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膨胀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丝状菌的增多,主要原因有: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溶解氧浓度过低,排泥不畅等。另一种是由于温度较而污泥负荷较高时,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由于温度低,代谢速度慢活性污泥积蓄了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增高,形成污泥膨胀。很明显楼主的问题应该是丝状菌引起的,应该根据引起污泥膨胀的具体原因采取具体的解决方法。污泥膨胀时SVI可以作为控制指标,但也不是唯一的,最好结合水质情况对污泥进行镜检,通过对菌团的发现来找原因。当然有许多资料中指出了解决方法,不一一列举。本人有一土办法,就是往水中投加黄泥,因为黄泥中有胶团成分,类似于投加絮凝剂。当然还需针对场情况而定。生化处理系统处理污水费用省,效果好,但要求进水有一个相对平稳的进水环境,否则,微生物群落就会出现改变,导致一种微生物的异常生长,原有生态群落就会改变,相应的处理功能就会恶化。所以,要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进水是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作的前提。丝状菌因与环境接触表面积大,故对药物较为敏感,在加药剂量合适时,可做到既杀灭丝状细菌,又不至于过多地损伤菌胶团细菌,在丝状菌明显受到抑制后,即可停止加药,并投加营养,采取适当复壮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漂白粉量按有效氯为MLSS的0.5%-0.8%投加②投加液氯,使余氯为l0mg/L③加废碱液,使曝气池pH值上升至8.5--9.0我控制污泥多次,根据实际情况,必要时采取措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系指活性污泥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产生沉降性能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污泥随出水流失.发生污泥膨胀以后,流出的污泥会使出水SS超标,如不立即采取控制措施,污泥继续流失会使曝气池的微生物量锐减,不能满足分解污染物的需要,从而最终导致出水BOD5也超标.活性污泥的SVI值在100左右时,其沉降性能最佳,当SVI超过150时,预示着活性污泥即将或已经处于膨胀状态,应立即予以重视.在沉降试验中,如发现区域沉降速度低于0.6mg/h,也应予以重视.在活性污泥镜检中,如发现丝状菌的丰度逐渐增大,至(d)级时,应予以重视,至(e)级时,污泥处于膨胀状态.丝状菌丰度至(f)级,说明污泥处于严重膨胀状态.污泥膨胀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前者系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导致的膨胀;后者系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产生的膨胀.(1)丝状菌膨胀的存在条件及原因正常的活性污泥中都有一定的丝状菌,它是形成活性污泥絮体的骨架材料.活性污泥中丝状菌数量太少或没有,则形不成大的絮体,沉降性能不好;丝状菌过度繁殖,则形成丝状菌污泥膨胀.在正常的环境中,菌胶团的生长速率大于丝状菌,不会出现丝状菌过度繁殖;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丝状菌由于其表面积较大,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比菌胶团细菌强,其数量超过菌胶团细菌,从而过度繁殖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引起环境条件变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②进水中氮、磷营养物质不足;③PH值太低,不利于细菌生长;④曝气池内溶解氧DO太低,不能满足需要;⑤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出现以上情况之一,均可为丝状菌过度繁殖提供很必要条件,导致丝状菌污泥膨胀。另外,丝状菌大量繁殖的适宜温度在25—30度,因而夏季易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以上所述的丝状菌指球衣菌,当入流污水“腐化”、产生出较多的H2S(超过1—2mg/L)时,还会导致丝状硫磺细菌(丝硫菌)的过量繁殖,导致丝硫菌污泥膨胀。(2)非丝状菌膨胀的存在条件及原因非丝状菌膨胀系由于菌胶团细菌生理活动异常,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恶化。这类污泥膨胀又可分为二种。一种是由于进水口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F/M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或者混合液内溶解氧不足。高F/M时,细菌会很快把大量的有机物吸入体内,而由于缺乏氮、磷或DO不足,又不能在体内进行正常的分解代谢。此时,细菌会向体外分泌出过量的多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由于分子式中含有很多氢氧基而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活性污泥的结合水高达400%(正常污泥结合水为100%左右),呈粘性的凝胶状,使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泥水分离及浓缩。这种污泥膨胀有时称为粘性膨胀。另一种丝状菌膨胀是进水中含有较多的毒性物质,导致活性污泥中毒,使细菌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基础,形不成絮体,从而也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这种污泥膨胀称为低粘性膨胀或污泥的离散增长。