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学习操作细则1、小组划分。每4人一个小组,8人一个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两个小组。分组采用就近原则,前后两对同位即可成为一个小组。如果有条件,最好按学习等级划分。2、任务分配。每次小组合作上台展示前,根据教师要进行任务分配。为了使大家全面预习,更充分地学习,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每位同学都是预习第二天要展示的全部内容。第二天上课时,一般采用抽签方式,由教师将总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尽量平均地分配到各小组,由小组成员协作完成。3、角色分工。课堂展示前,每小组的四位成员要商量确定每人担当的角色,派出本组的最优阵容。教师规定四角色要完成的任务是:一人分析讲解;一人点出本题用到的知识点及本题的关键点;一人说注意事项,进行友情提示;最后一人对本题进行总结、拓展、提升。4、穿插提问。课堂展示时,各小组轮流进行,展示本组任务时,各成员的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果其他小组展示时,做观众的那些学生就不能保证人人有收获,有的学生根本就听不进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经过思考及反复实践,做了这样的改进: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抢答方式提问“演员”,可随时插话,当然也要注意倾听,否则保证不了提问质量;另一方面,“演员”也可即兴设问考“观众”,这种双向的穿插提问都可依据参与人的层次计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每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大家每一分钟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5、分数评价。依据教育规律,学困生、中等生与优生之间存在知识、能力、自信心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一件事所付出的努力是截然不同的,为此,我们应承认差异,更要尊重差异,要鼓励暂时落后的孩子不断进步。本着这一原则,设计了一个各层次对应分数的预案,确定为:A层2分;B层3分;C层5分;比如说C层同学,他(她)在课堂上参与的每一项活动若成功的话都以5分记分。6、学习程序。不管上何种类型的课,基本采用“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复习”的学习程序。每节课下课前5~10分钟,教师2引领大家预习下节课主要内容,布置任务(即下节课展示的所有题目),进行预热,为学生课后的自我加热进行铺垫。7、课下合作。小组合作的最大优势是小组成员间的课下合作。因为有许多问题,学生是不需要通过问老师解决的,采用“兵教兵”策略最为恰当。为使这种“兵教兵”策略更有针对性,教师建议小组内6名成员互相结对子,实行组内帮扶。其中,A层与C层一对,B层与B层一对,这样责任比较明确,学生离开老师照样可以进行帮扶学习。8、层次检测。学生之间展开的竞争,应该是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公平竞争。我们承认差异,更要尊重差异。为此在作业要求及小测试中,我会兼顾到这种差异。比如说,C层学生的作业,被教师划定“很好”等级的,可能在A层学生这里只是“较好”,因为完成好同样的任务,C层学生要比A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五、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老师要不断监控小组活动,做观察记录,及时对小组活动进行反馈,针对学生争持不下或思维受阻不能深入时,老师必须介入,及时点拨,排除思维障碍。(2)小组活动中,老师要告诉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老师可以把要注意的问题编成口诀贴在教室前面,让学生牢记。如:“小组讨论声音小;开口之前要想好;别人发言认真听;意见不同我不吵;他人不会我帮助;为组争光集体好;无论对错要谦虚;团结互助向前跑。”(3)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就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保证者和组织者,因此要求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提出合作要求,培养合作技能。(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合作情况,发现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学习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