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2010-2020)1前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渔农村现代化是江泽民同志对沿海发达地区提出的殷切希望,村庄的合理规划和建设是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渔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于村庄规划滞后,建设无序,造成村庄布局建设中存在着小、散、多等现象,既浪费了土地等有限的资源,又制约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成为浙江省农业渔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瓶颈”。2003年6月5日,在抗击“非典”疫情的特殊时期,浙江省省委、省政府在杭州召开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地结合实际,统筹城乡,加快村庄改造,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一项全省统一行动、时间跨度大、总体要求高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正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这是一项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工程,惠及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庄规模与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部分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管理成本偏高、发展潜力不大的现状已严重制约了渔农村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适时地进行村庄规模调整和村庄综合整治是加快渔农村发展的必要手段,村庄整治的前提是要搞好村庄布点规划。特别是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如果没有科学的村庄布点规划作指导,就很可能造成“二次拆迁”,带来极大的浪费。岱山县建设局于2004年委托宁波大学城市与环境研究所编制了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并报省建设厅备案,之后,岱山县对部分社区进行了规模调整,同时开展了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原有村庄布点规划已经不适应岱山县村庄调整的要求,为更好地指导今后村庄发展和建设工作,岱山县建设局决定对原村庄布局规划进行修编。根据县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思路,结合村庄发展条件,制定了本次村庄布局规划。本次规划编制时间较为仓促,期间得到了岱山县建设局以及各乡镇的大力支持,使规划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项目组二O一O年五月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2010-2020)2一、概况(一)地理位置岱山县地处浙江省北部沿海舟山群岛中部,长江、钱塘江口外南端,杭州湾外缘,背靠沪、杭、甬大中城市,介于北纬30°07′--30°38′、东经121°31′--123°17′之间,是我国12个海岛县之一,东连大平洋、东南与普陀区海域交界,西南与定海区隔海相望,西与平湖市、慈溪市海域交界,北与嵊泗县海域相连。(二)行政区划岱山是个陆地小县、海洋大县,全县总面积524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326.5平方公里(其中潮间带滩涂5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916平方公里。岱山本岛面积最大,为119.5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4.35平方公里),是舟山群岛的第二大岛;其次为衢山岛,面积73.6平方公里(其中滩涂面积13.78平方公里)。全县岛屿呈西南-东北走向,以岱山岛为中心,诸岛屿呈“X”型分布。东西长约169.6公里,南北宽约57公里。全县有岱山、衢山、大小长涂山、秀山、大渔山等404个岛屿,住人岛屿16个(其中驻乡镇政府岛屿3个)。岱山县下辖高亭、东沙、岱东、岱西、长涂、衢山6镇和秀山乡,39个渔农村新型社区,10个城镇社区,86个行政村。县政府所在地为岱山本岛高亭镇。(三)发展区位岱山地处长江口南端,扼我国南北海上交通之要冲,是长三角对外开放的海上门户和主干通道。国际航线紧挨衢山岛而过,可经太平洋接轨世界各地。正在建设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除陆地部分建筑在嵊泗洋山外,其余的航道、锚地等全部在岱山县境(占地60平方公里,其中,全部外轮锚地为15平方公里),可以说,岱山与嵊泗一样,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经济概况2009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02.0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52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1元,其中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791元,位于浙江省前列。岱山县是国内10个海洋渔业重点县之一,也是全省最大的盐业县,二产已形成了以船舶制造、水产加工、玩具制造、电机制造、汽车配件为主的产业群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土地、资金、人才、水资源等要素制约矛盾较为突出,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脆弱,综合竞争实力还不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海洋环境资源保护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岱山村庄建设岱山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工作,仅2009年,县财政用于“三渔”“三农”资金达6.8亿元,比2008年增加了36.8%。渔农村建设围绕打造“四个岱山”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全面创建小康社区为主线,扎实的推进以下工作:优化渔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渔农业;深入实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渔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培训渔农村富余劳动力4937人;全面实施“低收入渔农户奔小康”工程,促进渔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优化美化渔农村环境,2009年投入村庄整治资金达4254万元,受益村庄28个;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2010-2020)3着力培育综合示范点,深入开展小康社区创建,启动最后一批社区的小康社区创建工作;加强民主法制和文化建设,促进渔农村和谐稳定,创建村级社区服务中心25个;根据《岱山县域总体规划》预测,岱山县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5%,到2020年将达到77%。对照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规律,岱山县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乡加速融合的城乡一体化新阶段。尽管目前岱山县城市化水平已经较高,但城乡差别较大,城乡壁垒尚未清除,城市化进程中还存在着影响城乡关系发展的种种障碍。要想缩小差别、清除阻碍、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城乡共同进步与繁荣,在战略选择上应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加快中心城区内城中村、园中村改造,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城市化趋势的战略举措,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通过城中村改造,可以实现“渔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目标,把郊区渔农村融入城市的发展之中,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集镇镇区和产业园区的建设。积极实施“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建设全面小康新渔农村,当前的重点是加强硬件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对城中村以外的村,重点要以“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县域渔农村环境整治和村庄改造。不断深化渔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深化征地、户籍、就业、社保等城乡配套改革,消除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形成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居民地位平等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当前重点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渔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行政村撤并工作。