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设计第一节湿地的概念1.1湿地的定义1.2湿地的形成1.3湿地的分类1.4湿地的作用1.5中国的湿地湿地定义1.1湿地的定义1971年由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36国在伊朗签署的国际重要湿地条约拉姆萨(Ramsar)条约,把湿地定义为:“湿地、沼泽、泥沼或水体的面积,不论是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静止的或流动的水,淡的、稍咸的或咸的水面积,包括退潮时海水不超过6米深的海水面积。”一般不包括珊瑚礁在内。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38个国家,已经加入拉姆萨尔公约。一般而言,湿地指陆地与水域之间,全年或间歇被水淹没的土地,其定义及分类方式繁多。据估计,在1988年间,美国对湿地的定义不下五十种。我国于1992年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当前对湿地正处于研究和管理的起步阶段。参照《国际湿地公约》及其他国家的湿地定义,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定义我国湿地为:“陆缘为含60%以上湿生的植物区、水缘为海平面以下6米的近海区域,包括内陆与外江河流域中自然的或人工的、咸水的或淡水的所有富水区域(枯水期水深2米以上的水域除外),不论区域内的水是流动的还是止的、间歇的还是永久的”。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如图1-1)。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过渡带(Ecotone)。在对湿地进行研究和保护之前,需要对湿地进行界定。根据湿地的定义和环境特点,界定湿地的要素包括植被、土壤和淹水程度三方面,至少应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至少周期性地长有处于优势地位的水生或湿生植物;——基质以不渗水的有机质土层为主;——基底非土质,但被水淹没,至少每年植物生长季节保持高水位。图1-1地球表层生态系统主要类型示意图湿地的形成1.2湿地的形成因海洋潮汐导致的周期泛滥形成沿海湿地,如:沿海沼泽(coastalwetlands)、泥质滩地(mudflat)(如图1-2)、红树林沼泽(mangroveswamp)等类型;许多冬季及春季的河水泛滥则形成高纬度的内陆湿地。因暴风雨、地下水的渗流或其它自然因素可能形成淡水沼泽(freshwaterswamp)(如图1-3)、池塘(pond)、灌木沼泽(shrubedswamp)、落叶森林低地(bottomlandhardwoodforests)、森林沼泽(woodeswamps)、泥炭沼泽(peatswamp)(如图1-4)、以及含盐分或高酸硷值的沼泽及池塘等。人类活动也直接或间接地制造了许多湿地环境,但与天然形成的湿地在诸多特性上不尽相同。大部分人造湿地包括水库(dam)(如图1-5)、水田(paddyfield)、湖泊(lake)、凹洞(pit)以及因采矿所挖掘的坑洞;或是因道路灌溉系统、河海堤及其它建筑工程,造成排水不良的区域,也有可能会演变为湿地。此外,政府及保育人员也会因保育或污水处理的理由建造湿地。一些自然力量或因素,也可能造成湿地。例如在美国中部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沙丘内的湿地,就是风力所造成;佛罗里达州(Florida)的大沼泽湿地(Everglades)则是因地下水(groundwater)与地面水的交互作用所形成。也有许多湿地是因“下沉洞”(sinkhole),以及流入的水所共同形成。田纳西州的Reelfoot湖是因地震造成的沉降所形成;旧金山湾是因SanAndreas断层活动所形成。图1-2泥质滩地mudflat图1-3淡水沼泽freshwaterswamp图1-4泥炭沼泽peatswamp图1-5水库dam湿地分类1.3湿地的分类目前湿地的分类与湿地的定义一样,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因地区、学科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但概况而言,有成因分类法和特征分类法两大类,前者如美国Cowardin在1979年提出的分类方法(Cowardinetal.,1979),后者比较有代表性的有Brinson的水文动力地貌学方法(Brinson,1993)。《国际湿地公约》一般将湿地分为三类:海洋、海岸湿地,又分为十二类,主要有浅海水域、河口、泻湖、盐湖、滩涂;内陆湿地,分为20类,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冻土;人工湿地(如图1-6),分为10类,主要有水产养殖、灌溉地、盐池、污水处理池、水库。2000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将湿地分为五种类型(如图1-7),即:人工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浅海滩涂湿地,可以作为为确定湿地资源法中湿地分类的基础。图1-6人工湿地图1-7湿地种类湿地作用1.4湿地的作用1.4.1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生态系统功能(Cairns,1997)。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蓄水库”、“生命的摇篮”,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功能价值居于首位。1.4.2水文功能湿地地势平,湿地中的植物和有机残体又可阻滞水流、降低流速、减少流水携沙能力,使泥沙沉淀,或者减弱流水侵蚀作用。湿地能提供水资源,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释放出来,防止暴风雨和减缓洪水,缓解旱情,稳固海岸线以及控制土壤侵蚀,补给、排出地下水,净化水中污染物。1.4.3经济效益湿地所产生的效益在所有自然生态中是最高的。据美国科学家研究,每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价值达4000美元至14000美元以上,分别是热带雨林和农田系统的2-7倍和45-160倍。湿地具有无法替代的多项功能和价值。1.2.4人文价值湿地还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包括古战场旧址、某个声明的发布地、最早的聚居点或人类移居地等,还可能是重要历史的研究地。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植物1.2.5社会价值a)观光与旅游。湿地独特的环境条件和景观,为人类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中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滨海的沙滩、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不少湖泊因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辟为旅游和疗养圣地(如图1-8)。滇池、太湖、洱海、杭州西湖等都是着名的风景区,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b)教育与科研价值。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如图1-9)。