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变态心理学-笔记(钱铭怡)-TangDi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1.正常的界定标准是什么:最符合正常定义的人可能是那些在童年时期就学会了各种应对技巧并能在紧张状态下应用这些技巧,能完善地适应特定的内部或外部紧张事件而表现出灵活性的人。2.异常的界定标准是什么:(1)经验标准:病人主观上感到不适,有求医意愿,或者医生以自身的经验加以判别。(2)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标准:与社会规则不相协调,不能有效履行社会功能、(3)病因与症状标准:存在器质性疾病,症状如何。(4)统计标准:其心理与行为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3.重性精神病的界定标准是什么:重性精神病是相对于轻性精神病而言的。(1)重性精神病症状:幻觉、妄想、思维联想障碍、受控体验。(2)社会适应能力丧失。(3)明显人格改变:退缩、孤独、过分激进。(4)自知力缺失:自知力是一种对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感受、体验正常与否的检验能力,属内省力范畴,缺失则表明无法自我判断和检验自身是否处于病态。4.焦虑障碍4-1恐怖症:对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目前常用的分类标准吧恐怖症分为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特殊恐怖症三类。4-1-1广场恐怖症又叫场所恐怖症:不仅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和独自在家,也包括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的地方。DSM-IV诊断标准(1)对置身于某处感到焦虑,觉得难以逃脱或难堪,或感觉到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惊恐发作时找不到帮组。(2)患者设法避免这种情景或带着痛苦忍受着,或者带着焦虑心情担心惊恐发作的发生或者就此提出要有人陪伴。(3)排除社交恐怖症,特俗恐怖症或分离焦虑等引起的焦虑或恐怖性回避。4-1-2社交恐怖症也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社交恐怖恐怖症与广场恐怖症的不同在于患者的先占观念是害怕别人给予不好的评价和自己感到发窘、狼狈不堪,从而行为上表现出避开与他人的接触与交谈,而不是害怕无法离开某处。4-1-3特殊恐怖症又称单纯恐怖症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4-1-4行为主义Mowrer提出的恐怖症形成和发展的两阶段模式:①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刺激的害怕反应;②为了减少对条件性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性条件反应的行为。4-1-5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放松,确定害怕的等级,循序渐进的暴露。不同于系统脱敏法从最轻微的等级开始暴露,满灌疗法是从最令其恐惧的情境开始。优点是简单疗程短收效快,但患者难以忍耐不易接受。模方法是治疗师作为榜样去面对患者害怕的事物或情境,患者观察学习。4-2强迫症:OCD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4-2-1强迫观念是指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患者意识到其无意义性并极力摆脱但无能为力,因而十分苦恼。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怀疑、强迫联想、强迫性回忆)强迫表象(反复呈现的逼真形象多为患者难堪厌恶的内容)强迫性恐惧、强迫意向。4-2-2强迫行为又名强迫动作,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化动作,患者感觉到这样做不合理,别人也不会这样做,但却不能不做。常见的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计数、强迫整理、强迫仪式行为、强迫性迟缓。4-2-3两者共同点;症状反复持续出现,患者完全能觉察,症状非外力所致但又非我所愿,症状令自己内心焦虑痛苦,患者明知道症状表现不应该不合理不必要并想要抵抗,但难以控制和摆脱。强迫症往往伴有焦虑情绪、抑郁情绪和回避行为。4-2-4相似症状甄别:强迫性恐惧是对自己情绪的恐惧,害怕自己失去控制、会发疯作出违反社会规则甚至伤天害理的事,区别于恐怖症对特殊环境和物体的害怕。并且却别于强迫意向,强迫恐惧没有马上要行动的内在驱使。4-2-5行为主义Mowrer用来解释恐惧和回避行为获得和维持的二阶段理论通常也用来解释OCD。认知理论认为一部分人难以消除那些重复性、闯入性、消极的念头的原因有:他们常处于抑郁或焦虑状态,对品行和道德有僵化过高的标准,持有过高的责任感,认为应该极好的控制所有的想法和行为。4-2-6认知治疗对强迫症治疗的基本目标:使患者重新分配注意力恢复认知过程的平衡,建立一个合理更灵活的思维世界。常用的技术:挑战强迫性的思维、思维阻断法、挑战消极的自动式思维。钟友彬的认识领悟疗法:认为强迫症根源于儿时的精神创伤,这些创伤或幻想引起的恐惧虽然被压抑进入无意识但并没有消失,成年以后在一定诱发因素作用下这种幼稚的恐惧情绪再现出来,患者不自觉的用幼年方式来排除这种幻想和恐惧情绪,此时表现出来的就是强迫症状。其治疗不勉强追忆幼年经验,主要让患者领悟症状是用儿童幼稚逻辑推断出来,是不切实际的儿童态度对待某些事物的结果。鼓励患者用成人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放弃儿童模式,用成人方式思考形事。4-3惊恐障碍:panicdisorder又简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4-3-1惊恐障碍的特征是反复发生的、难以预料的、自主出现的迅速而短暂的强烈的焦虑惊恐发作。表现为心慌气短眩晕头痛濒死感胸部压榨感,觉得危险迫近急于逃离,一般15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不超过1小时。诊断要点为(1)无明显诱因、不可预测、发作迅速突然(2)间歇期除害怕再次发作外无明显症状(3)1个月内至少3次发作(4)排除躯体疾病和其他病变。4-3-2惊恐障碍易感性应激模型:“战斗-逃跑”反应过度敏感的生物学易感性×对生理状态持续灾难化的认知倾向≒惊恐发作和对惊恐发作迹象的过分警觉。4-3-3认知疗法治疗惊恐障碍:(1)找出消极或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2)挑战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3)用积极的或者更为有益的想法代替消极想法。4-4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有6种相关的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3种。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4-4-1广泛性焦虑障碍特点是:缺乏明确客观对象的持续的紧张不安、提心吊胆。这种担忧和紧张是指向未来的,无坚实证据的泛华的灾难化的。与恐怖症不同,患者对担心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回避行为,但会表现出轻微的回避性行为,如延迟做事、多次检查,然而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这种行为不能有效地减轻他们的焦虑。