切实加强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三、总则(一)目标1.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快岱山县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同时,加强城市产业区内的城镇发展,并以此带动村庄发展,创造良好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形成结构明确、职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县域村镇体系。2.具体目标为县域内各类村庄的发展和建设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优化村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通过改善居住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引导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步城市化,建设新型城乡社区,促进新渔农村建设。(1)村庄建设目标:改善农业生产,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保护自然环境,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活舒适,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渔农村。以村庄整治和建设为突破口,逐步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体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渔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渔农村辐射,形成城市与渔农村相互促进、农业与工业整体联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格局。(2)人口发展目标:综合分析岱山发展优势、建设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等因素,科学预测村庄人口规模,合理引导人口集聚,促进城镇化进程。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2010-2020)4(3)建设用地指标选择与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严格按照《村镇规划标准》中的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建设用地指标选择,严格控制村庄人均建设用地,合理利用,节约土地资源。(二)规划原则1.必须把全县作为一个整体,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大整合,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着眼于中心城区、镇、中心村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正确处理大环境与小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谋划整个岱山县及周边的一体化功能布局,整体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3.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城中村进行拆迁、改造,整合建设成为城市新社区;对城外村进行整治改造,建成渔农村新社区;对小岛村逐步创造条件搬迁至大岛。在具体推进中,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重点突破,分批推进。4.保障各方面参与决策的权利,使决策有坚实基础和充分依据,从而减少矛盾,顺利推动各方面工作的进行。5.保证充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变通性,使决策能够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要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目标。6.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兼顾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实现岱山县城乡稳定、持续的发展。(三)规划依据1.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1998.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1994.8《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4.199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庄与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5.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6.1989.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198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8.《岱山县域村庄布点规划(2004-2020)》9.《岱山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10.浙建村(2003)57号《关于做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11.“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四)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对象是岱山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的86个行政村,具体范围泛包括县域体规划中划定的中心城区及各建制镇城市规划区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当中确定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所有区域。(五)规划期限近期:2010-2015年;岱山县村庄布点规划(2010-2020)5远期:2015-2020年。四、村庄布局和发展条件分析(一)存在主要问题虽然岱山县这几年的村庄整治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开展村庄整治的面不广、力度不大,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对照快速推进的城市建设和迅速变化的城市面貌,渔农村的村庄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显得明显滞后,城乡差距依然呈扩大趋势,离“全面小康”的差距还很大。主要问题表现为:1.集镇规模小,集聚吸引力低岱山县目前集镇发展水平较低,除了中心城市以及衢山镇镇区外,其他乡镇集镇建设仍然处于渔农村村落状态。本岛的岱西、东沙以及岱东镇由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近,其发展明显受到中心城区的制约,目前上尚无法形成人口集聚效应。长涂、秀山等乡镇由于地域人口规模较小,同时受到产业因素的影响,人口集聚难度较大,无法带动集镇建设。2.用地布局松散,用地粗放,人均用地规模大县域规划范围内有86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又有若干个自然村,每个村的居住点又多点分布,村庄布局分散,不仅影响了渔农村的景观,而且也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建设的规模性。问题更为突出的是,现状渔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达129平方米。由于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占地,并有房屋空置现象存在,造成村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3.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岱山县的海岛特征和多山的地形特点造成了村庄发展机遇的差异性,地势相对平坦、发展空间较大、交通区位较好的村庄在城镇化进程中首先得到发展,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地处小岛、山地丘陵区的村庄则处于发展的劣势,海岛与外界的联系受海洋阻隔、交通不便等因素,造成社会设施、基础设施不齐全,生活环境质量较差。4.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文明素质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2009年岱山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浙江省第八位,农民物质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现代城市文明的熏陶和传统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不快,与整个社会不断进步、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总体趋势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