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语文组《论语》是一本什么书?《论语》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篡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书·艺文志》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语录门人再传弟子大学中庸孟子一、孔子其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七十三。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像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孔子的历史贡献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2、兴办私学“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尊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公元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祀孔子,开帝王祭祀孔子之先例。公元153年设官守庙,掌领礼器。公元541年始塑孔子像,旁立十子。隋、唐时多次扩建重修。公元1105年(北宋徽宗崇宁四年)颁孔子像冠服制度用王者,冕十二旒,衮服九章。公元1021年扩建孔庙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凡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十六间。公元1499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公元1725年重建大成殿等建筑。孔庙现占地140000多平方米。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有金、元、明、清时期建筑104座466间,碑刻1172通,古树1250株。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空间和平面布局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为中轴,院分九进,建筑东西对称排列。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宋代始设官署袭封视事厅,前有客馆、客位,后有双桂堂等建筑,官署住宅合一格局初步形成。金代扩建双桂堂为袭封宅。公元1377年勅建袭封衍圣公府。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至现存规模。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米,有楼、房、厅、堂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东学,西路称西学。孔府大门孔府大门,明代建筑。三间,灰瓦悬山顶,五檩三柱分心式木架。每间辟一门,黑漆红牙,狻猊铺首,菊花阀阅。明间上悬圣府竖匾,为明代严嵩书。左右柱上悬挂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为清代著名学者纪昀书,其中富字上无点,章字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富贵无头,文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壁、明代石狮和上马石。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内心的坦然与淡定是可以让他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的。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缺憾。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矣。”【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3)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4)事:从事,照着去做。【译文】颜渊问什么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这就是仁。有一天你这样做到了克己复礼,天下都会赞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资质愚钝,也要愿意照这些话去做。”“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里强调的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人的道德自觉,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在《论语》中,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远吗?我想达到仁的境界,它就来了。”启发:在本章孔子指出,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实现“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我欲仁,斯仁至矣。”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曰:“有一句话可以拿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启发:本章从实践上说明,“仁”是基础,“忠恕”是仁的引申和表现。“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凡事多为他人想一下,留一步给他人走,这样大家才能共同发展。子贡曰:“如有博施(1)于民而能济众(2),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注释】(1)施:旧读shì,动词。(2)众:指众人。(3)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4)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5)夫:句首发语词。(6)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够给人民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了吗?”孔子说:“这何止是仁,必定是圣德了!尧、舜还担忧达不到这种境界呢!仁就是,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要想自己事事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凡事能拿自身作比方,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孔子所说的“仁之方”指什么?(如何爱人呢?如何实现仁的?)孔子提出两个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人而立人,急欲达人而达人”,其实就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思想。这两种说法的区别在哪里?本质是相通的。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从否定方面说,就是要求人们不要做什么;“己欲立人而立人,急欲达人而达人”,从肯定方面说,就是要求人们要做什么。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释】(1)道:一为“引导。(2)齐:整齐、约束。(3)免:避免、躲避。(4)耻:羞耻之心。(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评析】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译文】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评析】都是谈的如何从政为官的问题。他借回答问题,指出各级统治者身居官位,就要勤政爱民,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执行君主之令要切实努力,这样才能做一个好官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2)鲜:少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评析】之前孔子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09福建高考)8.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环境对人的道德修养有重要的影响,要谨慎选择。理想的居处应当是仁德之所。B.近朱者赤,择“仁”而处,受到仁德者的熏陶,对自己仁德的养成很有助益。C.选择与仁德为邻,体现了一个人的智慧,如不这样,别人怎么知道你的仁呢?D.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会有志趣相同的人来亲近他。(1)C(2)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意思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请结合上面有关“择处”的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答:(2)答案示例:“择友”如“择处”,都是选择有益于仁德养成的外部环境。与修养高于自己的人交友,以友辅仁,见贤思齐,可以取友之长补己之短。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贫富、地域)区别。”“有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