与忧郁症不同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通常先有焦虑症状,患者较长时间才觉得生活不幸福;无昼重夜轻的情绪变化,常难以入睡和睡眠不稳,而早醒较少,不像忧郁症那样对事物缺乏兴趣,或对前途无望。4-4-2广泛性焦虑障碍常见表现为:情绪和认知(害怕、不安、无法控制的担忧性思考、易激惹),植物神经功能亢进,躯体(失眠、多种躯体不适的主诉)。诊断要点:病程6个月以上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对担忧确定并过分、难以控制,排除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4-4-3认知学派Barlow建立的认知行为综合疗法:①针对焦虑的生理症状采取渐进性肌肉放松法②对与焦虑相关的认知采取认知重建的方法③对焦虑的行为成分如回避、谨慎、兴奋和烦躁,采用担忧行为阻止法,时间管理和问题解决的方法。时间管理策略主要有三个部分,包括把任务委派给他人、自信心训练以及合理安排时间并遵守日程安排。4-4-4广泛性焦虑患者通常面临两种类型的困难:(1)用一种泛泛的模糊的灾难化的方式看待问题(2)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第一种情况的处理是教给患者如何把问题明确化,如何把问题分解为多个可以掌控的小问题。第二种情况处理方法是协助患者找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法,而不去管方法合理与否。4-5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4-5-1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3)警觉性增高。(4)其他表现:如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反应。4-5-2眼动脱敏的八个步骤①采集一般病史和制定计划②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和进行必要的准备③对记忆的意象消极想法和躯体感受进行评估④通过眼动进行脱敏和修通⑤植入⑥身体扫描⑦结束⑧再评估4-5-3创伤性应激障碍患者有两个重大的大脑结构海马和杏仁核发生改变。双重表征理论认为创伤经历形成双重表征一是言语通路记忆,二是情境通路记忆。心理治疗PTSD的初期目标在于减轻焦虑症状,缓和其情绪痛苦。5心境障碍5-1单相情感障碍5-1-1概念:感情是一种区别于意识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情感性反应。情绪是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应,代表着感情性反应的过程。情感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感情。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它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具有弥散和广延的特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常由意外事件或对立意向冲突所引起。5-1-2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情感或情绪同属于感情性心理活动的范畴,指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情感是对感情性过程的体验和感受,侧重社会性;情绪是对着一体验和感受状态的活动过程,侧重于其生物性。5-1-3抑郁的积极意义:轻度的抑郁从长期来看有适应性的功能,抑郁可以使人面对一些平常试图避开的思考和感受。弗洛伊德区分哀伤和抑郁,认为前者是对丧失的正常的和有意识的反应,后者则被假定是由于把所失去的人的无意识的矛盾和敌对情感转向自己的结果。5-1-4抑郁症:经历了一次或多次的抑郁发作,期间没有躁狂发作,被称为抑郁症,也被称之为单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特征性表现有:抑郁心境、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食欲紊乱、睡眠紊乱、精神运动型迟缓或激越、精力减退、思维困难、无价值感和内疚感、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其他抑郁发作症状。5-1-5抑郁症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强调支持和再保证,通过减少病人的焦虑使他们感到安全,获得支持舒适和轻松来缓解症状,待情绪稳定后再揭示症状的根源。其缺点是可能加重病人的负担,并加重负罪感,在无把握或病人有较大自杀可能性时这种治疗可能带来危险。行为治疗通过操作强化的时机,提高患者获得强化的比率来消除抑郁状态;另一种是措施是借助于一种社会技能训练的技术来帮助患者,包括渐进的达成目标训练、决策训练、自我强化训练、社交技能训练以及放松训练等。认知治疗是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人的认知歪曲和思维上的习惯性错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强调此时的困扰不讨论较远的起因,目标是改变抑郁性的想法,其中认知重建是用积极的符合现实的认知代替那些消极的与现实不符的认知,是认知治疗的重点。人本主义治疗尝试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的情感痛苦是一种真实的反应,病人应学会人不能通过过分地依赖他人来获得满足感,真实地生活是追求自己的目标。力图引导病人发现实现自己个人生活目标是获得更好地生活的理由。5-1-6习得性无助:个体的消极状态和无法有所行动无法控制自己的生命的感觉,来源于个体的不成功的控制尝试的经历和心理创伤。5-2双相情感障碍5-2-1双相心境障碍: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混合发作是在一个短期即、至少一周内较轻的病人会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5-2-2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情感高涨易激惹、自尊膨胀、睡眠需要减少、言语增多、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精力充沛、行为鲁莽。轻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为言语增多,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情感高涨和易激怒达到了肯定异常的程度,病人情绪不稳,如果要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就非常容易与家人同事吵架,病人自我感觉良好,自高自大,过于自信,同时社交能力增加,睡眠需要减少,常乐意加班加点工作。轻躁狂不会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社交功能受损不明显无需住院治疗。5-2-3双相障碍分为两种(1)I型双相型障碍:有一次躁狂发作,其后没有抑郁发作(2)II型双相型障碍:没有躁狂发作,但有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双相心境障碍的抑郁和单相心境障碍相比,前者抑郁时迟缓、睡眠增多、无性别差异,后者常有激越,睡眠困难,女性发病律高。6进食障碍6-1神经性厌食症6-1-1限制型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