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一.编制目的二.适用范围三.总体要求(一)建设要求(二)选址要求(三)污水收集要求(四)污水处理要求(五)污水排放要求四.处理技术选用原则(一)处理原则(二)排放原则五.处理流程六.推荐处理技术模式(排名不分先后)模式一净化沼气池模式二地埋式处理系统模式三生物滤池模式四碳系载体生物滤池技术模式五土地处理技术模式六人工湿地模式七庭院式人工湿地模式八生物浮岛模式九稳定塘模式十多种技术组合适用模式一.编制目的为有序推进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止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村容村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特编制本推荐模式,供有关部门和各级农村基层组织参考使用。二.适用范围本推荐模式各技术原则上适用于规划设施服务农村人口不大于10000人,或设计规模小于1500吨/天;且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新建、扩建和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三.总体要求(一)建设要求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应以批准的村镇规划为主要依据,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较少、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做到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经济合理,成熟可靠。(二)选址要求污水除了设施的选址应结合地形特点,管网高程和当地主导风向综合确定,一般选择位于地势相对较低和当地村民聚居区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三)污水收集要求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农村,宜采取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对于人口相对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四)污水处理要求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宜采用集中处理。(五)污水排放要求对于处理后的污水,宜利用洼地、农田等进一步净化、储存和利用,不得直接排入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水体。四.处理技术选用原则(一)处理原则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总体上应遵循“因地制宜、接管优先、分类处置、资源利用、经济适用、循序渐进”的原则。1.因地制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时应根据村镇所处区位、人口规模、聚集程度、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气候、排水特点、排放要求和经济水平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采用适宜的污水收集模式和处理技术。2.接管优先。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宜优先纳入城区、镇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3.分类处置。对人口规模较大、聚集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宜通过敷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生活污水,采用生态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就地就近收集处理农户生活污水。4.资源利用。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势、可利用的水塘及闲置地,提倡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加强生活污水削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5.经济适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6.循序渐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自然生态条件等循序渐进地建设,必要情况下考虑分期实施。如山区等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可考虑先期建设三格式化粪池等初级处理构筑物,待经济条件提高后再考虑适合当地经济条件和处理要求的后续处理构筑物。(二)排放原则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原则上宜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确定的二级标准,其中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的,出水水质宜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确定的一级B标准;尾水主要用于灌溉等农业用途的,出水水质宜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确定的标准,详见表1。各地应根据排放水域的具体功能要求,参照上述排放原则具体确定相应排放标准。表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参考指标(单位:毫克/升,pH除外)污染物指标一级(B)二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pH6~96~95.5~8.5悬浮物(SS)2030150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203080化学需氧量(COD)60100200氨氮(以N计)NH3-N8(15)*25(30)*-总氮(以N计)20--总磷(以P计)135.0*括号外的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括号内的数值为水温<12℃的控制指标。五.处理流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按照流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实际应用中可直接采用其中的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联用。(一)第一阶段格栅、沉淀池、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可作为本阶段处理单元。主要去除悬浮颗粒物和部分BOD。该阶段一般作为后续阶段的预处理单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原则上应确保有一个该阶段的处理单元。(二)第二阶段接触氧化、生物滤池、氧化塘、净化沼气池等可作为本阶段常用工艺。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质。(三)第三阶段生物脱氮除磷、人工湿地等可作为本阶段常用工艺,可进一步去除第二阶段未能降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六.推荐处理技术模式模式一净化沼气池1.适用范围该技术通常适用于冬季地下的水温能保持在5℃以上的地区,或在池上建曝光温室能够升温达到这个温度的地区。该技术适用于直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还适合处理高浓度的畜禽养殖废水和粮食加工废水。2.工艺技术简介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是一种分散处理生活污水的装置,它采用生物厌氧消化和好氧过滤相结合的办法,集生物、化学、物理处理于一体,采用“多级发酵、多种好氧过滤和多层次净化”,实现污水中多种污染物的逐级去除。图1净化沼气池工艺流程图3.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4.投资估算容积约为20-1000m3,容积造价约为400元,建设成本低。5.运行管理无运行费用。模式二地埋式处理系统1.