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油池隔油池是分离废水中的浮油及泥沙的构筑物,它是利用油与水之间的密度差异进行油水分离的。隔油池也是用上浮方法去除废水中相对密度小于1的浮油的构筑物。在隔油池中,相对密度小于1,粒径较大的油品杂质上浮于水面,与水分离;相对密度大于1的杂质则沉入池底。所以,隔油池同时又是沉淀池,但主要起隔油作用。和沉淀池类似,它也有平流式,竖流式及斜板斜管式。我国目前多采用的是平流式隔油池,个别地方采用斜板斜管或其它形式的隔油池。重力型隔油池是处理含油废水的最常用的设备,其处理过程是将含油废水置于池中进行油水重力分离,然后撇除废水表面的油脂。理论上重力分离过程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但是由于常发生紊流和短循环,重力分离器的实际效率依赖于合理的水利设计和废水停留时间。停留时间越长,漂浮油与水的分离效果越好。停留时间小于20min时,油水的分离效率低于50%,如果延长停留时间可以改善分离情况。隔油池水面的浮油可以用集油管排出,也可采用机械撇除,小隔油池也可采用人工撇油。平流式隔油池(API)由池体,刮油刮泥机和集油管等几部分组成。普通平流隔油池的构造如图1所示。废水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由于池内水平流速很小,相对密度小于1.0而粒径较大的油品杂质在浮力的作用下上浮,并且聚集在池的表面,通过设在池表面的集油管和刮油机收集浮油。而相对密度大于1.0的杂质沉于池底。集油管设于出水口一侧的水面上。集油管一般直径为200-300mm的钢管制成。沿管的长度在管壁的一侧开有切口,其宽度一般是对应中心角为60°,集油管可以绕管轴转动,由螺杆控制。平时切口向上并位于水面以上,当水面浮油达到一定厚度时(一般不大于0.25m),转动集油管,使切口浸入水面油层以下,浮油即自行进入管内,并沿集油管流向池外。刮油机通常是由链条或钢丝绳牵引的。在用链条牵引时,隔油机在池面上起刮油作用,将浮油刮向池的末端;而在池的底部可以起刮泥机作用,将下沉的油泥刮向池出口端的泥斗中,通过排泥管适时排出。排泥管一般直径为200mm,池底向污泥斗的坡度为0.01-0.02,污泥斗深度一般为0.5m,底宽不小于0.4m,倾面倾角不小于45°-60°。隔油池的进水一端一般采用穿孔墙进水,出水端采用溢流堰。由于受到刮油机规格的限制,隔油池的每格间的宽度一般为6.0,4.5,3.0,2.5,2.0几种。这种隔油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停留时间长(1.5-2h),水平流速为2-5mm/s。由于操作维护容易,运行管理方便,除油效果稳定,因此应用比较广泛;缺点是池的容积较大,排泥困难,其可能取出的粒径最小为100-150μm。进水管配水槽进水阀链带式刮油刮泥机集油管出水槽出水管图1平流式隔油池结构示意图2、平流隔油池设计(1)停留时间T,一般采用1.5-2h;(2)水平流速v,一般采用2-5mm/s;(3)隔油池每格宽度B采用2m,2.5m,3m,4.5m,6m。当采用人工清除浮油时,每格宽≤3m。国内各大炼厂一般采用4.5m,且已有定型设计。(4)隔油池超高h1,一般不小于0.4m,工作水深为h2为1.5-2.0m。人工排泥时,池深应包括污泥层厚度。(5)隔油池尺寸比例:单格长宽比(L/B)≧4,深宽比(h2/B)≧0.4。(6)刮板间距不小于4m,高度150-200mm,移动速度0.01m/s.(7)在隔油池的出口处及进水间浮油聚集,对大型隔油池可设集油管收集和排除。集油管管径为200-300mm,纵缝开度为60°,管轴线在水平面下0-50mm,小型池装有集油环。(8)采用机械刮泥时,集泥槽深度一般采用0.5m,底宽不小于0.4m,侧面倾角为45°-60°。(9)池底坡度i,当人工排泥时池底坡度为0.01-0.02,坡向集泥坑;机械刮泥时,采用平底,即i=0。(10)隔油池水面以上的油层厚度不大于0.25m。(11)隔油池的除油效率一般在60%以上,出水含油量为100-200mg/L。若后续浮选法,出水含油量小于50mg/L。(12)为了安全,防火、防寒、防风沙,隔油池可设活动盖板。(13)在寒冷地区,集油管内应设有直径为25mm的加热管,隔油池内也可设蒸汽加热管。(14)采用链带式刮油刮泥机马岭炼油厂的含油废水处理的实践表明,以前采用的钢丝绳刮油刮泥机收油速度慢、效率低,且可靠性差,设备利用率低,无法清除沉于池底的油泥。链带式刮油刮泥机在平流隔油池中应用效果良好,机械结构合理,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安装方便除油效果显著。图3为链带式刮油刮泥机结构图[9]。采用链带式刮油机刮油,并将浮油推向池末端,而在池的底部可起到刮泥的作用(将下沉的油泥刮向池的进口端污泥斗)。图2刮油刮泥机结构(15)为了保证隔油池正常工作,池表面通常用盖板覆盖,覆盖的作用包括防火、防雨、保温及防止油气散发污染大气。在冬季,为了增大油的流动性,隔油池内设有蒸汽加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