时期,因此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实施金融监管。1993年中央政府在对1992年以来的银证经营混乱、乱拆借、大量违规资金进入股市等状况进行治理整顿的过程中,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明确了分业经营的思想,随后颁布了《商业银行法》,禁止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同业拆借市场,人为割断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资金联系。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开始出现通货紧缩迹象;与此同时,国际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明朗并加强。随后几年,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金融、证券改革不断深化,制度有所完善;相应地,国内分业经营政策出现适度调整和放松。Ⅱ.1998年到至今——监管“三足鼎立”,混业经营苗头显露背景: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从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中分离出来,分别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家分业监管的格局。2003年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组建,接管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银行监管职能,由此中国正式确立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三会分工的金融监管体制。但在此期间,混业经营的苗头逐渐显露出来,例如,1999年8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证监会先后下发或转发了《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规定》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回购市场。影响:金融行业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但此时期的发展缺乏适合我国自身国情的金融创新。2.金融监管体制简介为提供有效的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对监管体制进行选择。金融监管体制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从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实践来看,金融监管体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分业监管体制和统一监管体制。2.1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统一监管体制是只设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业务进行全面的监管。代表国家有英国、日本、韩国等。而分业监管体制是指由多个金融监管机构共同承担监管责任,一般银行业由中央银行负责监管;证券业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保险业由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管,各监管机构既分工负责,又协调配合,共同组成一个国家的金融监管组织体制。无论哪一种监管体制都有其优势与弊端,优势体现在其实应当时的国际环境和金融背景,推动了各国金融业的发展;弊端体现在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创新应运而生,旧的监管旧的体制不再适应新的发展,甚至对其造成很大程度的阻碍,因此随之而来便是改革。推翻旧制度,发展新制度,就像雄鹰剔除脚趾与喙,只为新的重生,迎接新的挑战,带动新的时代。实际上从目前已经建立统一监管体制的国家来看,多数仍是在同意将爱女管的框架下按银行。证券、保险的界线进行了职能分工。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统一监管与分业监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统一监管将分业监管内部化了。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问题,而这一点又恰恰会影响到监管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到一国金融监管体制选择的重要方面。2.2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变化目前,在实行分业监管的国家中有些正在考虑采取统一监管模式,而在实行准统一监管的国家中,也有一些正在考虑转向完全统一监管。由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说国际金融监管体制正在经历着由分页走统一的发展路程。第4页共9页部分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体制变化对比表(21世纪以来)国别(地区)经营体制监管体制改革前改革后改革前改革后美国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功能性监管英国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统一监管德国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统一监管日本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统一监管香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统一监管初期韩国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统一监管3.金融监管案例评析3.1金融监管与金融业稳定发展纵观人类经济、金融发展史,金融的发展客观地反映着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极大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资金的流动更加快捷、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金融的发展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不力,金融危机时有发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波及面广,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11《广场协议》后的日元升值及其影响(1985年)背景分析:1949年4月25日,在美国占领军的统治下,日本政府将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固定为1美元比360日元,这个比价一直维持了20多年。在此期间,日本的出口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国际竞争力极大提升,日本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1971年8月15日,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崩溃,日本取消了原有的固定汇率制,从8月28日起,日元汇率开始实行浮动汇率。Ⅰ.日本经济实力迅速扩张,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从1995年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开始腾飞,到1980年,日本的GDP比1955年增长了近三倍。经过这个时期的发展,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全球第二大市场经济体。从1982年起日本成为贸易顺差国,1982——1984年年均贸易顺差为250亿美元左右。Ⅱ.20世纪80年代里根经济政策带来的高利率导致美元过度升值,进一步加剧了美国与日本等国之间的贸易失衡。美国为了摆脱经济滞胀的局势,从1979年起开始大幅度提高利率。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元汇率上升使美国的贸易逆差大幅度增加,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在1981年达到了117亿美元,此后一路向上,在1984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在上述背景下,为了削减贸易赤字,1985年9月22日,灭国、联邦德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财长及中央银行行长聚集在纽约的广场旅馆,共同签署了《广场协议》。影响:在广场协议的基础上各国货币当局在入世干预方面加强了协调合作。其实质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出于对日本经济竞争力的恐慌,有意抬高日元、强迫日本领跑的做法。因此,不可避免的在协议签署之后,日本银行为了防止日元过度升值而购买大量美元入市干预并连续调低再贴现率,最终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