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大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下棋。(围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之:的。善:善于,擅长。使:让。诲:教导。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之:指弈秋的教导。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之:天鹅。之:前者。俱:一起。弗若:不如,不同于。矣:了。为:因为。与:吗。曰:说。非:不是。其:指后者。然:这样。思:想。也:的。【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u]?/曰:非/然也。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2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远,而到中午时距离人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读法】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作者介绍】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人物】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人物介绍】孔子(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3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实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知:同“智”,智慧为:同“谓”,说。【一词多义】此不为:这不是。。。。。。为,是。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认为。【古今异义】盘盂: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今义:用来装痰、垃圾、人的排泄物的盘子。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4矛与盾《韩非子》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故?”其人弗能应也。【译文】: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注释】: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3、鬻:卖。4、誉:夸耀。5、曰:说。6、吾:我的。7、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8、或:有人。9、以:用。10、子:您,对人的尊称。11、何如:怎么样12、应:回答。13、利:锋利,锐利。14、其: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15、弗:不能。16,之:语气作词没有意思。【中心思想】:《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出自《韩非子·难一》。【作者介绍】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矛与盾的道理就是:什麽事都不能夸大其词,使人感到漏洞百出。【有关成语】:自相矛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5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注释】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履——音(lv),革履,就是鞋子。先自度其足:度——音(duó),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量长短吾忘持度、宁信度:度——音(dù),作名词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坐——同“座”(通假字),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反——同“返”(通假字),就是返回的意思。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且——将要,打算。置——购置。【中心思想】《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了,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现实的人。【寓意】说明做事要善于变通,要根据实际情况做事;做事不能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实际是不会取得成功的!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死守教条,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灯谜】河南人买鞋——【郑人买履】6关尹子教射(作者:列子)选自《列子·说符》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子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译文】:列子跟关尹子学习射箭,有一次,列子射中了靶心。去请教关尹子,说:我学的差不多了吧。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你要牢牢记住,千万不要违背它。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说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才算掌握了规律,只有这样精益求精地学习、工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的,不然你永远都只在不知其根究的情况下学习。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难解字注释】:中:射中请:请教者: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吗弗知:不知道未可: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退:告辞回去习之:学习射箭守:遵守,依照失:丢失,违背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