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BriefContents第一节体液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第二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第三节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体液(bodyfluid):是指机体内存在的液体,包括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物质-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等。电解质是体液中存在的离子,具有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内液体正常分布的作用,是人体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机体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正常情况下,机体具有完善的缓冲和调节系统;通过缓冲体系、肺、肾脏的代偿,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定状态。第一节体液中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分为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ECF)。ECF按存在部位又分为细胞间液(interstitialfluid)和血浆,前者包括淋巴液。约1/3的总体水(totalbodywater,TBW)分布在ECF,2/3存在于ICF。各部位体液之间受机体生理机制的调节处于动态平衡一、水和电解质平衡水平衡:每天进入机体的水,经机体代谢在体液间转移交换,最后等量地排出体外,使各部分体液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每天成年人一般应补充1000~1500ml水人体内水含量以总体水(totalbodywater,TBW)表示,与年龄、性别、疾病等密切相关。人体各组织含水量也不相同水平衡的调节机制1.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途径:通过口渴中枢,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以及肾三大环节而完成调控。其它如心房肽、肾素-醛固酮系统亦有调节水平衡的功能。3.水摄入: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血管肾张素Ⅱ增多、生活习惯等刺激下丘脑的渴觉中枢,引起口渴而增加水摄入量;当摄入量到一定程度后,渴饱满中枢兴奋,口渴感受消失。4.水的排出:主要依赖于ADH、醛固酮和肾脏等。影响ADH合成与分泌的因素:血浆晶体渗透压、血容量、剧烈运动及疼痛等。ADH作用远端肾小管的受体,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水平衡的调节二、电解质平衡体液电解质中主要阳离子有钾(K+)、钠(Na+)、镁(Mg2+)和钙(Ca2+),主要阴离子包括氯离子(Cl-)、磷酸根(HPO42-,H2PO4-)、碳酸氢根(HCO3-)、硫酸根(SO42-),以及乳酸和蛋白质等有机阴离子。二、电解质平衡细胞外液的阳离子主要是Na+,阴离子主要是Cl-,其次是HCO3-。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其次是Mg2+,阴离子以有机磷酸根(HPO42-)和蛋白质为主。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Na+可通过主动转运机制,即依赖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将Na+从细胞内泵出到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收回到细胞内。电解质平衡血浆与细胞间液:以具有半透膜作用的毛细血管壁相隔,除蛋白质不易透过外,水和其它电解质能自由通过。ECF与ICF:间由细胞膜相隔。细胞膜是半透膜,对物质通过具有高度选择性,水、尿素、O2、HCO3-、肌酐可以自由通过,而K+、Na+、Ca2+、Mg2+、蛋白质等不能自由通过,所以ECF与ICF化学成分相差很大。一水平衡紊乱基本原因:水摄入和水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体内水的动态平衡。水平衡紊乱的表现:①总体水过少或过多;②总体水变化不大,但水的分布有明显异常。水平衡紊乱多伴有体液中电解质的改变及渗透压的变化。第二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一)脱水(总体水过少)脱水是由于水摄入过少和/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细胞外液减少。根据血浆钠浓度的变化分为高渗性、等渗性和低渗性脱水三种。1.高渗性脱水1.以水丢失为主。2.原因:进水量不足、高热出汗过多、胃肠道和泌尿道丢失大量低渗液体。3.结果:(1)使总体水减少;(2)血浆渗透压增高(>295mOsm/kg·H2O);(3)血浆Na+浓度>150mmol/L,4.临床表现:细胞内液的水向细胞外转移,引起剧烈口渴、体温上升以及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烦躁、谵妄以至昏迷),同时还有尿量减少,体重明显下降。2.低渗性脱水以电解质丢失为主。原因见左图。表现:(1)血浆渗透压降低,水份由血液经组织间液流向ICF;(2)血容量明显降低、血液浓缩、尿钠减少。(3)出现恶心呕吐,眼球凹陷、皮肤干燥及弹性降低、颜面瘦削等脱水貌。3.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丢失的电解质和水基本平衡,血浆渗透压仍维持在正常水平。如烧伤、失血及胃肠液的丢失等,各部分液体之间无明显水的转移。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二)水肿(总体水增多)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量减少,以致体液在体内积聚过多、血容量增加以及组织器官水肿。原因: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水和电解质排泄障碍等。分类:按照体液晶体渗透压的不同,水肿可分为高渗性(盐中毒)、等渗性(水肿)和低渗性(水中毒)水肿。1.高渗性水肿原因:高张盐水或高张NaHCO3的大量输入。表现:血浆Na+浓度增高(>150mmol/L)血浆渗透压增高ICF的水份向ECF转移——引起细胞脱水﹑组织间液和血容量明显增多,出现血压增高﹑颈静脉怒张、心脏负荷增加和四肢浮肿等症状。2.低渗性水肿亦称水中毒,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ECF和血容量增加——(1)血Na+被稀释,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低于130mmol/L);(2)血浆渗透压降低,使ECF的水分向ICF转移,各部份渗透压重新平衡,而容量均增大;(3)尿量增多,尿钠减少。严重者因脑细胞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甚至惊厥、昏迷、死亡。3.等渗性水肿亦称全身性水肿。可原发于心脏、肝、肾等疾病。通过醛固酮和ADH使水、钠排出减少,体内水、钠潴留,ECF增多,但渗透压正常。临床表现——主要为组织间液与血容量增多,血液被稀释。