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重点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1、什么是环境管理,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管理是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的基本职能。它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2、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目的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基于这种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改变思想观念,必须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规划与管理,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地、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这就是环境规划和管理的根本目的。4、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依据上述目的,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方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5、简述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和手段。研究管理对象,也就是研究“管什么”的问题。可以从“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两个方面展开环境规划与管理对象的研究。1、对于环境规划和管理,其研究对象也应包括人、物、资金、信息和时空五个方面:(1)人是第一个主要对象(2)物也是重要研究对象(3)资金是系统赖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规划与管理的研究对象(4)信息是系统的“神经”,信息也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对象(5)时空条件亦是重要的研究对象2.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三个方面(1)个人(2)企业(3)政府第二章1、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32字”方针。2、我国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大政方针。一是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是一项基本国策,从而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制定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即同步发展方针。三是确定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3、环境法律责任的分类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4、八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一)“三同时”制度。(二)排污收费制度。(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四)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六)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七)污染集中控制制度。(八)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5、环境标准的定义及分类定义: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标准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分类:1、环境质量标准。2、污染物排放标准。3、环境基础标准。4、环境方法标准。5、其他标准。第四章末考形式:计算题8、环境审计的定义和类型(第五章)定义:环境审计是对特定项目的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组织机构、管理、生产机环境保护设施运转与排污等情况进行系统的、文字记录的定期的、客观的评定。类型:按范围可分为地区(城市)级的环境审计及工厂、工艺、特定污染物等的环境审计;按审计的目标可分为提高环境管理效率、有效控制污染、提高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事故等环境审计;按审计的目的可分为审查环境执法、废物减量化、实施清洁生产等换进审计。第三章1、三种生产的概念、基本参量和四种界面❶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繁衍、生育),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该过程消费物质生产产出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所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质生产环节。物质生产: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并接受人的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其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该过程生产生活资料以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环境生产:指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❷人口生产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物质生产基本参量是:资源利用率、产品流向比和社会生产力。环境生产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❸三种生产的四种界面分别是什么?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不言而喻,这些界面上的具体内容很多,将因实际问题的不同而不同。2、环境容量的含义: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3、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概念: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既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环境承载力是描述环境状态的重要参量之一,即某一时刻环境状态不仅与其自身的运动状态有关,还与人类作用有关。它也反映了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是研究环境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4、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从环境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联系角度,可以将环境承载力指标分为三部分:(1)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开发利用程度;(2)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共设施水平和人口密度;(3)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状况和污染物净化能力等。第五章1、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定和实施创造条件。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和环境管理现状调查。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和遥感的方法。2、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内容:自然环境评价、社会经济评价、环境质量评价和污染源评价;方法:自然环境评价方法、社会经济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污染源评价方法。3、环境目标的类型环境目标分类如下:层次管理:宏观目标和详细目标内容: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目的:环境污染控制目标、生态保护目标和环境管理目标时间: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空间范围:包括国家、省区、县市各级环境目标,对特定的森林、草原、流域、海域和山区也可规定其相应目标。4、环境统计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概念: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范围:包括自然资源统计、生态破坏与建设统计、区域环境质量统计、区域环境污染与防治统计、环境管理统计和环境保护系统的自身建设统计。5、环境统计的调查方法(1)定期普查(2)抽样调查(3)科学估算(4)专项调查6、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1)大量观察法(2)综合分析法(3)归纳推断法7、P96~979、环境审计的内容1、符合性审计;2、环境保护管理系统审计;3、过度审计;4、关于有害物质的处理、存放及清理的审计;5、污染预防审计;6、环境效益审计;7、产品审计。第六章1、规划的编制(1)接受任务与组织规划编制;(2)完成规划文本的编制2、环境目标的分类1、环境目标的层次:环境目标可分别为总目标、单项目标、环境指标三个层次;2、环境目标的类型(1)按规划内容分:○1环境质量目标,○2环境建设目标,○3污染控制目标,○,4环境管理目标;(2)从时间上划分;(3)从空间上划分。3、环境预测的定义、主要依据和内容定义:环境预测过程是在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和科学试验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的科学分析,指出影响未来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寻求改善环境并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途径。主要依据:○1规划区环境质量评价是环境预测的基础工作和依据;○2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张目标;○3城镇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及能源、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行业发张规划。内容:1、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预测;2、污染产生于排放量预测;3、环境质量预测;4、生态环境预测;5、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预测。4、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方案:1、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原则:○1因地制宜,紧扣目标○2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3遵循国家或地区有关政策法规2、环境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2分析预测的结果;○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各项分目标;○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优化:为了实现环境目标的要求,可以在有关因素约束条件下提出各种初始方案;各种方案又是各种措施的组合,往往多大几个、十几个,因而需要选用恰当方法进行优化。方法包括:数学优化方法、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线性规划方法、非线性规划方法和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进行项目方案的优化选择。5、环境规划的实施应具备的条件(1)将环境规划纳入国名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2)环境规划的分解:1、编制年度计划;2、环境规划目标的空间分解;3、行业或企业污染治理任务的分解;3、依靠科技进步。第七章1、流域水环境规划的内容○1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各种标准,提出水体功能区划和水质控制指标;○2确定水质超标河段和主要污染物;○3确定各河段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容量;○4确定各排污口的允许排污量;○5预测污染治理费用,提出最佳规划方案。2、水环境功能分区应遵循的原则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优质水优用及低质水低用;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合理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与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实用可行,便于管理等。3、水环境容量分类1、氨水环境目标分类:○1自然水环境容量○2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1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2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3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4、水环境容量的设计条件设计条件的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排污条件、目标条件和约束条件等。时期、时段和保证率是建立这些条件必不可少的三要素。具体内容归纳如下:(1)设计自然条件:主要包括设计水量、水温、流速和上游设计断面及水质浓度、横向混合系数和纵向混合系数;(2)设计排污条件:包括设计排污流量、浓度、排放地点、排放方式和排放强度等;(3)设计目标条件:主要包括设计污染控制因子、控制区段与段面和水质标准及达标率;(4)设计约束条件:包括与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及控制方案有关的约束性因素,如经济投资约束条件、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约束条件等。5、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途径一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6、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1、清洁生产工艺2、浓度控制3、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目标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4、污水处理7、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容量1、人工复氧2、污水调节3、河水流量控制8、水污染控制单元定义与划分定义:水污染控制单元是指源与水域组成的可操作实体。水域按不同使用功能划分,源为排入相应收纳水域的所有污染源的集合。9、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是根据水域使用功能的要求,同时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和污染源分布特点等。划分的原则为:○1每个单元有单独进行评价、实施不同控制路线的可能;○2针对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保护目标,同一地区可以有多种控制单元划分方案,以适应解决不同环境问题的需要,即对于不同的控制目标,能够有不同的控制单元与之对应;○3在每个控制单元内,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