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管理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98年4月29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8)《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9月28日,环境保护部;(9)《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02年1月20日;(10)《关于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0]113号,2010年9月28日;(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1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3)《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标准》(DBJ/T13-8832010)(14)《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范》(CJJ60-94)环境风险识别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1)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2、风险识别资料收集和准备A、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B、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C、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环境风险因素分析(1)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工业废水含量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及污泥中可能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可吸附性有机卤素(AOX)、阴离子合成洗涤剂(LAS)、多环芳烃(PAH)、多氯联苯(PCB)等。(2)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未经处理的污泥中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在污泥的应用中,它们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污染土壤、空气、,并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和食物链危及人畜健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植物病害的传播。(3)臭气污水、污泥处理处置很多环节教会有较强的臭气产生,污水处理厂内产生臭气的主要设施有格栅井、进水泵房、生物反应池、污泥浓缩脱水机房、污泥调节池、污泥消化、污泥干化等设施,污泥填埋、污泥土地利用等厂外处置环节也会有臭气产生。在污泥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在臭味散发到大气中。(4)噪声污水、污泥处理与处置工程的噪声来源于设备中传动机械工作时发出的噪声,如各类污水泵、污泥泵、表曝机、鼓风机、空气压缩机等的噪声,设备故障时产生的噪声、以及厂区内外来自车辆等的噪声。环境风险管理措施(1)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应加强源头控制和源头减量。监督工业废水按规定在企业内进行预处理,去除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的标准。污泥土地利用尤其应密切注意污泥中的重金属含量,要根据农用土壤背景值,严格确定污泥的施用量和施用期限。(2)苍蝇等小昆虫、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控制首先,应加强污水处理过程的控制、污泥的稳定化、无害化处理,使得尾水和污泥中的粪大肠菌群数等指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等标准;其次,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以及减少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需建立一系列的操作规范和制度,如在污泥与公众可能接触的场合需设置警示标志等。(3)臭味对环境的影响及缓解措施一般来说,污泥在堆置数天后将散发出持久的恶臭,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控制臭味最好的办法是对产生臭味的构筑物或场所进行封闭,之后根据一些除臭办法进行臭味的去除,特别是要改善工人作业的区域臭味散发。(4)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及缓解措施工程中选用的机械设备,需考虑按规定标准采用低噪声高效率设备,这些设备大部分安装在封闭的厂房内,大功率设备采用隔音罩,在生产区和管理区之间采用绿化隔离,种植一些吸附性强的树木,最大限度减低厂界噪音的影响。(5)视觉与景观影响及缓解措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能对周围环境带来视觉方面的一定影响,这需要有优美的建筑设计和园林美化来克服。其中,绿化对减轻视觉与景观影响、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具有重要作用,是改善卫生环境、美化厂容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绿化能改善景观、调节人的情绪,从而减少人为的安全事故。此外,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污泥对地下水源的污染,千方百计隔断污泥渗入地下水源的途径。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管理的适用范围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管理机构应启动应急处置管理,包括:(1)水质异常时;(2)活性污泥系统异常时;(3)突发停电时;(4)处理处置设施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不能正常运行时(5)污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出现污泥暴露、洒落或滴漏等问题时;(6)污泥泥质达不到排放标准,出现污泥无消纳出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