二、钠、氯平衡紊乱(一)钠、氯代谢及平衡紊乱正常成人钠、氯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中的NaCl,随食物进消化道的NaCl几乎全部以离子形式被人体吸收,构成细胞外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成分,Na+和Cl-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少量通过汗液排出。正常成人每日NaCl需要量约为4.5~9g。(二)高钠血症临床上细胞外液Na+>150mmol/L称为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因摄入钠过多或水丢失过多而引起。较为少见,主要见于水排出过多而无相应的钠丢失(如水样泻、尿崩症、出汗过多)和糖尿病病人由于水随大量糖尿排出。高钠血症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水向细胞外转移,病人出现口渴等细胞内脱水症状。(三)低钠血症临床上细胞外液Na+<130mmol/L称为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低钠血症:血浆中Na+130mmol/L。常见原因:1.肾性因素肾功能损害引起——渗透性利尿、肾上腺功能低下、肾素生成障碍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2.非肾性因素呕吐、腹泻、肠瘘、大量出汗和烧伤等。除钠丢失外还伴有水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水分向细胞内转移,出现细胞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3.抗利尿激素失调和低醛固酮血症等4.假性低钠血症由于血浆中某些固体物质增加,使单位体积的水含量减少,血清钠浓度相对降低(钠只溶解在水中)。如高脂血症(甘油三脂高于16.5mmol/L)及高球蛋白血症(多见于骨髓瘤)等。钠的主要生理功能有:①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②维持体液容量,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③维持肌肉、神经的应激性。三、钾平衡紊乱(一)钾代谢及平衡紊乱人体K+主要来自食物。正常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细胞内液中K+浓度为150mmol/L。钾在细胞内液的量约为细胞外液的40倍,维持这种梯度平衡,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作用,使细胞排钠储钾。(一)钾的生理功能1在细胞内参与蛋白质和糖原合成。2调节酸碱平衡当出现酸中毒时,ECF中H+增加,H+进入细胞而K+移到细胞外;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泌K+减少——血钾增高。3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4对神经肌肉和心肌的兴奋性作用。心肌兴奋性∝[Na+]●[Ca2+]●[OH-][K+]●[Mg2+]●[H+]神经-肌肉兴奋性∝[Na+]+[K+][Ca2+]+[Mg2+]+[H+]钾对神经-肌肉、心肌的兴奋性的影响(二)钾平衡1.摄入与排出平衡水果肉类蔬菜尿液粪便汗液机体维持K+平衡的最低需要量为20~30mmol,正常人每天摄入K+量为50~75mmol,足以维持生理需要。肾脏是维持血钾水平恒定的关键器官。通过肾小球滤过的K+,完全由近曲小管重吸收,尿排出的K+是由远端肾单位分泌的。2.细胞内外平衡K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约为细胞外液的40倍——依赖于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来维持两者正常梯度,使细胞排钠储钾。当缺氧、酸中毒等使细胞损伤甚至死亡时,此种作用减弱以至消失,钾即从细胞内移出。思考题细胞内液占98%:细胞内约为150mmol/L细胞外液占2%:血清为4.0mmol/LK(三)钾平衡紊乱※钾平衡紊乱与否,要考虑钾总量和血钾浓度。血清钾浓度并不能准确反映体内总钾的情况——血钾总量的98%存在于细胞内,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较低,钾透过细胞膜速度缓慢。※临床观察钾平衡时,除检测血钾外,还应从影响钾代谢和钾代谢紊乱后代谢变化的多方面检查,以便综合分析钾平衡紊乱的原因和对机体代谢的影响程度。血浆钾浓度比血清钾浓度低约0.5mmol/L1.低钾血症(hypokalemia)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常见原因:(1)钾摄入不足——长期低钾饮食、禁食、吸收不良等。(2)钾排出增多:①胃肠道丢失——如严重呕吐、腹泻等。②肾脏丢失——见于肾功能衰竭多尿期等。(3)分布异常——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造成低血钾。(4)血浆稀释2.高钾血症(hyperkalemia)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常见原因:(1)钾输入过多:输入某些药物、过多库存血等。(2)钾排泄障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使肾小管排钾减少;盐皮质激素缺乏或肾小管排K+缺陷。(3)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①组织细胞破坏:见于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等。②酸中毒:血浆H+往细胞内转移,细胞内的K+外移,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泌钾减少。四、氯平衡紊乱※氯是细胞外液中主要阴离子,血浆浓度为96~108mmol/L。※机体通过膳食及食盐的形式摄入氯和钠。通常摄入体内NaCl的量大于其需要量。※肾脏是氯的主要排出途径。※氯在体内的变化基本与钠一致。※血清氯水平一般与碳酸氢盐水平呈相反关系。———Cl-与HCO3-为细胞外的两个主要阴离子,机体为了重新吸收和再生更多的碳酸氢盐,就必须从尿中排出更多的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五体液钠、钾、氯测定钠、钾测定氯的测定(一)钠、钾测定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血液标本:血清、血浆(1)血浆钾比血清低0.2~0.5mmol/L。(2)血清或血浆标本应及时分离,不能溶血。溶血:0.5%RBC溶血,血[K+]↑0.5mmol/L。时间: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血[K+]↑。25℃,1.5h,血[K+]↑0.2mmol/L4℃,1.5h,血[K+]↑0.3mmol/L4℃,5h,血[K+]↑2mmol/L尿液样品:收集24h尿并加防腐剂或冷藏保存。2.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AbsorptionSpectrophotometry,AAS)※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FlameEmissionSpectrophotometry,FES)※离子选择电极法(IonSelectiveElectrod,ISE)※分光光度法1酶法2大环发色团显色法(1)FES※原理:发射光谱分析——根据火焰中激发态回降到基态时发射的光谱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定量方法:内标法、外标法A.内标法:将样本用含有一定浓度参比元素如锂(Li+)或铯(Cs+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