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的区别【摘要】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关键词】地震;地震预报;预警1.地震预报的历史沿革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构造环境有关。同时,地震不是孤立发生的,它只是整个构造活动过程中的一个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前,还会发生其他事件。如果能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报地震。另外,地震的发生又带有随机性,在不断积累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在何时、何处发生破裂,决定于局部构造中的薄弱点及其性质,而对这些薄弱点的分布和性质常常不能清楚了解,此外,地震还可能受一些未知因素的影响。因此,预报地震有时就归结为估计地震发生的概率问题。根据以上这些考虑,地震预报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类:地震地质、地震统计和地震前兆。以上3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独立地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实际采取的是综合的办法,把3种不同思路所得放在一起对比参照,力求对未来的地震活动做出估计。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具有不可入性。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对地表的观测来推测以及用地震学方法计算得到;第二,地震孕育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育过程;第三,地震发生是小概率事件。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要获得用于科学研究的大量信息,在有生之年非常困难。就现在来说,科研人员所做出的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主要是经验性的。美国曾经遭遇了一次地震预报滑铁卢事件。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地震预报研究,起初信心十足。他们注意到,在加州帕克菲尔德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大约平均每隔22年就会发生一次5~6级地震。于是,根据上一次地震发生在196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在1985年发布预报,预报帕克菲尔德地区在1988年到1992年将会再次发生6级左右的地震。然而,预期的地震在预定时间内始终没有发生,一直拖到了2004年才姗姗来迟。而且,在断层附近密集的仪表网络系统中,科学家也始终没有找到这次地震的可确信前兆。尽管地震预报具有复杂性,但经过广大地震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地震预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中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实例。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了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报、可以预防的。2.地震预警的发展现状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的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突发性大震已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当地震发生后,其能量会以两种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纵波,速度快但破坏能力小;另一种是横波,其传播速度较慢,但破坏力巨大,是造成灾难的最主要原因。纵波传播速度约为6km/s,横波则大约为3.3km/s,根据震源位置的不同,横波会延后一定时间到达地表。地震探测仪器在检测到纵波后会立即传给计算机,再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置后,地震预警系统将抢先在横波到达城市前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甚至可能赶在纵波到达城市之前发出。考虑到城市离震中位置的差异,预警时间通常在几秒到十几秒之间不等,因此,这种预警又被称为“10秒预警”。地震预警更像是一场和地震波的横波“赛跑”,在地震的横波尚未到达时,提醒人们做好防护准备。在地震预警系统争取来的这段时间内,人们可以通过停止高速列车、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供的应急时间存在上限。美国一项针对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表明,系统对于不到一半的地震,能够提供10s以上的预警时间;对于绝大多数地震,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s。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了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在此次地震中,在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这次地震仅造成7人死亡、200多人受伤。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数百万日本人在地震波到达前大约1min得知了地震的消息,有效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在美国,地震预警系统也已在加利福尼亚州投入使用,加州南部著名度假旅游胜地棕榈泉附近,预计有120个地点都安装了这种预警系统,其目的就是监测地震以留给人们得以躲避和逃离的机会,使消防队员有时间将救火设施移出房外。该系统可与其他设施相联,地震一旦发生,消防站大门即可自动开启,城市的水、汽阀门将自动关闭,医院的自动发电器开始运转,最主要的是,能够使学校的孩子们迅速躲避。地震预警系统由于整合度高,对地震台站密度有要求且需要长期不间断运作,其部署成本并不低廉,对当地可能有一个长期的经济压力。日本和台湾地区均为整体设防,因为那里需要防御的总面积小。美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也是针对旧金山周边区域。这些防御区域经济相对发达,高科技产业密集,人口密度大,长期预警的经济社会价值可观。中国大陆的地震带分布十分广泛,经济发展不平衡。目前地震监测网络主要集中在首都圈。中国西部地区建造地震预警系统的经济动力不足,但西部地区却是地震高发区,地震造成的灾害也更大。3.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都没有得到有效预报,使得人们对地震预报的前景产生怀疑。但地震是不是永远不能预报,在科学上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国际上对于地震预报尽管存在不同看法,但普遍承认地震长期预报还是有可行的办法的,中期预报也有成功的例子,争论的焦点是短(期)临(震)预报。但我们不能因为地震预报难度很大,就放弃这方面的努力。如果我们不做地震预报研究,也就无法真正地认识地震,也就永远预报不了地震。我们不能把抗震设防与地震预报对立起来。提高震灾防御能力既要靠抗震设防,也离不开地震预报。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人类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进一步说,房屋的抗震能力、平时自救常识的普及都会对地震的后果造成影响。同时预警系统也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另外,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科]【参考文献】[1]周波,邢佑宏.地震预报的几种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0(35).[2]杨马陵,沈繁銮,陈大庆,曾春梅.地震预测预警等级风险评估与分区分级发布方案的研究[j].灾害学.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