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道德的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章儿童道德的发展一切的道德都是一个包括有许多规则的系统,而一切道德的实质就在于个人学会去遵守这些规则。——皮亚杰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使儿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能遵守社会规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道德规范包括两个方面:禁止做社会规定不允许做的事;去做社会规定应该做的事。Outline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回答(北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一、道德认知的发展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的形成。皮亚杰的理论柯尔伯格的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判断的发展1932《儿童道德的判断》(一)皮亚杰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研究被试:20名4~12、13岁研究方法:临床研究法(谈话法)研究结果:规则的理解规则的执行规则理解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规则还不是有遵守义务的运动规则第二阶段:以片面的尊重为基础的强制性的规则第三阶段:规则成为彼此同意的合理的规则5岁男孩谈话的记录问:你是怎么懂得这些规则的?答:当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哥哥指点给我的。是我的爸爸指点给我哥哥的。问:你的爸爸是怎么懂得的(规则)?答:我爸爸是自己懂得的。没有人告诉他。问:告诉我,是你的爸爸先出生还是你的爷爷先出生?答:我的爸爸是在我的爷爷之前出生的。问:谁发明了玩弹子的游戏?答:是我爸爸。规则执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单纯的个人运动规则阶段第二阶段:以自我为中心向大龄儿童模仿的阶段第三阶段:初期协作阶段第四阶段:规则确定化阶段儿童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展研究方法:对偶故事研究结果:效果论动机论对偶故事法A、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里,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十五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到托盘,结果15只杯子撞碎了。B、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柜里拿出一些果酱,但是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他试图取果酱时,碰到了一只杯子,结果杯子掉下来打碎了。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他拿着他父亲的钢笔玩。后来,他把桌布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B、一次,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就可以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了的瓶子时,他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块墨水渍。请判断故事中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更坏些?为什么?7岁女孩的谈话记录:问:哪一个坏些?答:弄一大块墨水污点在桌布上的那个孩子。问:为什么?答:因为污点大。问:为什么他弄脏了一大块?答:因为要帮助别人。问:为什么另外一个孩子弄脏了一小块?答:因为他常常摸摸东西,他弄脏了一小块。问:那么他们两个人谁坏些?答:弄脏了一大块的那个孩子。过失判断年幼儿童根据客观责任作判断,随年龄增长而减少。根据主观责任判断出现稍迟,随年龄增长而递增。两种道德判断在儿童身上有一个重叠阶段,主观责任的判断逐渐取代客观责任判断而居于支配地位——道德法则的内化阶段。儿童关于公正观念的研究——三个关键时期年龄特征7岁服从10岁平等13岁公正(二)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1.5-7岁)集中于自我时期(1.5-2岁)集中于客体永久性时期(2-7岁)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岁)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评定行为是非时抱极端的态度;判断行为的好坏根据结果而非主观动机;把惩罚看成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9-11岁以后)认为规则和法则是经过协商制定的,可以怀疑和改变;根据结果和行为动机判断行为;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较高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较现实地判断他人;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惩罚较温和、贴切,带有补偿性,帮助错误者认识和改正。(三)道德判断转化的因素同伴交往促进认知发展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皮氏的共同点:1、道德发展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2、肯定道德判断要以一般的认知发展为基础;3、强调社会相互作用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两难故事法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本城药剂师最新发明的新药—镭能救她的病。这个药的成本约400美元,但是药剂师要价是成本的10倍。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多方求援,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因此走投无路,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为妻子偷走了药。海因茨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什么?为什么?研究方法:两难推理故事研究结果: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水平I-前习俗水平阶段1:法律道德阶段2:个人主义、工具性目的和交换水平II-习俗水平阶段3:个人之间的相互期待、相互关系和一致阶段4:社会体系和良心水平III-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柯氏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的推移与道德教育认知冲突法角色扮演二、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observinglearning)或替代学习(vicariouslearning)(一)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PBEPB代表主体因素与行为之间双向的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主体的信念、期望、意向、自我概念等认知因素支配引导其行为;行为及其结果通过向行为主体提供反馈,影响并决定思维的内容与形式以及行为主体的情绪反应。EP代表环境因素与主体因素之间的双向作用。主体的信念、期待、情绪反应习惯、认知能力等的发展与变化是榜样示范、社会劝导等社会影响力的结果。主体以其生理的、心理的以及社会的主体特征影响其社会环境。BE代表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决定关系。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中介,是人用以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人的需要的手段。行为也受环境的制约,采取与环境相应的行为,否则行为将会无效。(二)观察学习或替代学习内涵: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对示范反应作出实际的外显操作(Bandura,1965)。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观察者将其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知觉活动、认知加工等关注于示范事件的过程,是示范事件影响观察者从而产生观察学习的起点。保持过程:观察者将其在观察活动中获得的有关示范行为的信息以符号表征的方式储存于记忆之中以备后用的过程。产出过程:观察者对示范行为的表现过程,即观察者将在注意过程与保持过程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示范行为的内部符号表征转换成外显行为的过程。动机过程:观察者在特定的情境条件下由于某种诱因的作用而表现示范行为的过程。直接诱因替代诱因自我生成诱因强化——三种水平直接强化:个体以其直接体验到的结果为基础来调节其行为的过程。替代强化:观察学习中,个体以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为基础来控制和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个体在对自我行为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主体自我感受,其或加强或减弱个体的行为表现。攻击性行为的形成班杜拉的“玩偶实验”录象内容自由游戏鼓励后第1组儿童没有被评价第2组儿童被成人批评第3组儿童被成人表扬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对他人、社会有利的社会行为。如助人、分享、合作、谦让等。社会学习理论者的典型实验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