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记一、填空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它比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早面世一千八九百年。2.《学记》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3.《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4.《学记》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5.《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6.《学记》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7.《学记》提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长善救失)。二、选择题1.《学记》中说:“不凌节而施”。()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启发性B.因材施教C.循序渐进D.巩固性2.“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教育思想。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启发式教学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辩证统一4.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6.“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映的师生关系是()。A.尊师爱生B.民主平等C.教学相长D.辩证统一2三、判断题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与《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的是同一个教学原则。()四、简答题:1.《学记》总结了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了哪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否则,待到不良行为发生后再去纠正,则“扞格而不胜”,即遭遇抵触而难有成效;“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孙”是指循序,“不凌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杂施而不孙”,学生将苦不堪言;“摩”指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观摩一定要是正面示范,否则,效果恰得其反。从正反两面的对照分析,大大了加强论证的力度。2.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提出了哪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3.《学记》倡导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思想。一方面,《学记》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认为“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又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就是君主对自己的教师也不能按一般臣下对待,即“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以示尊师之礼。另一方面,《学记》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反复强调“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等教师应具备的条件。4.如何理解“藏息相辅”原则?“藏息相辅”原则,也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学记》指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最后达到虽离开师友而信仰不移的目的。这一经验也是十分可贵的。《学记》还认为,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3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5.《学记》概括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哪四种缺点及形成原因?“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或贪多务得,或片面狭窄;或把学习看得很容易而浮皮潦草,或把学习看得很难而止步不前。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措施。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如果教法得当,这些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6.《学记》中对于教师的讲解提出哪些要求?教学离不开讲解,讲得好坏,除了正确地掌握内容以外,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严密地组织教材。因此,《学记》向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约而达”。就是说教师讲课要扼要,将主要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不要罗嗦,更不要含糊不清,做到简洁透彻、少而精。第二,“微而臧”。教师讲解要有重点,既要扼要,又要精辟;既要把教材的精华讲出来,又不要平铺直叙,平均使用力量。要做到“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吕氏春秋》)第三,“罕譬而喻”。意思是举例不在多,却很能说明问题。教学少不了举例,“举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要是例子典型,有代表性,用得恰到好处,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开导阻塞,启发思维。“例不在多而在精”。“例子多了,就会喧宾夺主,淹没论点,学生只注意事例,不注意理论了”,就不能起到“喻”的作用。有的教师只管抽象说教,不“举事以类义”;有的教师举例不当,事例不能说明问题;有的教师用例太多,淹没了论点;有的教师举例过滥,使人眼花缭乱。……这种种不良作法,都可以从“罕譬而喻”中获得有益的启示。7.《学记》指出来当时教学的哪五大弊端?一曰“呻其占毕”。教师只顾朗读课文,不求学生理解其意义。二曰“多其讯言”。教师一味注入灌输,不考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曰“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就是教学只顾赶进度,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和消化理解。四曰“使人不由其诚”。教学不从学生的志趣出发,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五曰“教人不尽其材”。教师没有因材施教,就不能发展学生各人的才能,埋没人才。8.《学记》指出教师应具备的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全社会都应尊重教师:三王四代唯其师,这就必然对教师应具备的素质4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为长、为君的素质。《学记》说: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具体谈到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只靠事先备好的课,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善于启发教学,《学记》说: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既了解所传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又洞悉学生资质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精微而稳妥,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材料分析:1.《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在告诉做教师的人,要善于引导、鼓励、启发学生。请你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谈谈如何做到尊重学生?2.《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既是教学工作的规律之一,也是教师对待教学劳动应有的道德态度。请您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教学相长的体会。3.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中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成,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阅读上述材料,请你谈谈高校教师文明语言谈吐的重要意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