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卷第12期2 0 1 7年1 2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5No.12Dec.2 0 1 7文章编号:1000-7709(2017)12-0026-04复合人工湿地对大连地区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贾艾晨,王海阳,许士国(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4)摘要:为研究大连地区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在大连复州河河滩上构建了4种不同组合的复合人工湿地。一年多的试验结果表明,组合1对COD、NH+4-N、TP的去除效果优于其他组合,对应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35%、28%;4种组合对TN去除效率差别不大,平均去除率为18%~20%;温度与TN和NH+4-N去除率之间呈正相关,其变化对两者去除效果影响较大;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的COD、NH+4-N、TP去除效果有较大影响,适当的水力负荷能保证人工湿地系统好的处理效果。关键词:复合人工湿地;大连地区;污染河水;净化效果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7-03-13,修回日期:2017-04-10作者简介:贾艾晨(1962-),女,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E-mail:jiaac@126.com1 引言人工湿地是近30年来发展较快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能力强、投资少、运行费低、景观性好、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1],已成功应用于净化污染河水。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具有各自的优劣特点及适宜的应用条件[2]。而复合人工湿地是由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组合而成,能够有效地平衡单一湿地类型的优缺点[3],从而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及其稳定性。复合人工湿地在我国南方地区已有较多应用[4,5],但由于气候地理等条件差异,目前应用于大连地区复合人工湿地的研究还较少[6],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复州河是大连地区第二大河流,其接纳了瓦房店市大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加之流域周围农田、化肥、农药及人畜粪便等随地面径流注入,造成复州河蔡房身村区域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用水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鉴此,本文以大连复州河为背景,建设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染河水,研究大连地区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大连地区人工湿地大规模生产性工程的构建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2 试验方法2.1 人工湿地构建复合人工湿地实验场地选择在大连市瓦房店境内复州河蔡房身村段右侧汊流及相连河滩,蔡房身大桥下游200m处。人工湿地实验方案流程见图1,根据实验场地的地理条件及试验要求,设计并建造人工湿地,使系统各级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保证系统进出水完全依靠水体重力自由顺畅流动,从而形成一个无能耗的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系统运行时,河水利用高度差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调节池,随后调节池向各组合系列湿地进行配水,河水在流过复合人工湿地后汇聚到出水池,然后自流回到复州河。图1 实验方案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test project该工程设计建造12个湿地单元,构成4种不同组合的复合人工湿地(图1)。4种组合方式为:①组合1。水平流—表流—垂直流湿地;②组合2。垂直流—水平流—表流湿地;③组合3。同组合2,二者区别在于垂向填料不同,水平流植物不同;④方式4。表流—垂直流—水平流湿地。复合人工湿地系统于2015年9月建成,试验用地长45m,宽20m,占地约1 000m2。每个湿地单元尺寸为15m×5m,水平流填料采用0.65m厚粒径10~30mm碎石,表面流为0.30m厚种植土;组第35卷第12期贾艾晨等:复合人工湿地对大连地区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合3垂直流填料采用0.85m厚粒径10~30mm砾石+0.20m厚粒径20~40mm砾石,其余垂直流单元填料为0.85m厚粒径10~30mm碎石+0.20m厚粒径20~40mm碎石;组合3水平流植物配置为黄菖蒲,其余湿地单元为芦苇。组合1~4实际进水量分别为100、200、200、150m3/d,对应水力负荷分别为0.45、0.89、0.89、0.67m3/(m2·d),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0.71、0.35、0.35、0.47d。从2015年9月15日开始至2016年11月,试验系统已持续运行15个月,该时段内共取23次水样。2.2 进水水质系统运行期间进水水质见表1。进水pH值为6.94~8.77,DO含量为4.8~14.2mg/L;冬季水温0.1~3.8℃,夏季水温处于23℃以上。表1 复州河蔡房身村河段水质Tab.1 Water quality of Fuzhou River inCaifangshen Village mg/L 水质指标变化范围平均值SS 3.3~23.5 12.8±6.2TN 9.13~18.49 13.27±2.49NH+4-N 3.30~11.10 7.85±2.05TP 0.49~1.66 1.21±0.61CODCr18.8~52.0 26.3±7.12.3 水质指标分析用取样瓶从人工湿地各取样点取样后在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分析指标主要包括TN、NH+4-N、TP、COD,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7]和国家标准进行分析监测,其中TN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NH+4-N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TP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3 试验结果与分析3.1 人工湿地对河水的净化效果3.1.1 COD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各组合系列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2。湿地连续运行一年多来,组合1~4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6%、33%、32%、40%。从2015年9月中旬系统开始运行,各组合对COD的去除率在2016年1月达到峰值,去除率均达到图2 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Fig.2 COD removal effec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80%。在运行初期,各组合对COD去除率整体上大致呈上升趋势。