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第一节水源水质与健康水中杂质分类杂质溶解物(低分子、离子)胶体悬浮物颗粒尺寸0.1nm1nm10nm100nm1μ10μ100μ1mm分辨工具电子显微镜超显微镜显微镜肉眼水的外观透明浑浊浑浊自然过程:水在自然循环过程中的溶解作用水中杂质来源人为因素:污染污水废气固体垃圾水中物质与人体健康人体需要的主要元素(11种):人体需要微量元素:碳、氧、氮、氢、钙、硫、磷、钠、钾、氯、镁铁、碘、铜、锰、锌、钴、铬、硒、钼、氟、硅、锡、矾、镍、溴、铝、硼等17种不利健康物质微量元素(适量)有机物重金属无机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病原体有利健康物质水源污染一、污染物质有机物重金属生物污染二、污染来源工业农业生活其它第二节标准与规范2.《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共96项指标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共35项指标原水常规水处理方法:第三节处理方法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沉淀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沉淀过滤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原水加药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原水加药澄清池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混合反应沉淀过滤消毒原水加药澄清池预处理方法:预沉淀、生物过滤等深度处理方法:吸附、氧化、膜过滤等三、处理方法常规方法:最早成立的自来水公司(厂)1910年以前已成立的自来水公司(厂)有:汉镇既济水电公司1873年英商上海自来水有限公司1880年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1896年上海法租界自来水公司1896年天津自来水公司1898年青岛自来水公司1899年大连自来水公司1901年广州增步自来水厂1905年抚顺水厂1907年汕头自来水厂1907年京师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1908年沙河口水厂1908年长春水厂1910年安东水厂1910年最早应用的折板絮凝池镇江自来水公司与江苏省建筑科研所研究最早应用的压力无阀滤池嘉定县文玉食品厂早期的加矾间上海杨树浦水厂最大流量长距离大型输水工程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1985年2月下旬动工,1987年7月1日投产通水。第一期引水量为230×104m3/d。总引水量为430×104m3/d。最早应用的虹吸式移动冲洗罩滤池上海长桥水厂上海长桥水厂虹吸式移动冲洗罩滤池(1978年研究试验成功),总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最大的脉冲澄清池上海南市水厂澄清池规模3000m3/h。采用钟罩(虹吸)式脉冲发生器。最早应用的同向流沉淀池北京燕山石化动力厂单池水量为20×104m3/d。该池原采用梯形集水系统,后改为梯形板沿程集水系统。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75年)。最大的水厂上海的杨树浦水厂供水能力均为140万m3/d(资料为1997年)。杨树浦水厂始建于1881年,解放后逐步改造成现在的规模。长桥水厂长桥水厂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并采用国产设备向上海市区供水的现代化大型水厂。最大的平流沉淀池上海杨树浦水厂6#沉淀池净水能力为48万m3/d(1978年改造)上海黄浦江引水泵站最早应用的栅条网格絮凝池湖北洪湖新堤水厂中国市政中南设计研究院研究,1982年投产。最大的辐射沉淀池兰州西固水厂该厂是一座采用二级沉淀工艺处理黄河水系高浊度水的大型水厂。1955年开始建设。该厂有Φ100m的辐射沉淀池12座。单池处理水量为1m3/s。每一座池内均装为一次预沉构筑物。有周边传动的刮泥桁架。水清时自然沉淀,水浑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混凝剂(1960年投产)。城市供水由于“井”字形市场不能满足众多客商的交易需要,后来逐渐形成了“#”形的坊。小坊四周由高墙围住,开东西二门,中通大街;大坊开四门,场中有“十”字街,大小坊内有巷曲与住宅相通,夜间则关闭坊门。隋唐时长安城,划分全城108坊为棋盘式小方块,最北部是宫城、皇城。皇城前左右两隅是东市和西市,为全城贸易市场、邸店和手工业作坊集中的地方,与城中几条干道相通。当时有“前宫后市”、“日中为市”之说。因为“坊”为一些独立单位,此时城市还较封闭。到北宋,封闭式的坊日渐为横巷代替。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以较真实地见到当时情景。唐朝的城市供水得到发展。城市人多,需水就更多,为解决用水的问题,古代大城市都建在江河或湖边,便于取水,如汉唐都长安,四周有泾、渭、灞、沣、涝等河流。京城长安,由于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在城市供水方面,下了极大功夫。唐朝初期,整修了龙首渠、永安渠、清明渠等渠道,把水从长安城外引入城内。这几条渠道穿过长安城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水网,东西长18里115步(约10.6km),南北长15里175步(约8.9km),周长67里(约38,6km),妥善解决了长安城百万人口的供水问题。净水技术中国是首先采用明矾降低水中浑浊度的最早正式文字记载为明宋应星在明崇祯十年(公元1687年)刻印的《天工开物》一书。在1744年~1746年出版的西班牙教士纳瓦雷特撰写的《中华帝国记游》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所看到的,普遍应用的明矾使黄河水变清的情况,并说明这是自然的秘密,为当时西方所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