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论文397关于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的思考郑飞1王军2刘保森31?青岛理工大学;2.青岛市环保局;3.福建工程学院【作者简介】郑飞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市政工程,研究方向为农村污水处理。【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水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加强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完善农?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障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近年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城镇污水处理率日益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改善。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及其有机质含量越来越大,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生活污水基本随意排放,COD排放量是城市的4倍多。量大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已日益成为湖泊、河流沟渠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障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我国农村地区分布广且分布不均,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水系统。2005年,建设部《村庄人居环境现状与问题》调査报告,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9省43个县74个村调查显示: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1],“污水随地流,处理靠蒸发”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我国部分省市近年来在农村进行了一批水污染处理设施的试点建设,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由于起步较晚,在技术、管理、运行等方面不成熟,缺乏经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规范、政策缺乏,技术体系尚未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发展较慢。此外,农村地区缺少污水设施运行的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难以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且由于电费、管理费等资金难以落实,一些污水处理设施存在“建的起、转不起”的状况。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及水环境现状令人堪忧。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缺失现象严重,国家尚未出台一部专门的、系统的、完善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现行的水环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虽都涉及农村水环境保护,但内容过于原则,缺乏相互间的协调,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不足;第二,缺少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专项规划;第三,没有针对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在建设中只能套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往往会造成工程投资偏大且运行成本高,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都难以承受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高的问题;第四,设计出水标准沿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没有根据农村水环境容量及具体水功能区划等实际,提出相应的技术规范;第五,缺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选择标准,各种污水处理技术鱼目混珠,缺少规范和评价,给农村地区在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造成了困扰,影响了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进展。(二)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严重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与污染防治的要求不相适应、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农村环境监管和统计工作体系。现行的环境管理机构是建立在城市和重点工业源的污染防治基础上398第六届环境与发展中国(国际)论坛论文集的,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分析不够,加之农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手段落后而且效果较差。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最基层的执行组织是设在县级政府内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水利、林业和农业等其他相关行政机构内,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严重。(三)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国家在城市和工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大,在农村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方面的投人十分有限,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即使在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由于难以承受管理及运行费用,导致设施不能正常运转。(四)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理念落后,采用的技术仍沿用与大、中城市污水处理类似的传统技术工艺,如生物滤池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处理工艺,这些技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如整个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较大,基建费用高,管理维护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运行费用高,无法有效长久的运行。而符合农村实际状况,针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管理水平、污水水量水质特点、地形地势条件等特点的经济适用型处理工艺发展缓慢。(五)农民环境意识亟待加强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再加上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农民的环境意识普遍较低,多数农民意识不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现象极为普遍。即使在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由于农民不愿意承担运行费用,存在污水处理设施停运的现象。与此同时,“重生产生活、轻环境保护”的思想,也在很多基层干部意识中存在。一些地方只看经济增长指标,不看社会发展指标的政绩衡量标准,也造成了“只求设施有无、不求处理效果好坏”思想的蔓延,导致在处理工艺的选择上不考虑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合理的处理技术,致使处理效果不理想、环境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三、对策与建议.(一)完善政策法规建设[3]1.完善农村水环保立法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建设,增强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善农村水环境保护地方法规的立法,农村水污染防治必须进人有法可依、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应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完善水污染防治等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快农村地区的水环境地方立法,拓展水污染防治立法理念,以循环经济理念创新水污染立法,以流域控制理念构建水污染防治立法,完善水污染立法目的与原则,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特点和环保工作实际需要的地方法规体系,推动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2.制定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对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主要流域、水源的自净能力和污染临界负荷,考虑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目标等多项因素制定《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并将其纳人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3.制定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及技术目录总结现有污水技术工艺特点、工程造价、运行维护费用及处理技术的适用条件等,编制《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目录》,使农村地区在选择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有据可依,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水平,制定专项适用性标准——《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使建设投资、运行费用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建设与运行。(二)完善管理体制建设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将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尽快纳人城乡统筹的范畴。加大农村污水治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城乡环保一体化,建立以政府主导、村(居)管理机构和农民综合论文399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以有效地配置各种资源:政府相关部门向村(居)管理机构提供用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专项资金,并为村(居)管理机构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提供政策与行政支持,监督农村水环境治理效果,并根据治理效果采取奖励或处罚行动;村(^)水环境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本村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并保证治理效果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通k这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村水环境的高效管理。(三)以奖促治,强化资金保障机制[4]建立完善以各级政府财政支持为主体,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户投入,工商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其他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稳定投资渠道。加大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并从价格、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制定环保系列优惠政策,完善农村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的资金保障机制。对经济实力较差、地处敏感地区、排放标准要求较严的村庄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及财政全额补助等形式建立并有效运转污水处理设施。对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环保标准要求相对不十分严格的村庄采取以行政村自有资金为主、“以奖促治”为辅的方式,加快污水治理及资源化设施建设进程。对城乡结合部的村庄,应以建设单元式污水处理设施与铺设排水管网并重,将污水接人已有的市政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推进污水的治理及资源化。(四)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应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宜就近单独处理的特点,尽量做到无能耗、无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投人,大力发展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运行费用少、低能耗、易管理的处理技术工艺,并出台有关农村生活污水的技术标准。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确定污水处理方式,要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以分散处理为主,对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尽快扩大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向全国其他地区推广。同时,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村污水排放标准》。(五)加强宣传,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集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社会事业。加强宣传,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环境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好的典型、好的技术介绍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形成一种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受益、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促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参考文献】[1]孙佑海.途用环境法制推动农村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08(8):11—13[2]陈吕军.中国农村分散型污水处理技术与对策[C].中日合作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9:12—24[3]王军.循环经济的理论与研究方法[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335—347[4]赵华林,黄小赠,张震宇.日本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政策及对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8,(15):70_72[5]刘保森,王军,汤大伟.新农村建设中生活污水零排放战略的思考[C].青岛市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