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目前湿地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相关学科的科研投入逐年增长,许多地区成为环境教育和野外科研实践的基地。图1-8旅游和疗养圣地图1-9教育和科学研究的试验基地中国湿地1.5中国湿地的概况中国湿地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类型:(1)沼泽湿地。中国的沼泽约1197万公顷,主要分布于东北的三江平原(图1-8)、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若尔盖高原(如图1-9)及海滨、湖滨、河流沿岸等处,山区多木本沼泽,平原为草本沼泽。(2)湖泊湿地。中国的湖泊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并显示出不同的区域特点。据统计,全国有大于1平方千米的天然湖2700,总面积约90864平方千米。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资源利用、生态治理的区域特点,中国湖泊划分为东部平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东北平原与山区等五个自然区域。(3)河流湿地。中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约1500条。因受地形、气候影响,绝大数河流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少雨、河流较少,并有大面积的无流区。其中,外流河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流域总面积的65.2﹪,注入太平洋的外流河流域面积占全国流域总面积的58.2﹪。在内陆河区内有大片的无流区,不产流的面积共约160万平方千米。(4)浅海、滩涂湿地。中国滨海湿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的11个省区和港澳台地区。海域沿岸约有1500多条大中河流入海,形成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六大类、30多个类型。(5)人工湿地。中国的稻田广布亚热带与热带地区,淮河以南广大地区的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90﹪。近年来北方稻田区不断发展,稻田面积有所扩大(如图1-10)。全国现有大、中型水库2903座,蓄水总量1805亿平方米。另外,人工湿地还包括渠道、塘堰、精养鱼池等。图1-8三江平原湿地图1-9冬天的若尔盖高原湿地图1-10人工稻田湿地东北湿地杭州湾以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云贵高原湿地青藏高原高寒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中国八大湿地集中分布区域长三角与杭州湾地区是中国湿地集中分布区域第二节湿地公园2.1湿地公园的概念2.2湿地公园的条件2.3湿地公园的形式2.4湿地公园的案例湿地公园概念2.1湿地公园的概念湿地公园(WETLANDPARK)的概念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但又不同于自然保护区和一般意义公园的概念。根据国内外目前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趋势,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都可以称之为“湿地公园”,如香港的米埔国际重要湿地(面积380公顷),澳洲的MORETONBAYMARINEPARK和维多利亚公园、日本的钏路湿地国际公园KUSHIROSHITSUGENNATIONALPARK(如图2-1)。湿地公园体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一个综合体系,是湿地与公园的复合体。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不排除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非严格保护区内的辅助性出现),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的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湿地公园其定位要求严格限制游人,园内既没有餐馆,也没有通车的道路,开放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湿地研究工作者、观鸟爱好者等。当然,大量的游人可参观在外围建设的湿地景观带、湿地休闲科普园等辅助区域。根据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将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大类。自然湿地公园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区划一定的范围,建设部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如观鸟厅、科普馆、游道等),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如图2-2)。人工湿地公园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如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圣卢西亚湿地遗产公园(ST.LUCIAWETLANDHERITAGEPARK,KWAZULU-NATAL)(如图2-2)。,园内包含了多种动植物生活环境,从诸如珊瑚礁、海滩和沿海森林的海洋生物系统,至咸/淡水湿地、圣路西亚湖自身辽阔的入海口,再到茂盛的沿海平原和干燥的疏林区。图2-2香港湿地公园观鸟站图2-1日本钏路湿地国际公园图2-3圣路西亚湿地公园的犀牛2.2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湿地景观占有一定比例,但该比例可以存在一定区域差异,建议被保护的比较完好的湿地景观在湿地公园中占的比例常年应保持在50%以上;具有较完好的湿地生态过程和显著的湿地生态学特征,湿地生态过程是该湿地区域内控制性、主导性的自然生态过程,或湿地景观尽管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具备湿地生态恢复的潜在条件。湿地自然与人文景观在生态意义上具备较高的和谐性,基于生态保护的湿地资源利用模式具有可持续性;投资主体和湿地资源权属明确。申请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能供人们观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并具有较高的保护、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二是区域上的要求,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必须是位于城市规划区内,必须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内;三是湿地必须具有相当的规模,湿地占地面积须达到33Ha以上;四是具有天然湿地类型的,或具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