适用范围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居民聚集度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2.工艺技术简介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UUAR)采用生活污水自流的方式,应用厌氧生物膜技术及推流原理,采用内充固定空心球状填料的地下厌氧管道式或折流式反应器装置为处理设备,利用附着于空心球状填料内外表面或悬浮的专门驯化专性厌氧或兼氧微生物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部分氮磷,从而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图2地埋式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3.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1d及常温条件下,UUAR对农村生活污水COD、BOD、SS、TN、TP、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蛔虫卵的平均去除率见下表:表2UUAR对农村生活污水各类指标去除率项目CODBODSSTNTP大肠菌群细菌总数蛔虫卵平均去除率(%)66.1-68.370.8-76.880.5-90.218.26-23.033.9-35.295.8-99.837.4-82.978.7-10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通过优化设计和调节球状填料的配比,并延长水力停留时间至2d,出水可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出现剩余厌氧污泥的积累问题。4.投资估算造价1000-1500元/m3。5.运行管理运行费用可小于0.1元/m3。模式三生物滤池1.适用范围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2.工艺技术简介图3生物滤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格栅集水井厌氧生物区好氧区沉淀区清水池出水进水定期外排污泥回流工艺流程:在污水站内污水首先经过格栅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顺畅运行,格栅渠的出水进入集水井,井内的提升泵提升污水进入2套“生物净化槽”,污水在净化槽内首先进行厌氧反应,然后自流进入好氧区进行好氧生物反应,最后进入沉淀区,沉淀区的出水自流进入清水池以利于灌溉回用,清水池设溢流口,不回用时水可以直接溢流。3.处理效果整个处理系统都设于地下,不会散发臭气,不与人直接接触。该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上基本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冬季运行期间,系统的出水值没有明显的变化。如运行得当,处理水水质良好、稳定、可回用于浇灌绿地、冲厕等。4.投资估算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的基建费用只有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的1/2或1/3。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约为0.8m2/m3污水,吨水投资约为600元/m3。5.运行管理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约0.11-0.22元/m3。模式四碳系载体生物滤池技术1.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用地比较紧张,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2.工艺技术简介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多种介质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它采用天然材料和废弃材料,制出具有自净功能的“不饱和炭”、“脱氮材料”和“除磷材料”等多种介质的填料,组成复合填料床。通过特殊的曝气系统在填料床中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交替的环境,达到硝化、反硝化和除磷的目的。图4碳系载体生物滤池技术工艺流程图3.处理效果处理生活污水后的出水可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4.投资估算建设成本1200-1600元/m3。5.运行管理运行费用为0.2-0.45元/m3。对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现场只需兼职人员管理或无需专人管理。每月进行一次小型维护,每季度进行一次中型维护,每年进行一次大维护。设备定期进行运行功能检查及维修。模式五土地处理技术1.适用范围该技术适用于土地资源较丰富,且地下水利用程度低的村庄。但该技术受作物生长季节的限制。2.工艺技术简介土地处理系统(landprocessingsystem)是利用土地及其中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同时又利用其中水分和肥分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木生长的工程设施。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一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N、P等资源加以利用。该技术对各种污染物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并可以实现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目的,因此很适合在农村地区使用。图5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图3.处理效果我国研究较多的土地处理系统有:污水快速渗透处理系统、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和“非尔脱”污水灌溉。该技术一方面可以满足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同时降低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的含量,磷的去除率为97%-99%,总氮的去除率约为82%-86%,BOD的去除率约为93%,COD的去除率约为75%-86%。4.投资估算基建投资较小。5.运行管理运转费用少、系统稳定性好、操作管理简便。模式六人工湿地1.适用范围人工湿地主要适用于可利用空地较多,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人工湿地主要受到用地的限制,在用地紧张的地区不宜推广,同时对于所选植物也有一定要求,要求所选植物具有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盛、抗病害能力强、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等。另外,在选用人工湿地时还受到污水停留时间以及季节交换与植物生长季节等方面的影响。2.工艺技术简介人工湿地是根据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由人工将砾石、砂、土壤、煤渣等材质按一定比例填入,并有选择性种植有关植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工程化的并由人工控制的沼泽地。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是污水净化的主体,具有直接吸收、固定、富集污水中营养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等作用;还具有改善环境、生产可再生资源等价值。图6人工湿地工艺图3.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对污染物中的氮、磷、有机物、金属离子等具有去除作用,能用于污水的净化。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4.投资估算占地面积为4-6m2/m3·d,砌体结构造价约1800-1900元/m3,土工膜结构造价为1200-1300元/m3。5.运行管理运行费用小于0.1元/m3。模式七庭院式人工湿地1.适用范围有可利用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