原因在于系统运行初期,填料具有较大吸附容量,且季节原因导致植物和微生物起到的作用很小,所以系统对COD去除主要依赖于填料的吸附作用[8]。2016年5~11月,组合1~4对COD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28%、26%、40%,COD去除率在一定幅度的波动状态下有缓慢上升趋势。原因在于湿地运行时间增长使湿地系统的填料对COD的吸附能力趋向于饱和状态,5月后植物的快速生长去除了少部分有机物,并且该时段内湿地进水溶解氧浓度为5.3~12.8mg/L,气温、水温升高,好氧异养微生物具有活跃的新陈代谢活动,其在生长代谢中以有机物为碳源,对COD进行有效去除。而水力停留时间短,处理水量大,导致组合2、3的COD去除率相对低于组合1、4。3.1.2 TN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中TN去除主要途径是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9]。其原理是好氧条件下氨氮被硝化细菌氧化为硝氮,然后在缺氧厌氧条件下硝氮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排出。人工湿地各组合系列对TN的去除效果见图3。从整体来看,在工程运行的一年多时间内,各组合对TN去除率曲线趋势大体类似,去除效果差别不大,各组合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18%、19%、20%,9月上旬达到峰值,此时TN去除率都在57%以上。图3 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Fig.3 TN removal effec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从试验初到2016年3月这一时段内,各组合对TN去除效果较弱,各组合的TN去除率基本处于20%以下。原因在于运行初期人工湿地未形成一定规模的微生物群落,并且随后冬季较低的水温(0.1~3.8℃)抑制微生物活性,导致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能力较低。2016年7月至9月上旬,各组合TN去除率大幅增长,9月上旬达到最高,此时组合1的TN去除率为65%,组合2、4的TN去除率为74%,组合3的TN去除率为57%。原因在于该时段处于高温季节,水温高(26.0~27.7℃),植物生长繁茂,根系发达,植物根区供氧充足,微生物活性·72·强,湿地内部易形成好氧—厌氧环境,好氧和厌氧细菌能很好地进行硝化反硝化反应,从而提高脱氮效果。2016年9月下旬之后,TN去除率下降。反硝化作用是湿地脱氮的最后关键,其受温度和氧浓度影响较大。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进水DO含量较高(4.8~14.2mg/L),水力停留时间短,人工湿地系统处于好氧状态,在秋冬季节,植物枯萎,水温气温低,而湿地中较高的DO更加抑制反硝化细菌的活性,所以秋冬季湿地脱氮能力较差。而4个组合对TN的去除率并无明显差距,可能是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并且DO含量较高所致。3.1.3 NH+4-N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各组合对NH+4-N的去除效果见图4。各组合对NH+4-N去除率曲线趋势类似。一年多来组合1~4的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20%、18%、25%。2016年8~11月,各组合的NH+4-N去除效果较好,此段时间内组合1~4的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8%、45%、60%。图4 人工湿地对NH+4-N的去除效果Fig.4 NH+4-N removal effec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微生物的硝化作用是人工湿地去除NH+4-N的重要途径,而硝化过程是好氧过程,所以水中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有利于NH+4-N的转化。组合1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原因在于组合1中进水经过水平流湿地时硝化反应使溶解氧降低,随后表面流湿地的开放水域通过自然再复氧提高了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实测表面流湿地进水DO含量为0.5~7.6mg/L,平均值2.5mg/L,出水DO含量为1.8~10.9mg/L,平均值5.2mg/L,溶解氧浓度的增加使得下一级垂直流中硝化作用仍然较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NH+4-N的去除。而且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促进硝化反应的进行,提高了组合1的NH+4-N的去除率。3.1.4 TP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各组合对TP的去除效果见图5。在人工湿地运行的一年多时间内,组合1~4的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8%、17%、17%、22%。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各组合对TP去除效果不佳,人工湿地各组合的TP去除率多数低于20%。2016年8~11月各组合TP去除率相对较图5 人工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Fig.5 TP removal effect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高,去除效果较稳定;该时段组合1~4的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36%、38%、45%,各组合TP去除率在11月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44%、44%、50%。人工湿地对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同化、植物吸收和填料吸附作用协同完成[10]。其中植物吸收的磷元素量最小,微生物生长活动吸收的磷在其死亡后大部分又会被重新释放到湿地内,因此微生物作用和植物对磷酸盐的吸收可以去除少量磷,但效果不大。而基质吸附作用对湿地除磷效果贡献最大,是湿地系统除磷的主要途径。水力停留时间越长,基质吸附越充分,因此组合1的TP去除效果最好,组合4次之,组合2和3相似。3.2 温度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为研究温度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选取组合1为研究对象。图6为温度与TN和NH+4-N去除率之间的线性关系。由图6可知,TN和NH+4-N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与TN和NH+4-N去除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温度与COD去除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差,说明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结合图5中组合1的TP去除率在2016年8月之后呈现较高水平,于2016年11月达到最高65%。而图6中温度变化与TP去除率之间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很差,说明温度变化对TP去除率的影响较小。图6 温度与去除率的关系Fig.6 Relation between removal effects andtemperature in the first combination3.3 水力负荷对人工湿地净化效果的影响组合1~4水力负荷分别为0.45、0.8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